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归义非唐 > 第497章 收复河淮

第497章 收复河淮(4/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着不知怎么形容的心情,康承训示意众人坐下,随后才与众人说道:  

“北边有消息传来,朱全忠、曾元裕、时溥三人先后归降朝廷,眼下王式正在领军约五万南下,或者更多。”  

“以谍子阵上所见,起码有二十万军民,最少五万大军,多则十万。”  

康承训目光扫视众人,继续平静开口道:“他们此次是冲某来的。”  

众人闻言,这才脸色微变,只因为淮南兵马不过三万,且其中还有近万掌握在李罕之手中,而李罕之此时占据滁州,颇有种听调不听宣的姿态。  

也就是说,康承训拥有的兵马也不过两万,若是还要守城的话,能拿出的兵马不过万余。  

以万余击数万乃至十万,这怎么听都不是他们能打出的战果,更何况他们面对的人还是王式。  

当初若非先帝将王式调往关西,以王式的手段,解决尚在苗头的王仙芝、庞勋之乱,必然费不了多少功夫。  

如今王式前来,兵力还是他们的数倍,粮草也远比他们充足。  

这仗别说他们,便是康承训都不知道怎么打。  

更何况自古而今,但凡朝廷占据关中巴蜀及河东河北之地,那基本都将开始鲸吞天下。  

如今天下作一石,刘继隆独占五斗,高骈占三斗,而淮南及江东两浙仅占二斗。  

如此情况,别说刘继隆已经讨平了河北和齐鲁,就是他没有讨平之前,康承训也没想过和刘继隆为敌。  

因此他现在召集众人前来,主要就是询问众人态度,继而决定是否投降刘继隆。  

“若是王式真以五万大军南下,我军或许应该投降…”  

“朝廷从未将节帅打作叛军,既是如此,节帅自然是朝廷臣子,我等亦是。”  

“不知刘继隆愿意以何等条件使我军投降?”  

对于投降,淮南众将并没有河朔诸镇及时溥他们那么纠结,这主要归结于淮南的牙兵早就死在陇西和陇东,以及后来的追剿黄巢的战场中了。  

如今淮南的兵马,只有不足两万属于老卒,其中近万都是操训不足两年的新卒。  

两万老卒中,李罕之所部就占据了近半,因此他们也不担心投降会导致兵卒对他们下手。  

淮南的武夫风气虽然也十分跋扈,但还没有像河朔、徐泗那种动辄杀节度使、驱逐观察使的程度。  

只要遣散兵卒后,朝廷对淮南地区进行均田,那兵卒也不会有太多怨言。  

“此事,老夫会手书询问王小年的。”  

康承训比王式年长,二人虽然没有太多交集,但毕竟都曾是唐臣。  

只要他表露投降的态度,王式不至于针对他。  

这般想着,他目光继续打量众人,确认没有人生出不满的情绪后,这才表态起身。  

“既是如此,便都散去吧。”  

“末将告退…”  

诸将告退,康承训当即便手书派人送往北边的泗州,准备向王式表明态度。  

两日后,随着汉军进驻泗州盱眙县,康承训所派使者也携带着他的手书来到了盱眙。  

王式将书信内容看过后,这才传递给众人翻看,同时说道:  

“康敬辞此人,老夫十分了解。”  

“其子嗣没有出众者,他虽贪恋权势富贵,却知道审时度势。”  

“更何况淮南遭受战火袭扰数年,如今又遭遇大旱而缺粮,百姓皆以野草树皮为食,他即便有心抵抗,却也没有实力阻挡。”  

“故此,这封手书内容可信。”  

王式既然开口,众人便纷纷颔首附和起来,而王式也继续补充道:  

“对于如何接受淮南投降,此事还是得仔细斟酌。”  

“淮南几次输送粮草给朝廷,此外又没有任何叛乱之举,对其态度不能与其他藩镇同日而语。”  

他这番话有一定道理,毕竟朝廷讨平河北诸镇,乃至朱全忠及徐泗的时溥等人,都是依靠着他们不法在先,朝廷出兵在后。  

康承训安分守己,不仅钱粮按时起运,也并未响应任何表文。  

对于怎么招降他,用什么条件招降他,这件事显然不是王式及众人可以做主的。  

“听闻殿下已经南下至博州,若是派出快马传信,来回不过十日,想来康承训也能等待。”  

李阳春主动开口,王式听后微微颔首:“老夫亦有此意,不知陈都督以为如何?”  

王式询问起陈靖崇,陈靖崇没有什么意见,点头道:“以王尚书为主。”  

“既是如此,那老夫便派人询问殿下。”  

没有任何犹豫,王式很快写好奏表,随后夹带康承训的书信,派遣快马携带北上。  

在快马昼夜疾驰,换马不换人的情况下,快马只花费了四天时间,便将奏表送到了刘继隆面前。  

不过此刻的刘继隆却正在博州聊城城外,指挥着河北数十万百姓在疯狂掘井。  

这个时代的河北仍旧水源丰富,但再怎么丰富的水源,也架不住老天五个月滴雨不下。  

距离秋收还有半个月,但许多粟穗却都出现了空粒的现象。  

这不仅仅是土地肥力不足,还有就是缺水的缘故。  

正因如此,刘继隆征集全河北的水工,准备在河北地区大肆掘井。  

反正百姓缺粮,而以工代赈来挖掘水井,不仅能惠利百姓,也能一劳永逸的解决百姓缺水的事情。  

“出水了!出水了!”  

“不要激动,继续向下挖,所有水井都得打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