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十四章 韩绛

第五十四章 韩绛(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也是在庚子日。  

留守西京洛阳的建雄军节度使、西太一宫使、知河南府韩绛,收到了从汴京马递而来的天子哀告。  

“大行皇帝…”韩绛恸哭了一声,就瘫在了官衙的正厅上:“怎不等等老臣啊…”  

左右官吏,连忙上前扶住这位三朝元老,持节的使相。  

“相公,请保重身体!”  

“相公,还请为国家社稷将息自身啊…”  

韩绛踉踉跄跄的站起来,抹了把眼泪,道:“大行皇帝不幸奄弃天下,身为人臣,我等臣子,当从今日开始,举哀服丧,以尽人臣之礼…”  

“一切有司官署、寺庙道观,从今日开始,皆当缟素举哀…”  

“遵大行皇帝遗诏,民间百姓嫁娶、丧葬,不得受限制,当许民自便,勿得有烦民、扰民之举!”  

“依大行皇帝遗诏,有司官吏,至官衙尽哀,只得哭十五声,十五声毕,则当各自归位,以国事为重!”  

“应天会圣宫及应天禅院,更当修葺,以为来日,尊奉大行皇帝御容!”  

韩绛一一沉着的将举哀诸事,悉数安排下去。  

厅中上下官员、胥吏,皆拱手而拜:“我等谨遵相公之令!”  

韩绛点点头,流着眼泪,在一个韩家世仆的搀扶下,向着官署后院而去。  

一副因为丧君而悲痛不能自已的模样。  

但在心中,韩绛无数念头,都在摇动。  

其实,在昨夜,他就已经得到了来自汴京的密报。  

右相蔡确,派人不惜马力,一路用边报入京的方法,将一封信送到了他手中。  

信中,蔡确不仅仅告诉了韩绛,天子驾崩,新君灵前即位的事情。  

同时也告知了韩绛,左相王珪‘枣膏昏钝、阴持两端’的事情。  

信的最后,蔡确以骈文的方式,赞美了韩绛这些年在地方上为官的政绩。  

将韩绛比喻成汉之张苍,唐之郭子仪。  

韩绛一看,就明白蔡确在说什么!  

那是蔡确在向他承诺:我将举荐韩公入朝!  

所以,此时此刻的韩绛,其实已经做好了入京为相的准备。  

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于是,回到后院,韩绛立刻命人叫来自己的家人妻妾,吩咐他们:“从今日开始,尔等不可离开官署半步!”  

“有违老夫禁令者…”韩绛怒目看着自己的家人,一家之主的威势全开:“则非我家人也!”  

家人妻妾虽然不知道为何,但看着韩绛的模样,一个个纷纷跪下来:“唯!”  

韩绛点点头,又对他的家人们嘱托:“从今日开始,老夫不会会见任何客人,也不会再与任何宾客来往…若城中元老,或者往日故旧登门,尔等当直言:如今大行皇帝不幸奄弃天下,老夫身为元老老臣,身负大行皇帝重托,当为新君留守西京,尊奉列祖列宗御容、圣座!请恕老夫不能与之相会!”  

“明白?”  

这個时候,韩绛的家人,才终于品出了些什么。  

一个个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大人…”他的儿子们尤其兴奋:“您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回汴京了?”  

汴京啊!那可是汴京!魂牵梦绕之地!  

能留在韩绛身边,跟着他来洛阳为官的儿子,自然都不是什么成器的家伙——真正成器的子嗣,不是在老家寒窗苦读,为了科举而努力,就是已经得了功名,受了朝廷差遣,正在外地为官。  

这些衙内现在满脑子,都是曾经在汴京的生活点滴。  

瓦子里脱光光在一起相扑的小娘子。  

马行街上琳琅满目的吃食店。  

州桥下的月景,金明池里,络绎不绝的文人骚客。  

大相国寺旁的勾栏里那些吹拉弹唱,无一不精的小娘子…甜水巷里那些半掩门里的娘们…  

对了…这一代的李师师,又该是何等风采呢?  

只是想想,这些人,就已经蠢蠢欲动。  

一个个眼睛里带着光!  

和汴京相比,这西京洛阳,就是个乡下破落地,措大们住的烂巷子。  

韩绛看着这些不成器的东西的模样,那里还猜不到他们的想法?  

不过,无所谓!  

国朝名门,谁家没有几个不成器的混账?  

只冷着脸,再次严厉警告:“尔等切记切记!此事但有丝毫纰漏,休怪老夫不念父子之情!”  

“唯!”  

韩绛微微吁出一口气,浑浊的老眼,迸发出锐利的光芒!  

三度宣麻!  

只是想着这个,他就无法自抑!  

他若能三度宣麻,重回汴京,登临都堂之上,以三朝元老再佐少主。  

他百年之后,必然附庙!  

既然能配享大行皇帝神庙,那么争取一下,死后追封王爵,也不是没有可能!  

身居宰执,群臣避道,死附神庙,与国同休!  

韩绛不由得心潮澎湃。  

自然的,韩绛知道,他欠蔡确一个大人情。  

他也懂,蔡确希望他将来回报。  

就如他昔年报答王安石的那样——翌日,再将他蔡确蔡持正从地方捞回都堂。  

自然,韩绛也明白。  

若他真的回朝,再度宣麻拜相。  

洛阳的各位老朋友,恐怕就又会对他有意见。  

可是…  

那又怎样?  

韩绛回忆着往事,那些熙宁时代的记忆,在他心中不断回闪。  

新党、旧党的利益冲突和在朝堂上针锋相对,互不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