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八百三十二章 是的,你们都是朕的翅膀

第八百三十二章 是的,你们都是朕的翅膀(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只能说,到处都是表面君子和塑料朋友。  

类似李庄白肉的桥段,随处可见。  

典型的就是年初的叶康直一案,文彦博系就没少出力拱火。  

最终是逼得苏颂和张方平入宫请罪,卖了老脸,才将事情给平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更是个人主观意愿,无法扭转的。  

哪怕元老们肯团结,但他下面的徒子徒孙们,必定不肯安分。  

道理很简单——蛋糕就这么大,差遣也就那么几个。  

要是蛋糕都被别人吃了,差遣也都被别人占了。  

那我们这过去十几年和新党辛辛苦苦斗争是为了什么?  

敢请没赢之前,我们没有好处,也拿不到好差遣,现在赢了,我们还是没有好处,还是没拿到好差遣。  

那我们岂不是白赢了?!  

在这样的心结下,冯京也没犹豫,直接拜道:“陛下!老臣以为彰德军节度使臣方平,乃是危言耸听!”  

“以老臣愚见,若用公考之士子,充诸县镇之吏首,再设胥吏磨勘之法,以安其心,非但不会有污陛下圣德之事…反而会增陛下圣德,使州郡再无遗贤!亦使天下豪杰,能为陛下所用!”  

张方平哼了一声,恶狠狠的瞪着冯京那张叫他作呕的老脸。  

在心中狂骂不已。  

“冯当世!”  

“汝这锦毛鼠!汝竟敢背叛士大夫清流!”  

他正欲开口,却看到了面前的少年官家,忽地背起手来,脸上更是流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张方平立刻暗叫不好。  

因为他知道,冯京的话,可能触动了赵官家们的‘维稳本能’。  

要知道,在赵官家们心里面,稳定是大于一切的。  

为了维稳,大宋王朝是历代以来,招安次数最多、频率最高的。  

杀官造反受招安,可不仅仅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只要你造反的时候,打的旗号是反贪官不反官家,同时能抗住地方官府的第一波铁拳打击。  

那么,赵官家就有可能招安你!  

多少盗匪,多少绿林好汉,都是靠着造反,混到了官身!  

自太宗以来,朝廷就专设了一个军:龙猛军来安置招安的盗匪、造反者们。  

被招安的人里,甚至有官至横行的!  

譬如,如今的环庆路的彭孙,就以四方馆使、莱州防御使拜为环庆路兵马都监兼知静边寨。  

从一盗匪,一越而为一路兵马都监。  

致仕之后,更是有望拜正任,乃至于有机会拿到节度节钺!  

赵官家们为了维稳。  

连造反的强盗、土匪,都可以招安,都可以给富贵。  

为什么就不能给胥吏一条出路?  

果然!  

张方平听到面前的少年官家感慨道:“节度所言甚是!”  

“朕读史书,尝见秦末英雄起于草莽之事…”  

“也尝见唐末黄贼等害天下之剧…”  

“朕就一直在想…设使秦庭能用萧何、张良、曹参等人,使其富贵…”  

“设使唐帝能有让黄巢等入仕富贵之门…”  

“或许秦、唐之天下,未必有覆灭之危!”  

“若如此,朕恐怕如今还是唐帝之臣也!”  

张方平听到这里,只能俯首而拜。  

冯京则是欣喜的顿首:“圣明无过陛下!”  

维稳是大宋最高的政治正确。  

而赵宋又是明牌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王朝。  

所以,维稳并不是赵官家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天下所有士大夫,武臣勋贵外戚们共同的义务!  

维稳能使天下太平,避免‘天街踏尽公卿骨,内库烧成锦绣灰’的悲剧重演。  

统治集团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招安和灾荒时招刺青壮为厢军,是保护所有人安全的重要制度!  

毕竟,没有人想再看到陈胜吴广、黄巢等人起事成功。  

须知这个天下,不仅仅是赵官家的。  

也是大家的!  

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赵官家的江山社稷!  

所以…  

张方平看向冯京,心中惴惴不安起来。  

他很清楚,冯京一旦得势,那么也就意味着他的失势。  

他若失势,整个派系都会分崩离析。  

他也将再也没有能力,给苏辙、苏轼兄弟保驾护航了。  

但,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俯首落寞的拜道:“老臣惶恐…竟不知陛下之圣见,如此高远…乞陛下治臣之罪!”  

这一局,他终究是输了!  

既然输了,那就该立刻弃子认输。  

这是张方平数十年仕宦生涯所积累的经验。  

因为,继续纠缠下去,非但无济于事,反而只会增加天子的恶感,从而导致更大的失败!  

及时止损!  

这是每一个从嘉佑时代走过来的老臣,都已学会的技能。  

然而…  

下一瞬,张方平就感受到一双稚嫩的小手,搭在了他身体上。  

“节度何罪之有?”  

“君子和而不同,此圣人之教也!”  

“况且…”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乃人主治政之本也!”  

“冯节度所言,虽是大善,但张节度担忧也未必有错!”  

“故此,朕想请节度与冯节度一起,为朕拟定这胥吏磨勘之法与公考推于府界县镇之制!”  

张方平错愕的抬起头,便看到了他身前的少年官家那双真诚且充满了期盼和依赖的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