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二百二十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二百二十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忠烈祠”另外的一间大殿里,是在甲午丁酉两役牺牲的陆军将士的画像和挽联,其它的地方,分别陈列着海陆军将士们用过的武器,衣物,书信等纪念物品。在殿外不远处的碑园内,有许多座高大的石碑,分别是“大清水师殉国义勇碑”和“大清陆师殉国义勇碑”,上面镌刻着在两次对日作战中牺牲的海陆军普通士兵的名字,碑皆为黑色巨石所制,造型古朴庄严,浑厚凝重,给人一种肃穆的历史感。  

孙纲看到了许多人在碑前焚香祭拜,有的人面容庄肃,有的人泪流满面,在碑上面抚摸寻找着一些人的名字,嘴里在轻声的呼唤着。  

可能是他们的亲人就牺牲在了保卫祖国的战场上,但他们只能在这里,才能找到亲人的印记,寄托自己的哀思。  

其实,石碑上刻的那些名字,只是千千万万为了保卫祖国而牺牲的烈士们的一小部分,更多的人,则永远长眠于祖国的大地和海疆!  

也许有一天,时间的长河能够洗却仇恨,却抹不掉烈士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  

在祭奠完毕后,孙纲和前来祭拜的海军将士们一起,登上了“旌忠塔”远眺海景。  

这座塔也是当地士绅出资修建的,这座雄伟庄严的六级白石宝塔不仅是用来纪念牺牲的海陆军将士的,还可以作为望塔使用,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  

站在塔顶,从这里向外远眺,碧蓝的海面上一览无余。  

从“忠烈祠”来到这里,刘步蟾已经从悲伤中恢复了过来,又变得坚毅和镇定,孙纲高兴地看着他,刘步蟾好象觉察出了孙纲的心思,冲他微微一笑。  

毕竟是生死之交。他们虽然很久没有见面了,但彼此之间并没有感觉到生分,而是又多了一些亲近。  

“敬茗老弟的新铁甲舰什么时候下水啊?我可有些等不及了,”叶祖圭笑着向孙纲问道,“我这东亚第一铁甲舰队。眼看就要有名无实了。”  

“放心好了,我就是把老婆孩子都当了。砸锅卖铁也给你把船弄出来。”孙纲笑道,叶祖圭就这么把话头给挑起来了,这提督还真不是白当的啊。  

“我的天,可别这么说,”叶祖圭吓了一跳。说道,“这要让尊夫人知道了,我就惨了。”  

刘步蟾、林国祥和程璧光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他,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堂堂的北洋水师提督,会怕北洋船政大臣地老婆?  

“敬茗怎么哭起穷来了?北洋在我印象里可一直都是财大气粗的啊。”林国祥笑着问道,  

“朝廷上次说给的日本人赔的款来就划走了一半,日常的海军经费也不能足额拨付,现在等这第二艘铁甲舰下水后,恐怕就难以为继了。”孙纲说道。“你们那里呢?恐怕也没给足吧?”  

“没错,自从朝廷下令各洋经费分别解付后就从来没有给足过。现在战事已毕,就更不可能给足了,我手上战损地舰只都无法补充,”林国祥点点头,苦笑道,“若不是张香帅百般腾挪,多方接济,南洋早就混不下去了。”  

“步蟾兄那里怎么样?”孙纲又问刘步蟾。  

“都一样。我本来还想向福州船政局再订一艘这种新式巡海快船呢,现在已经没钱了。制台大人说先造着,钱先给一半,另一半他想办法。”刘步蟾也是一脸的无奈,“可一半我都凑不上,台湾丁老大人说他看看能不能从台湾民间募集一些。”  

“我那里也好不哪去,”程璧光也对孙纲说道,“好在制台大人一力支撑,广东各舰参差不齐,我还打算向北洋船政局订艘快船呢,恐怕也只能订一艘了。”  

果然不出孙纲所料,战争刚一结束,四支舰队就全部面临着发展地困境。  

不过,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头上的那个鸟朝廷。  

接连两次对日作战,大清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好多地方遭受战火蹂躏,需要尽快恢复重建,本就捉襟见肘的大清财政现在已经发生了严重困难,而海军是真正的“吞金兽”,和平时期维持一支庞大地海军对主管财政的翁师傅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不裁海军就不错了(这其实还得感谢近在咫尺的德国人和俄国人),想要继续扩建,恐怕是难上加难哪。  

但从后世穿越来的孙纲却深深知道,中国虽然赢得了这两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可如果中国海军的建设脚步就此停止不前的话,在下一次战争中,说不定就会败北!  

日本人为什么会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拼命发展海军,正是基于对“海军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一点的深刻认识!  

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目前还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地农业国家,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如果变成了以工商业经济为主体的工业国家,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而眼下,正好有一个好机会。  

孙纲今天把四洋海军提督全都请到这里来,实际就是为了让中国海军地四支舰队能够同步协调发展!  

“朝廷现在也不容易,为了重建民生,处处需钱,”孙纲说道,“眼下又不打仗了,朝廷自然想从海军身上省些银子了。”  

“可这样一来,我们不又好重走甲午年的老路了?”刘步蟾苦笑了一声,问道,“德俄两国近在眼前,一旦打上门来,何以应付?”  

“孙大人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叶祖圭赶紧很有“默契”地“配合”着问了一句,  

孙纲在心里暗赞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