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第1667章 我们还有机会

第1667章 我们还有机会(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关于聚变示范堆的初步框架达成共识,办公室内的气氛松弛了一些。  

常浩南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正准备起身告辞,却又被栾文杰叫住了。  

“稍等一下。”后者的语气带上了独属于技术人员的期待,“你之前提到,NS方程的通解…可以解决长征九号的动力问题?”  

“当然。”常浩南重新坐稳,脸上浮现出温和而自信的笑容:“实际上,我准备把长征九号的火箭发动机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次尝试。”  

栾文杰航天部门出身,对于这个答案自然是喜出望外。  

但随即又想到一个更实际的问题:“那这些理论成果…如何转化为工程实践?是否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你的通解理论进行系统性学习?”  

“暂时不必。”常浩南摇头,“我可以把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全部手稿以及计算程序拿出来,在内部一定范围内传播,但NS方程通解的表达形式高度抽象,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或矩阵,而是一套关于流体运动‘终极形态’等价类的拓扑描述框架…”  

“即便是顶尖的数学家,要完全理解并熟练运用它,恐怕也需要一到两年的沉浸式研究,而对于工程背景出身的技术人员,门槛恐怕还会更高。”  

栾文杰露出苦笑:  

“你现在研究的东西,确实…有点超脱我们这些‘凡人’的理解范畴了…感觉像是拿到了打开流体世界终极规律的钥匙。”  

常浩南没有回应这番感慨,只是提出了一个更务实的方案:  

“目前最高效的方式,是根据不同应用领域的具体问题,对通解理论进行针对性的二次处理,将其转化为特定工程场景下相对易用的计算模型、优化算法或设计准则,比如针对补燃循环火箭发动机的燃烧振荡问题,可以封装好一套特征模态分离和稳定性判据算法。”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这项‘二次处理’和适配工作,还只能由我自己,或者在我直接指导下进行,因此我需要工建委和航天局的支持。”  

栾文杰立刻坐直身体,恢复工作状态:“你说,具体需要什么?”  

“首先,需要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和负责长征九号总体设计的一院,把大推力补燃循环液氧液氢发动机,以及大推力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的详细设计指标文件、已知的技术瓶颈清单、以及相关的数据,整理成一份完整的、加密的技术包,尽快移交给火炬实验室。”  

“没问题!”栾文杰回答得斩钉截铁,“你放手去做,这些东西,我来解决!”  

三天后,华盛顿。  

白宫战情室。  

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伦站在大屏幕前,屏幕上显示着埃隆·马斯克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特斯拉设计中心活动的几张模糊监控照片,以及几段通信元数据分析摘要。  

“阁下,马斯克已于昨日返回帕洛阿尔托。”  

多尼伦声音平稳地介绍道:  

“根据我们安排在SpaceX内部的可靠消息源反馈,他返回后行动异常,连续两天都在频繁召集SpaceX推进部门和‘猎鹰重型’项目的核心工程师开会,反复过问火箭的运载能力细节、冗余设计以及快速响应发射的可能性,频率远超其日常管理风格。”  

他切换了一张图表,显示马斯克近几日的内部通讯频率激增:  

“综合各方信息交叉分析,我们评估认为,他在华夏期间,有很大概率与对方高层达成了某种形式的秘密协议。”  

多尼伦汇报完毕,等待着预料中的震怒。  

然而,预想中的风暴并未降临。  

他有些诧异地发现,总统奥观海与坐在一旁的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中非但没有愤怒,反而流露出些许的…如释重负。  

甚至是一抹计划得逞的笑意?  

如此异常的反应让多尼伦有些拿不准情况:  

“阁下,您这是…”  

奥观海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前,嘴角勾起一个微妙的弧度:“汤姆,你觉得马斯克能如此顺利地离境前往华夏,难道是我们疏忽了么,还是真的信了他是去搞什么破冰之旅的?”  

他的语气重新带上了属于掌控者的从容。  

多尼伦一怔:“您的意思是…”  

“当然是我们默许的,或者说,是战略引导的一部分。”奥观海语气笃定,“我们需要一个窗口,一个能窥探对方真正软肋的窗口,而埃隆·马斯克,就是那个我们故意放出去的‘探针’。”  

博尔登局长适时地接过话头,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汤姆,你得到的关于马斯克关注‘猎鹰重型’的情报,恰恰印证了我们NASA内部技术评估小组之前的判断——虽然华夏人的信标计划雄心勃勃,XS1空间堆用长征五号C发射也没问题,但后续要建设那个庞大的中继站呢,那些动辄几十吨的舱段模块怎么办?”  

他站起身,走到大屏幕前,调出长征五号、安加拉A5、质子M等现役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对比图,又在旁边列出了“信标”基地核心舱、居住舱、实验舱等模块的预估质量:  

“看看,无论是长征五号、质子M、还是安加拉A5,都不可能满足一次发射单个大型舱段的要求,至于他们的长征九号?还在图纸上!俄国人的能源号?更是早成了历史尘埃!环顾全球,目前只有我们,才具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