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归义非唐 > 第417章 劝进称王

第417章 劝进称王(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虽然也很差,却并非无法解决,没有必要一刀切。  

如今还在打天下,都督府这种和节度使差距不大的制度,暂时不可罢黜。  

等到打下天下,地方治理权必须分家,而明代的三司制度,无疑是他可以借鉴的最好制度。  

宋代的分权太彻底,文压武压得太彻底,清代以小族凌大族,条件不具备。  

思前想后,也只有明代的三司制度可供借鉴了。  

虽说明代后期积弱,但二百多年的内地超强稳定期,也足够说明在制度上,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想到此处,刘继隆脑中大概有了个想法,而现在摆在他眼前的,则是明年的陇右应该怎么打。  

“节帅!”  

忽的,脚步声传来,张武急匆匆走入殿内,对刘继隆作揖道:  

“节帅,山南东道的三仙楼中有谍子传来消息,王仙芝被讨平,河南道的庞勋也被讨平。”  

“如今河淮三大寇中,仅有盘踞蕲州、黄州、舒州的黄巢未被讨平了。”  

张武神色焦急,因为他清楚,如果三大寇被讨平,那朝廷也就可以继续从中原抽调力量,再次进攻他们了。  

对此,刘继隆并不慌张,而是略微皱眉,随后安抚道:  

“无须担忧,庞勋和王仙芝已经把他们该做的事情做了,如今河淮两道和山南东道的生产被严重破坏,加上我军连战连捷,地方藩镇必然阳奉阴违,起运的钱粮只会越来越少。”  

“黄巢在蕲州待了这么久,这并不符合流寇的姿态,我猜想他图谋不浅…取舆图来。”  

刘继隆沉吟着评价黄巢,随后吩咐张武取来舆图。  

张武见状,熟悉的在中堂的书架上取来舆图,平铺在桌上。  

刘继隆起身与张武观看,只是呼吸间,他便嘴角轻挑,将手放在了江南西道的江州(九江)与池州之上。  

“这厮若是在打造舟船,那就能够说明他为什么半年没有动静了。”  

“他要南下,打江南…”  

张武眼前一亮,语气都不由得激动了几分:“好!”  

“如今三川最为富庶之地已经被我军夺取,而河淮两道又被打烂,河北又有三镇占据大片土地,朝廷只能依靠江南。”  

“若是江南生乱,那朝廷便彻底没了钱粮,自然无法与我们僵持。”  

激动过后,张武又似乎想到了什么,冷静下来道:“可节帅,江南对朝廷如此重要,朝廷定然不会放任黄巢不管。”  

“加上刘瞻、康承训的兵马都在黄巢左右,而官军可调动的舟船亦不少,黄巢恐怕无法在江南壮大声势。”  

“无碍!”刘继隆在舆图上的江南画了个圈:“只要让江南乱一阵子就足够了。”  

“明年你率军巩固三川,等待入冬后我率兵南下与高骈争夺剩下的三川州县和黔中道。”  

“届时关内道、剑南道、山南西道、陇右道都在我们手中,关中唾手可得。”  

“拿下关中,朝廷只能逃往北都,届时我们也能趁势攻入东都洛阳。”  

“待局势稍缓,便可进取河淮两道,先南后北的拿下江南和岭南,再北上攻取河东和河北。”  

刘继隆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张武听后眉头紧皱道:“自古以来都是先北后南,未曾听过先南后北。”  

他话音落下,略微沉思后便恍然大悟,抬头看向刘继隆:“节帅莫非是还未想好如何处置皇帝?”  

“算是,但也不算。”刘继隆颔首回应,接着说道:  

“董卓前车之鉴在前,若是我们直接在关中拿下唐廷,届时河东与河北必然生乱,河淮两道和江南也会群雄四起。”  

“即便皇帝在我们手中,可若是诸镇来讨,也不免手忙脚乱。”  

“不如放皇帝去河东,稳固河东、河北局势,再趁机夺取河淮两道,占据中原后将江南群雄剪除,继而北上也不迟。”  

张武听后犹豫道:“若是有人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该如何?”  

“那正好给了我军机会。”刘继隆轻笑,随后道:  

“你别忘了,朝廷虽然发出檄文征讨我们,可我们却从未对朝廷宣战,更未发布什么清君侧。”  

“你觉得,我为何没有发布清君侧?”  

刘继隆的这番话,也是天下人想不通的问题。  

按照正常来说,朝廷发布檄文征讨刘继隆,刘继隆理应发布檄文,指责朝廷有奸臣,继而清君侧才是。  

然而刘继隆虽然与官军交锋,却并未发布檄文,更没有说清君侧之类的话。  

这种做法,实际上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若是换做普通的势力,未战便丧失了三分士气,但陇右没有。  

陇右的许多官员本就是平民出身,又是扫盲扫出来的文化,对于礼制什么的根本不感冒。  

要打就打,发檄文什么的于他们而言,就跟打架前放狠话一样,放不放无所谓,动手狠就行。  

加之陇右全靠刘继隆拉扯起来,刘继隆不做的事情,也没几个人敢逼他,所以才迟迟无人向他谏言,刘继隆自然也就没有了解释的机会。  

如今刘继隆主动开口,张武也就趁机询问:“请节帅指教。”  

刘继隆见他询问,当即便走到书架,更换一张舆图,将大唐的舆图摆在了桌上。  

陇右的大部分舆图,都是刘继隆自己绘画,然后令人印刷出来的,所以准确度很高。  

刘继隆指着河东(山西)方向,沉声说道:“我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