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拜金帝

第一百一十六章 拜金帝(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熟知历史的朱寅知道,明清是封建专制的顶峰,皇帝喜欢下“密旨”。  

所谓密旨,不仅仅在于“秘密下达”,更在于不走正常途径,绕过圣旨生效程序,直接下达给执行者。  

对应的,是臣下秘密上呈的密疏(密奏)。  

而万历皇帝的密旨,多半是关于金银和享受的。  

办正事的虽然也有,可更多的还是捞钱、进贡、选美、采办等事。  

会是什么呢朱寅想了想,觉得多半和本次大案有关系。  

可是本次大案是海瑞主办,而且早就奏报朝廷,朝廷已经在督办了,调子定的很严。  

是逆案。  

按说,南北三法司和锦衣卫在办的案子,万历没有必要下密旨给田义,过问本案。  

如果密旨一定关系到本案,那多半是关心涉案势力的财产。  

难道是想通过此案,狠狠捞一把这才符合万历的性格。  

毕竟是贪财好货的万历爷,和嘉靖一样的抄家皇帝嘛,尝过抄家甜头的。  

而且万历抄家的银子,是从来不入太仓库的,只进私库。  

他曾经自得的对心腹太监说:“抄家比支取国库,更加便利。”  

可见其肺腑。  

这一次大案,很多江南的官员豪商倒霉,他还不借此机会,狠狠抄一次家他就是个拜金帝啊。  

朱寅思索间,却听田夫人担忧的说道:“正儿,你说会是什么事莫不是谁犯了事”  

田正的神色也有点凝重,“娘放心便是,爹只是去领密旨,肯定和咱家无关。  

虽然这么说,可他也有点忐忑。  

谢琅的更是有点花容失色。  

也不怪他们担忧。生杀予夺、兴衰荣辱,都在天子一句话啊。  

天威难测,福祸难料。  

仅仅从家宴气氛的凝重,就能看出封建时代,皇权臣民的威慑。  

宁采薇忽然安慰道:“姑母大人放心,陛下可能是为了税银,多半和银子有关。”  

她听朱寅说过,当今皇帝是多么贪财的主儿。  

为了钱,他可以不要脸。生一个公主,就敢向户部要十万两的“礼金”。公主出嫁,又要户部几十万两银子的嫁妆。  

然而要来的嫁妆,又不给公主,自己贪了。  

他还收取宦官的贿赂。以天子之尊受贿,带头破坏国法。  

他最喜欢用的手段就是罚俸、停俸。动不动就找借口罚款,不开工资。  

甚至,他还纵容太监盗掘古墓,墓中金宝,连自己的祖坟都挖。结果后世遭到报应,他自己的陵墓也被挖了。  

然而他真就是又贪又菜。如此无所不用其极的敛财,最后还是太监拿大头,他自己却拿小头。  

这种人对各地太监下密旨,多半就是为了银子。  

“税银”田夫人想了想,拨动佛珠说道:“阿弥陀佛!可能还真是!”  

她毕竟是田义夫人,即便不关心朝政,也听过一些事情。  

宁采薇一说,她一回想,也觉得真可能是为了银子。  

当今万岁爷,是个对银子上心的。  

田夫人顿时松了口气,笑道:  

“那就不要管你姑父了,他有皇命在身,额们自己受用便是,毋用等他。”  

“今夜是家宴,不用那些繁文缛节的礼仪,随意用就是了。”  

直到此时气氛轻松下来,众人才开始吃饭。  

朱寅发现,先不说桌上的菜色,单说杯碗盘碟、壶箸匙簋,就已经令人瞠目。  

筷子每人有两双。一双是象牙箸,色泽月白。一双是银箸。  

当然有一双是公筷,但是究竟哪一双是公筷杯子是白玉螭龙杯,都是和田玉。还有一种很小的瓷盅,极其精美,大概是两钱的容量。  

凡瓷器都是官窑贡品,景德镇名窑烧制的,件件精美。  

就是渣斗,也是银器。  

光是这一套餐具,怕就是几千两银子。  

菜色以秦菜为主,最硬的三道菜,可能是唐宫中流传下来的浑羊殁忽、升平炙、凤凰胎。  

这些唐宫流传的名菜,如今只有陕西富贵人家爱吃,江南士绅很少吃了。  

还有明宫中的麒麟脯(不知何物)、什锦海鲜脍、东海鳆炙、西域马奶、马鲛鱼脯、陶庄黄雀....  

主食最引人注目的是荷叶香粳饭。餐的丫鬟用素手剥了,芳香扑鼻的放在瓷碗中,都是精致的花形。  

点心有贵妃红、汉宫棋、七返糕、巨胜奴,都是关中名点。  

今夜的家宴,主要是秦菜为主。  

田夫人亲自用银筷子给宁采薇夹了一块肉,“薇儿,这道菜你可认得”  

“带把肘子。”宁采薇也给她夹了一块,“这可是额们关中名菜哩。”  

田夫人道:“今晚这家宴,多是咱们秦菜,你多吃点。”  

朱寅和宁采薇这才明白,银箸是公筷,牙箸是私筷,绝不混同。  

大家夹菜也不是夹一次吃一次。  

而是先用公筷一次来好几样菜,放到面前的碟子里。然后再换了私筷,从自己的碟子里夹菜。  

朱寅很清楚,唐朝之后,世俗化的宋朝开始兴起了共餐制,和分餐制并存。  

但与此同时,宋朝也出现了公私双筷。而且,分餐制仍然是重要宴会的形式。  

到了明代,分餐制仍然存在,但一般只有豪门大宴和宫宴才用。到了清朝,风俗巨变,分餐制才彻底消亡。  

双筷制虽然始于宋代,但普通百姓用的不多。  

明朝也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