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促战才是最好的促战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不促战才是最好的促战(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好好好,朕正有此意。”  

崇祯连忙叫吴国俊过来,把杨嗣昌的主意说给他听。  

吴国俊看着一旁的地图,按照清军入塞的计划反向出击。  

一路上要路过蒙古人的地盘,跨越千里通过大凌河、巨流河、蒲河才能突入沉阳。  

“陛下,此举有难度。”  

吴国俊连忙先搪塞了一下:“长途跋涉,我军中定然不能单人单马。  

至少一人双马跋涉一个月,需要带足了口粮,还得避开大部分蒙古人,以免泄露消息。  

纵然是到了沉阳,我们也不一定能够攻进去。  

到时候千里迢迢,既无外援,又无粮草,我等又有几个人能够跑回京师的?”  

杨嗣昌出个主意,但干活的不是他。  

况且这还是大明第一次走蒙古地界。  

说好听点,就算是娜木钟、察哈尔大公主看在贺今朝的面子上给他带路,扮作蒙古人前去偷袭清军。  

就如同以前蒙古人去偷袭沉阳的明军一样,效果不大。  

指定不能让皇太极退兵。  

在吴国俊看来,杨嗣昌脱离前线,小看了皇太极的决心。  

纵然沉阳出现敌兵,他也不会轻易返回。  

清廷这一次是举全国之力在支撑,夸张点赌国运也说的过去。  

吴国俊是真的深入辽东前线几次。  

清军也时常袭击这些运粮的队伍,意图切断粮道,让松山等地的明军士卒因粮尽自溃。  

听到这话,崇祯刚刚升起来的雄心壮志,想要扭转乾坤的想法,一下子就落空了。  

吴国俊眼瞧着皇帝的心态有些绷不住了,急忙开口道:  

“但是陛下,我还有一个法子,不知道能不能行?”  

“你且说说。”  

“陛下,我们不如雇佣塞外的蒙古人去沉阳袭击,我听闻蓟镇外的察哈尔部与科尔沁是死敌,双方互相掳掠数年。  

若是我大明能够花钱让他们去沉阳袭击,打出大明的旗号。  

并且在前线散播谣言,影响那些清军士卒的士气,倒是可以做到。”  

因为吴国俊晓得大批清军士卒是不配住在沉阳城内的。  

蒙古人就算是入侵沉阳卫,也会跟清军一样,掳掠大明周遭的乡村,至于城池能打下就打下,打不下来跑呗。  

而去吴国俊相信蒙古人做这种事,更加的得心应手。  

“驱狼吞虎!”  

崇祯勐地站起身来,不顾生病的身体,走了几步,重重的拍了拍吴国俊的肩膀道:  

“朕就知道靖辽侯是有办法的!”  

吴国俊这个法子可谓是给崇祯拨开云雾。  

谁去袭扰沉阳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要沉阳被袭扰了这个结果。  

此举定然对大明前线有利。  

“好好好。”  

崇祯的心情可谓是大起大落,又忍不住咳嗽了数声。  

“你尽管放手去做,这银子朕是要花的。”  

“是。”吴国俊顿了顿开口道:  

“蒙古人倒是也不用给太多银子,五万两作为定金打发他们,若是事成,再给十万两,省的被他们欺骗。  

臣还可以派出一支队伍跟着他们出发,以面这些人不做事光领银子。”  

一听到花钱如此少,且比吴襄那个报价不知道省了多少倍。  

崇祯立马就拍板让吴国俊全权负责此事。  

只要辽东战事结束,洪承畴率领精兵入关守卫,北直隶以及山东等地,些许贼寇又算得了什么?  

到时候吴三桂还不是乖乖进入关内?  

吴国俊松了口气,告别皇帝,直接返回蓟镇。  

他在京师里见识过了诸多百姓。  

大多数人都不清楚锤匪攻克南京的事情,这件事还在瞒着。  

倒是街上的权贵们少了许多,再也不见往日的猖狂模样。  

他不知道这拨人将来还有没有机会去扫大街,毕竟按照大帅的意思,都得宰一批。  

商铺上的粮价这会就开始变了。  

吴国俊进宫前可是看了一眼,出京师的时候依旧扫了一眼。  

贺大帅攻克南京这件事在底层人员不知道,但是他们这些勋贵能不清楚吗?  

山东又闹了闯贼,北直隶周遭的土地,蓬蒿满路,鸡犬无音,路上没见到一个耕田的百姓。  

皇帝如果没有百姓、没有土地了,如何还能达到天下大治呢?  

当然这些糟心事,吴国俊也没有给崇祯说。  

毕竟他管的是军事,为什么要掺和该文官管的事呢?  

大明的文官早就不实心干事,才弄到了今天这步田地。  

“大明要亡喽。”  

他在心里默默念了一句,就是不晓得大帅什么时候进攻北京。  

若是辽东战事再不解决,李自成从山东进入北直隶,兵锋直指京师。  

吴国俊都觉得京城里的京营都得做鸟兽散。  

待到吴国俊回了蓟镇,先去寻了孙传庭。  

自从贺今朝与朱由检默契的没有“续合约”,孙传庭便从通州这个地点,直接跑到了吴国俊治下,以免出现差错。  

孙传庭自是接到了贺今朝攻克南京的消息,毕竟杀贪腐分子是和攻破南京一样的头版头条。  

可以说,目前天下发生点啥事,几方势力当中,大明皇帝是最后一个知晓的。  

有些时候皇太极知道消息都比朱由检要早。  

为此,孙传庭也对麾下加紧了廉洁教育。  

毕竟大家都是运输货物经商之类的,难免钱财上会有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