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202章 海滨工农实用技术培训学校

第202章 海滨工农实用技术培训学校(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惊的说,“你这钱哪里来?”  

钱进说道:“我们泰山路小集体企业收益不错,可以向上级单位申请一笔盈利资金用于办学。”  

“再一个改革开放已经一周年多了,根据我所知,国家要允许个体户经商了。”  

“只要有个体户经商那就有商人出现,到时候我去化缘,为技能培训机构拉赞助!”  

金有幸听闻后点头:“我听明白了,钱老弟你这完全是在探索一条为基层、为生产一线快速培养实用人才的新路子!”  

“老吕,你是管这块的,政策上,能不能给他们指条明路?或者需要他们向哪个层面汇报?”  

吕达茂被钱进的执着和清晰的思路打动了。  

他小口小口的喝着茶思考了良久,终于说:“这样,钱老弟,你回去写个详细的报告,把办学的目的、性质——要强调非学历和短期技能培训讲清楚。”  

“培训内容、师资来源、场地经费来源、管理方式要是有想法了,也要写出来。”  

钱进点头。  

张明远补充说:“钱主任,你得重点突出服务农村改革、服务乡镇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钱进说道:“这个请各位领导放心,我已经把报告书做出来了。”  

他一早就有办学校的想法,因为他知道九十年代开始,民办学校就会遍地生花。  

这次想要办培训机构,他昨晚就找魏雄图把报告给写出来了。  

而且他现在是带着的。  

钱进将报告拿出来交给金有幸看。  

几个领导传阅,大家一起出主意,帮他改了几个细节。  

最后吕达茂指向张明远说:“小张你收起来,明天找机关秘书给再次润色一下,到时候我帮钱老弟递上去,找分管这工作的李国道探探口风。”  

“现在政策鼓励探索,只要不碰红线,说不准真有机会!”  

钱进心中一块石头落地了一半:“太好了,各位老哥,来,我敬你们一杯,这事辛苦你们了。”  

不知道他准备的礼物起了作用,还是领导们看好他这个人的潜力,反正确实很重视他这件事。  

隔了两天,礼拜四,吕达茂给钱进打了电话,让他找机会去拜访市府办公室专门负责农业和乡镇企业工作的主任李卫民。  

钱进做事雷厉风行。  

当天下班后,他提了两份重礼登门拜访。  

这次礼物有的放矢。  

李主任年纪在五十岁上下,喜欢下棋,钱进给带了一副玉石棋子、檀木棋盘组成的高档象棋。  

而李主任子女多,已经做了爷爷,孙子孙女都有,于是钱进又给男孩带了玩具枪、带了玩具车,女孩带了布娃娃,反正准备了一袋子玩具。  

现在他在外贸口上工作,就有这个方便。  

有什么时髦东西可以放心的展示出来,不会有人问他来路,因为都知道这是外国货。  

李卫民住的是老筒子楼,钱进带礼物上门,老同志还挺不乐意:  

“本来以为你钱进同志为国家挽回了外汇重大损失,侦破了小鬼子祸害咱们工厂的阴谋,我以为你是个走正路的同志,却没想到你也是俗人呐。”  

钱进笑:“我听说李主任您祖上的李家是海滨大族,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所以带了点书本文具过来。”  

“您说我要送礼,那我不否认,但我认为我这是在交好你们李家的小朋友。”  

他展示了玩具:“小朋友们遇到了好时代,以后怕是都能念大学做大学生,到时候少不了哪位小朋友当老师。”  

“我提前投资,跟他们搞好交情,说不准等我们培训机构干稳当了,到时候得去请他们去当老师呢?”  

几个正在拖着鼻涕用小刀削木头做刀剑的男孩子看到了包里的玩具枪和玩具车,眼神顿时比鼻涕泡还亮。  

他们哇哇叫着上来分玩具,李卫民呵斥他们却没用,他们又跑去挂在李卫民身上讨好他。  

最后李卫民没办法,只能顺其自然的接下了礼物。  

有人给钱进递凳子。  

钱进坐下没有绕弯子,直接将红星刘家生产队和西平生产大队等农村地区的困境、技术人才的匮乏,以及他计划办技术培训学校的想法,结合着当前农村改革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向李主任做了汇报:  

“李主任,农村要富起来,光靠政策松绑还不够,得给农民‘赋能’,这点您是行家,您比我清楚,得让他们掌握致富的技术。”  

李卫民不表态,但说了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钱进点头:“对,是这个意思。”  

“红星刘家的渔民想养鸡,可是他们连饲料配比都搞不清楚。他们以后还想搞水产加工,那机器坏了谁来修?想接点来料加工的活儿,工人连图纸都看不懂怎么行?”  

“西坪生产大队要办蔬菜大棚,这东西是在冬天生产夏天秋天的蔬菜,光靠一块篷布可不成,怎么点花、怎么授粉、怎么处理温度和光照,这都是技术。”  

“国家培养的大学生、中专生,下不到他们那些最基层的渔村和小厂啊,我们办这个培训学校,就是想解决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是从领袖同志给农民培养赤脚医生这个思路来的,我们要快速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让他们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火种!”  

李卫民是个务实派,对基层情况比较了解。  

他听着钱进的陈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