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收复河淮(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抬手作揖。
“下邳都将李师悦,参见李节帅…”
面对李师悦的这番姿态,李阳春没有摆谱,只是端茶抿了一口,示意道:“汝等准备投降?”
“我等从未背离朝廷,只是当初受朱全忠蛊惑,这才做下了错事,请节帅给我等一个机会!”
李师悦连忙解释,可李阳春却并不回应,只是目光看向了李师悦带来的奏表。
旁边的吏员上前接过奏表,转呈给了李阳春。
李阳春接过看了看,看清内容后忍不住笑道:“每人三十亩良田?”
“这…”李师悦有些尴尬,他来之前也没想到朝廷不是吹嘘,而是实打实的带来了七万甲兵。
这样的实力,他们还敢提出这样的要求,着实有些夜郎自大了。
“这只是时兵马使的建议,若是节帅觉得太多,某等可将其削减,甚至剔除。”
李师悦现在也顾不得其他了,毕竟就朝廷的这份实力,如果真的进攻下邳,那下邳绝对连一天都守不住。
“牙将及以上授散官,牙将以下均遣散,每人发八斗米的道里费,府库钱粮不可动。”
李阳春给出了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可李师悦闻言却还是毫不犹豫的点下了头:“我等愿降!”
他的果决,便是连李阳春都错愕了片刻,使得气氛凝固当场。
半响后,李阳春这才回过神来,微微颔首:“既是如此,那便回去告知你家兵马使,五日后准备受降吧。”
“是!”李师悦谦卑的作揖行礼,随后才退出了书房。
在他走后,李阳春这才看向旁边的吏员:“看来某给的价格还是有些高。”
吏员不敢说什么,只能笑着点头附和。
在他与吏员交谈的同时,李师悦则是回到了寅宾馆,简单休息了两个时辰后,便趁着天色变亮,带着十余名马步兵南下下邳而去。
两日后,随着风尘仆仆的李师悦赶回下邳,而时溥则带着众人前来迎接他。
只是李师悦自己也知道自己接受的条件有些苛刻,他不敢大张旗鼓的告诉众人,只能等众人回到衙门,他这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时溥他们。
当时溥他们听到条件时,几乎每个人都在指着李师悦破口大骂。
但是当李师悦说出朝廷调集七万甲兵,已经集结十余万民夫,随时准备南下后,他们却纷纷沉默了。
“七万甲兵,当真是你所见所闻?”
时溥艰难从口中挤出这个问题,而众将也纷纷看向了李师悦。
李师悦笃定点头:“彭城城外的营盘,从营门走到城门,起码有二里的距离,整个营盘最少有二十万人。”
“某正是因为看到了如此情况,才会答应下来如此苛刻的条件。”
见李师悦如此笃定,众人也不好说什么。
他们这八千人里,实际上只有不到七千人有甲胄。
以七千对抗七万,还是无险可守的平原作战,哪怕太宗在世也敌不过如此强敌。
能投降自然最好,只是投降的价码着实太低了。
“这么点粮食,弟兄们肯定不会同意投降。”
“不若将军粮分一分,再发些钱财来安抚弟兄们?”
“可是朝廷不是不准私自动用府库钱粮吗?”
“直娘贼,你个夯货,文册乱写几笔不就好了?”
为了能够顺利投降,这群牙将也是纷纷想起了主意。
最后在他们的商量下,由衙门发出八千石粮食,五万贯钱来遣散将士。
这批粮食和钱,足够撑到朝廷派人赈灾和均田了。
时溥眼看众人讨论出了个结果,当即便按照这个办法去做,同时让李师悦去修改文册。
如此过了三日后,当朝廷浩浩荡荡的二十余万军民南下抵达下邳时,原本还有怀疑的众多将领,以及不甘心只领取这点遣散的兵卒们,纷纷缄口闭上了嘴。
时溥率部投降,部众被遣散,大军开始继续休整,准备翌日开拔南下泗州。
当大军抵达虹县时,便已经有谍子将汉军的情况快马传递给了正在江都花天酒地的康承训。
“二十万大军?”
“不是,阵上所见起码五六万大军,另外还有十余万民夫,队伍拉长三十余里,肯定不少于二十万人。”
江都城内,坐在扬州都督府中堂主位的康承训在听到朝廷调集的兵马和征召的民夫情况后,他立马就感到了不妙。
“快,去召集众人前来正堂议事!”
“是!”
书吏急匆匆退下,康承训也连忙起身走向正堂,随后在正堂的屏风背后思索。
他向刘继隆讨要粮食,本就是因为淮南大旱缺粮所致。
如今淮南百万百姓无粮可食,只能以野草、树皮为食。
原本产粮的江南,则是因为高骈与宋威、董昌等人的战事而粮价高涨。
现在他能依靠的,也只有长江上游的江陵、巴蜀之地了。
不过他只是想要粮食,至于是否投降刘继隆,他并未想好。
如今来看,不管他想没想好,刘继隆都准备挥师南下,将他所占据的淮南给收入麾下。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屏风背后也响起了脚步声,江都城内的官员先后抵达。
眼看众人到的差不多了,康承训这才走出屏风。
“节帅!”
众人面对康承训躬身作揖,这种滋味让康承训心头舒爽,但又害怕失去这种权力。
怀揣
“下邳都将李师悦,参见李节帅…”
面对李师悦的这番姿态,李阳春没有摆谱,只是端茶抿了一口,示意道:“汝等准备投降?”
“我等从未背离朝廷,只是当初受朱全忠蛊惑,这才做下了错事,请节帅给我等一个机会!”
李师悦连忙解释,可李阳春却并不回应,只是目光看向了李师悦带来的奏表。
旁边的吏员上前接过奏表,转呈给了李阳春。
李阳春接过看了看,看清内容后忍不住笑道:“每人三十亩良田?”
“这…”李师悦有些尴尬,他来之前也没想到朝廷不是吹嘘,而是实打实的带来了七万甲兵。
这样的实力,他们还敢提出这样的要求,着实有些夜郎自大了。
“这只是时兵马使的建议,若是节帅觉得太多,某等可将其削减,甚至剔除。”
李师悦现在也顾不得其他了,毕竟就朝廷的这份实力,如果真的进攻下邳,那下邳绝对连一天都守不住。
“牙将及以上授散官,牙将以下均遣散,每人发八斗米的道里费,府库钱粮不可动。”
李阳春给出了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可李师悦闻言却还是毫不犹豫的点下了头:“我等愿降!”
他的果决,便是连李阳春都错愕了片刻,使得气氛凝固当场。
半响后,李阳春这才回过神来,微微颔首:“既是如此,那便回去告知你家兵马使,五日后准备受降吧。”
“是!”李师悦谦卑的作揖行礼,随后才退出了书房。
在他走后,李阳春这才看向旁边的吏员:“看来某给的价格还是有些高。”
吏员不敢说什么,只能笑着点头附和。
在他与吏员交谈的同时,李师悦则是回到了寅宾馆,简单休息了两个时辰后,便趁着天色变亮,带着十余名马步兵南下下邳而去。
两日后,随着风尘仆仆的李师悦赶回下邳,而时溥则带着众人前来迎接他。
只是李师悦自己也知道自己接受的条件有些苛刻,他不敢大张旗鼓的告诉众人,只能等众人回到衙门,他这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时溥他们。
当时溥他们听到条件时,几乎每个人都在指着李师悦破口大骂。
但是当李师悦说出朝廷调集七万甲兵,已经集结十余万民夫,随时准备南下后,他们却纷纷沉默了。
“七万甲兵,当真是你所见所闻?”
时溥艰难从口中挤出这个问题,而众将也纷纷看向了李师悦。
李师悦笃定点头:“彭城城外的营盘,从营门走到城门,起码有二里的距离,整个营盘最少有二十万人。”
“某正是因为看到了如此情况,才会答应下来如此苛刻的条件。”
见李师悦如此笃定,众人也不好说什么。
他们这八千人里,实际上只有不到七千人有甲胄。
以七千对抗七万,还是无险可守的平原作战,哪怕太宗在世也敌不过如此强敌。
能投降自然最好,只是投降的价码着实太低了。
“这么点粮食,弟兄们肯定不会同意投降。”
“不若将军粮分一分,再发些钱财来安抚弟兄们?”
“可是朝廷不是不准私自动用府库钱粮吗?”
“直娘贼,你个夯货,文册乱写几笔不就好了?”
为了能够顺利投降,这群牙将也是纷纷想起了主意。
最后在他们的商量下,由衙门发出八千石粮食,五万贯钱来遣散将士。
这批粮食和钱,足够撑到朝廷派人赈灾和均田了。
时溥眼看众人讨论出了个结果,当即便按照这个办法去做,同时让李师悦去修改文册。
如此过了三日后,当朝廷浩浩荡荡的二十余万军民南下抵达下邳时,原本还有怀疑的众多将领,以及不甘心只领取这点遣散的兵卒们,纷纷缄口闭上了嘴。
时溥率部投降,部众被遣散,大军开始继续休整,准备翌日开拔南下泗州。
当大军抵达虹县时,便已经有谍子将汉军的情况快马传递给了正在江都花天酒地的康承训。
“二十万大军?”
“不是,阵上所见起码五六万大军,另外还有十余万民夫,队伍拉长三十余里,肯定不少于二十万人。”
江都城内,坐在扬州都督府中堂主位的康承训在听到朝廷调集的兵马和征召的民夫情况后,他立马就感到了不妙。
“快,去召集众人前来正堂议事!”
“是!”
书吏急匆匆退下,康承训也连忙起身走向正堂,随后在正堂的屏风背后思索。
他向刘继隆讨要粮食,本就是因为淮南大旱缺粮所致。
如今淮南百万百姓无粮可食,只能以野草、树皮为食。
原本产粮的江南,则是因为高骈与宋威、董昌等人的战事而粮价高涨。
现在他能依靠的,也只有长江上游的江陵、巴蜀之地了。
不过他只是想要粮食,至于是否投降刘继隆,他并未想好。
如今来看,不管他想没想好,刘继隆都准备挥师南下,将他所占据的淮南给收入麾下。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屏风背后也响起了脚步声,江都城内的官员先后抵达。
眼看众人到的差不多了,康承训这才走出屏风。
“节帅!”
众人面对康承训躬身作揖,这种滋味让康承训心头舒爽,但又害怕失去这种权力。
怀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