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8章 突然冒出来的数据(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防护、控制等基础性工程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大量的地面试车、反复的设计迭代和材料工艺突破,是一个典型的、需要时间积累和经验沉淀的工程过程。”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眉头紧锁的专家,最终落在李仁平身上:
“李总,恕我直言。根据我们当前的研发节奏、试车资源和技术突破速度进行最乐观的预估,YF177和YF90要达到满足长征九号首飞要求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其时间节点…也会严重滞后于XS1空间堆按计划发射入轨的时间窗口…”
李仁平也知道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实情。
但还是心有不甘:
“如果长九赶不上时间窗口,那么‘信标’中继基地一期工程的建设,很可能要被迫采用折中方案——也就是继续利用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基地分解为更小的模块分批发射,然后进行更多次在轨组装…”
实际上,国际空间站和华夏的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也是以质子号、联盟号、以及航天飞机作为主力完成的。
但近地轨道跟地月转移轨道显然不是同一回事。
并且“信标”的舱段功能更加复杂,很多部分并不能简单地劈成两半。
“留给五院那边的担子确实会重很多,但客观条件…”罗云涛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总之…除非发生技术奇迹。”
说到这里,或许是为了安慰对方,他又加了一句:“这些问题,决策层也都是知道的…就上个月,不是还特地找咱们要过一批资料和数据?”
这句话倒是出乎意料地引发了一番讨论。
“确实,当时跟每个研究室负责人都专门谈过话。”
“说起来,以前好像没出现过这种事情?”
“确实…但好像也没告诉咱们是要干什么…”
就在这时,会议室外却突然传来敲门声。
“请进。”
李仁平的声音带着一丝被打断的不悦。
门被推开。
是李仁平的科研秘书。
进来之后,小步快跑地来到小讲台旁边:
“李总,罗主任,打扰一下。有几位航天局的同志过来,就在外面会客室。”
“航天局?”
李仁平有点意外。
虽然国家航天局原则上是航天管理机构,但双方实际上并没有行政上的领导关系。
像这样不提前通知就过来的情况,并不多见。
“嗯。”秘书点点头,“还带着一份有工建委栾文杰主任签字的容器,说是要求您二位亲自签收。”
李仁平和罗云涛对视一眼。
有栾主任的签字,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满心疑问,但二人还是立刻起身:“走,去看看。”
会客室内,三名身穿统一黑色西装的男人已经等候在那里。
为首一人四十岁上下,面容沉稳。
见到李仁平和罗云涛进来,立刻起身礼节性地握手:“李总工,罗主任,打扰了。我是航天局协调司的副司长,樊海鹏。”
这是个平时跟六院打交道不太多的部门。
就连樊海鹏这个名字,李仁平也只是感觉有点熟悉而已。
不过,他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会客室的茶几上。
那里放着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箱子。
箱子不大,约莫一个标准公文包大小,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几个精密的锁扣。
旁边还放着一份文件夹。
“樊司长,这是…”
李仁平指着箱子,直接问道。
樊海鹏拿起文件夹,打开,里面是一份正式的签收文件。
李仁平接到手中,发现上面写着“技术资料移交单”,下面还有栾文杰的签名,以及工建委的鲜红印章。
“根据栾文杰主任指示,现向贵院移交一批关于YF177液氧液氢发动机及YF90液氧煤油发动机部分关键技术问题的计算结果、优化方案及相关数据处理过程。”樊海鹏解释道,“所有资料均封存在此密码箱内。需您二位同时进行签字之后,才能接收并开启。”
“啊?”
极度惊讶之下,罗云涛本能地发出了一个不太正式的语气词。
李仁平的表现比他稳重一些,但也有点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YF177和YF90的技术资料?计算结果?”
他们刚刚还在为这两个型号面临的问题而困扰,现在却突然有人送来“计算结果”?
这感觉极不真实。
就好像回到了大学课堂上一样。
而且…
国家航天局是个行政机构,不负责技术工作的。
什么时候有这种本事了?
两人一时间竟有些支吾,不知该如何回应。
樊海鹏似乎理解他们的震惊,但他没有解释,只是说道:“资料的具体来源,暂请不要多问,签收文件上也没有注明,这是纪律。”
说着将一支笔递到李仁平面前:
“如果后续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核心算法或理论基础实在无法理解的部分,可以整理成书面问题清单,按保密渠道上报。局里会在适当的时候,协调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一次集中解答。”
李仁平和罗云涛再次对视,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更像是大学课堂了。
怎么还有考前答疑的?
但同时,二人心中也有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李仁平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位眉头紧锁的专家,最终落在李仁平身上:
“李总,恕我直言。根据我们当前的研发节奏、试车资源和技术突破速度进行最乐观的预估,YF177和YF90要达到满足长征九号首飞要求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其时间节点…也会严重滞后于XS1空间堆按计划发射入轨的时间窗口…”
李仁平也知道刚才说的这些都是实情。
但还是心有不甘:
“如果长九赶不上时间窗口,那么‘信标’中继基地一期工程的建设,很可能要被迫采用折中方案——也就是继续利用长征五号系列火箭,将基地分解为更小的模块分批发射,然后进行更多次在轨组装…”
实际上,国际空间站和华夏的天宫空间站的建设,也是以质子号、联盟号、以及航天飞机作为主力完成的。
但近地轨道跟地月转移轨道显然不是同一回事。
并且“信标”的舱段功能更加复杂,很多部分并不能简单地劈成两半。
“留给五院那边的担子确实会重很多,但客观条件…”罗云涛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总之…除非发生技术奇迹。”
说到这里,或许是为了安慰对方,他又加了一句:“这些问题,决策层也都是知道的…就上个月,不是还特地找咱们要过一批资料和数据?”
这句话倒是出乎意料地引发了一番讨论。
“确实,当时跟每个研究室负责人都专门谈过话。”
“说起来,以前好像没出现过这种事情?”
“确实…但好像也没告诉咱们是要干什么…”
就在这时,会议室外却突然传来敲门声。
“请进。”
李仁平的声音带着一丝被打断的不悦。
门被推开。
是李仁平的科研秘书。
进来之后,小步快跑地来到小讲台旁边:
“李总,罗主任,打扰一下。有几位航天局的同志过来,就在外面会客室。”
“航天局?”
李仁平有点意外。
虽然国家航天局原则上是航天管理机构,但双方实际上并没有行政上的领导关系。
像这样不提前通知就过来的情况,并不多见。
“嗯。”秘书点点头,“还带着一份有工建委栾文杰主任签字的容器,说是要求您二位亲自签收。”
李仁平和罗云涛对视一眼。
有栾主任的签字,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虽然满心疑问,但二人还是立刻起身:“走,去看看。”
会客室内,三名身穿统一黑色西装的男人已经等候在那里。
为首一人四十岁上下,面容沉稳。
见到李仁平和罗云涛进来,立刻起身礼节性地握手:“李总工,罗主任,打扰了。我是航天局协调司的副司长,樊海鹏。”
这是个平时跟六院打交道不太多的部门。
就连樊海鹏这个名字,李仁平也只是感觉有点熟悉而已。
不过,他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会客室的茶几上。
那里放着一个方方正正的黑色箱子。
箱子不大,约莫一个标准公文包大小,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几个精密的锁扣。
旁边还放着一份文件夹。
“樊司长,这是…”
李仁平指着箱子,直接问道。
樊海鹏拿起文件夹,打开,里面是一份正式的签收文件。
李仁平接到手中,发现上面写着“技术资料移交单”,下面还有栾文杰的签名,以及工建委的鲜红印章。
“根据栾文杰主任指示,现向贵院移交一批关于YF177液氧液氢发动机及YF90液氧煤油发动机部分关键技术问题的计算结果、优化方案及相关数据处理过程。”樊海鹏解释道,“所有资料均封存在此密码箱内。需您二位同时进行签字之后,才能接收并开启。”
“啊?”
极度惊讶之下,罗云涛本能地发出了一个不太正式的语气词。
李仁平的表现比他稳重一些,但也有点怀疑是自己听错了。
“YF177和YF90的技术资料?计算结果?”
他们刚刚还在为这两个型号面临的问题而困扰,现在却突然有人送来“计算结果”?
这感觉极不真实。
就好像回到了大学课堂上一样。
而且…
国家航天局是个行政机构,不负责技术工作的。
什么时候有这种本事了?
两人一时间竟有些支吾,不知该如何回应。
樊海鹏似乎理解他们的震惊,但他没有解释,只是说道:“资料的具体来源,暂请不要多问,签收文件上也没有注明,这是纪律。”
说着将一支笔递到李仁平面前:
“如果后续在研究这些资料的过程中,遇到某些核心算法或理论基础实在无法理解的部分,可以整理成书面问题清单,按保密渠道上报。局里会在适当的时候,协调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一次集中解答。”
李仁平和罗云涛再次对视,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更像是大学课堂了。
怎么还有考前答疑的?
但同时,二人心中也有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
李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