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冷流雪

第一百二十二章 冷流雪(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众人都在琅琊越民的老族长的屋前休息了下来,即便是送了一块青玉,还有稂在交谈,这里的越民依旧很警惕。  

但听过这里的越民有过以往的遭遇,但也能理解他们警惕的原因。  

人首先要互相认识,才能成为朋友。  

秦需要有本事的人,这种有本事的人,可以是擅长种田的农户,也可以是渔夫,更可以是工匠,或者是力气很大的人。  

总而言之,扶苏所坚持的人际往来的方式,原则上希望朋友能够变得越来越多,敌人变得越来越少。  

按照稂所言,以前的越民需要向齐王室年供百斛珍珠,才能容许这些越民在这里生活,一斛大概是十斗。  

要知道,在关中就算是寻常人家,为了将孩子送去敬业县,让叔孙通授课,一年拿出十五斗粮食,这都要各家咬着牙才能拿出来。  

到了夜里,扶苏与稂走在海边。  

“他们真的每年能拿出百斛珍珠吗?”  

稂又道:“以前,这片海确实有很多的珍珠,但即便是在几十年前,一年所采的珍珠也不可能过一斛,年复一年他们从未拿出过百斛珍珠,齐国王室当然知道,这里的人们根本拿不出百斛珍珠。”  

扶苏从稂的话语中,感受到一种不太好的情绪,吹着海风回道:“正因如此,为了更好的夺走他们的出海所得,才会提出年供百斛的条件,真是无理又荒谬的要求。”  

稂道:“正因如此,越民每每出海所得,齐王室都可以借不足百斛的理由,带走这些越民的劳动所得。”  

扶苏道:“这也是他们拥有最好的船术,有着最好的游水本领,却依旧贫苦的原因。”  

稂微微颔首,又道:“他们说以前,这片海还是有不少珍珠的,可珍珠这东西越采越少,有些年他们不得不去更远的海里采珠,正因如此几乎每年都有游水本领高超的年轻男子,因冒险采珠再也没有游回来,再后来越民们有了规矩,他们抗拒出远海。”  

这一点倒是从徐福的话语中可以得到旁证,徐福也说过越民很抗拒出远海。  

至于徐福小时候在海里捞到兵器就会被大人打,其一是寻常人家不能拿兵器,所以又丢回了海里,其二,则是越民不出远海已成了他们的习俗,宁可贫苦的活着,也不愿意族人身死。  

这里的越民不足千户,丞相所言的迁越民三万户应该不只是此地的越民。  

扶苏在此地过了一夜,还听稂说起了他最近的遭遇。  

稂确实见过张良,不过只见过一次,后来他就去了楚地,在楚地并没有久留,他就来琅琊县,从到此地开始,稂在这里有半年。  

现在,稂能够说一口熟练的越语。  

说起他为何会在此地,还从稂的热心肠与善良说起。  

稂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即便是面对张良,他也能表现出善意,愿意与张良同行。  

当初稂离开楚地,在来琅琊县的路上,救了一个生病的孩子。  

而这个孩子正是越人,稂也就被越人接受了。  

也正是因这份善良,稂都是走到哪里教书教到哪里,这就像是无心插柳,在各地留下一颗颗种子,但不要求这些种子为他做什么。  

因此,他也不会要求学子跟着他前往关中。  

翌日午时,稂与几个越民的男子用越语商谈着,  

扶苏听不懂越语,但可以通过徐福,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徐福低声道:“老族长答应见公子了。”  

在稂的引见下,扶苏走入那间小木屋,在木屋内见到了一位枯瘦的老人家。  

李由旁观着这一切,他觉得公子太过礼贤下士了。  

扶苏觉得笼络人心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当年齐王室这般对待越民,难道就是对的吗?  

准确地来说,这里就是越民的家,几百年前乃至吴国越国之前,越民就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了,这里就是他们的家,能够生活在这里,这本就是他们应得。  

扶苏觉得是齐王室不该这么对待这里越民。  

但面对一个强大的国家,对方有武器有大军,越民如何与他们抗争?  

为了生存,越民只能与齐王室在讨价还价中,一步步退让再退让,没了话语权,也没了讨价还价的权力。  

周王朝时期的诸侯王,那些诸侯王所用的统治方式其实都差不多,往往就会忽略共同利益,或者是一味索取,不给回馈,扶苏觉得这是一种错误的方式。  

扶苏觉得,他身为秦公子应该主动与这些越民交谈,主动与他们建立联系,或者是共同利益,又或者与他们建立友谊与信任。  

齐国已亡了,最后一个齐王也被活活饿死了。  

如今一统天下的是秦。  

小木屋内有一股药材的怪味,这种怪味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应该是日复一日的熬药,将这间小屋熏成了这种味道,这味道在房屋的结构中,不论通风多久,只要关上门,药材的味道就会若隐若现。  

扶苏向木屋内的老族长行礼。  

老族长穿着破布衣袍,他低声道:“你是秦公子?”  

这位老族长说的竟不是越语,而是齐国齐地的语言。  

扶苏听得懂,回道:“见过老族长。”  

老族长叹息道:“稂是公子的弟子?”  

“不是我的弟子,是叔孙通的弟子,叔孙通是秦博士。”  

老族长显然是没有明白秦博士是什么概念,但还是道:“稂说过,过了今年他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