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一步到位(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雾色笼罩着涧溪,半腿深的野草郁郁葱葱。  

几辆车开进村委会,下来了七八位,有男有女。  

看到任新波,田杰迎了上去。  

“田所,这位是省局文管处(文物管理)的史处长,这位是文化遗产中心的张主任…国家文物局专家组估计下午就到,我们先来打个前站!”  

“你好,你好…”  

介绍了一下,任新波左右一瞅:“林老师呢!”  

田杰转过身,往后指了指:“在那!”  

几个人顺着田杰手指的方向:不远,离村委会约摸百来米,立着一座教堂。旁边的台地上,隐约站着一个身影。  

“这么早?”任新波感慨了一下,“林老师在观察地形吧?”  

田杰顿了一下:“差不多!”  

其实是有些郁闷,跑那瞎琢磨去了。  

不止是林思成,包括田杰、高章义,乃至王齐志、赵修能、商妍,都有些郁闷:  

从起初,也就是请庄子敬庄总征集文物开始,林思成的目的就是宋窑或金窑。  

但用时近一个多月,瓷窑遗址倒是找到了,也就是下化乡的老窑头。但喰一点:是清代遗址,离宋、金时期差好几百年。  

没事,咱继续找。  

又找了半个月,基本没什么头绪。好在运气不错,遇到了水总工,确定了第二座窑址地点:北午芹。  

之后又是洽谈,又是合作,又是建分中心。差不多过了一个月,遗址倒是找到了,但并不是什么宋代金代,而是更早时期的唐代。  

但没关系,相比较起来,至少唐代比离宋金两代更近一点。  

至此,林思成的把握更大,目标更为明确:有唐窑,有清窑,且工艺一脉相承,不可能没有宋、金、元、明时期的遗址留存。  

甚至他能把范围圈定到更小:老窑头遗址为河津窑的晚期锚点,那北午芹遗址就是河津窑的早期锚点,甚至是发源地。  

再加上四座瓷土矿(干涧、北午芹、固镇、尹村),三条河流(遮马峪、瓜峪、神峪),不管是宋金窑,还是元明窑,绝对跑不出这方圆十公里之内。  

范围这么小,目标这么明确,肯定不难找。  

但然并卵,谁都没想到,宋代金代的瓷窑没找到,却先找到了几座新石器时代的陶窑遗址?  

新石器是什么时候?  

即便以最晚的龙山文化(黄河流域)算,至少也在公元前两千年,距今四千年左右。  

不夸张,当时,谈武笑的后槽牙都呲出来了。  

要问为啥:这是迄今为止,山西发现的第二座相对完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  

地图再缩小点,运城第一。  

水即生、蒋副市长、省文物局的郑副局长挨个给林思成打电话,河津市的领导更是杀到了现场。  

一是求证,二是道贺。  

林思成强颜欢笑,心情却一团糟。  

用赵修能的话说:林师弟,你又没想过跳槽,在山西找到的遗址再多,作用也有限。  

况且已经发现了北午芹唐窑焦炭遗址,级别已算是顶高,再是新石器的遗址,也就是锦上添花。  

要只是这样,倒也无所谓,就像北午芹的唐窑,他顶多挂个名,当地文物部门该组织组织,该计划计划,该发掘发掘。  

但好死不死的,林思成一钎子下去,又钎出了一枚陶雕蚕蛹。  

长这样:  

要问有什么用?  

就说三点:修正丝绸起源的时空框架,重构中华农桑文明的发展脉络,乃至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及路径。  

课题够不够大,级别够不够高?  

河津分管文化的领导嘴都快笑歪了,当天就向市里、省里汇报。第二天,省文物局订了机票,准备拿着蚕蛹去京城,一为汇报,二为检测。  

不出意外,国家文物局肯定会实地考察,同步派人指导,并成立发掘团队。  

对林思成而言,确实只能算是锦上添花,但他再是觉得无所谓,这也是国家级的项目。  

所以,不管是王齐志,还是学校,乃至西京市文物局,都有些犹豫:怎么说,遗址也是林思成发现的,要不要趁机把他弄进去渡渡金?  

其它不说,至少王齐志敢保证,林思成进了组,至少也能负责一个分组:或是现场发掘,或是实验分析。  

问题是,一旦进组,发掘周期至少也是一年以上,更说不好得两三年。而且是国家级的项目组,不可能还由着林思成逍遥浪荡,十天半月见不到人。  

找什么瓷窑是别想了,甚至于西大的修复中心,他都得遥控指挥。  

如果不进,就等于错失了一次顶好的机会。  

林思成倒是很淡定,说都还没毕业,没必要凑这个热闹。  

他踌躇的是:项目级别这么高,当地肯定会集中力量,配合上级部门的发掘计划,也肯定会影响到河津古窑后续的勘察和发掘。  

换种说法:后面再找什么瓷窑,他只能单干。不可能像之前一样,省文物局高度重视,市、县两级无条件配合。  

但王齐志劝他,先别把话说死,他先去京城探探口风,然后就陪着郑副局长去了京城。  

算算时间,这都半个月了…  

转念间,任新波领着那几位出了村委会。  

临近台地,对讲机“呲”的响了一声,林思成回过神,迎了下去。  

越走越近,随行的那几位的神情渐渐古怪。  

可以这么说:如今在山西文物界、考古界,林思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