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百零六章 司马光之死(1)

第六百零六章 司马光之死(1)(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元祐元年八月甲寅(29)。  

赵煦早上起来,刚刚吃完早膳,冯景就来报告,说是提举太医局陈易简求见。  

赵煦一听就明白了,吩咐道:“让他来见朕吧。”  

没过多久,陈易简就来到了赵煦面前,四拜而礼后,赵煦问道:“卿此来,可是有要事?”  

陈易简低着头,拜道:“奏知陛下,臣等无能…”  

“臣等虽竭尽所有,然而,司马公之病,却已入膏肓…”  

赵煦听着,叹了口气,道:“不怪卿等。”  

司马光的病情在三天前忽然恶化。  

先是不能行走,然后就陷入瘫痪,显然,中枢神经系统已经失能。  

他的生命开始进入倒计时。  

陈易简再拜俯首不起。  

赵煦问道:“司马公还有多少时日?”  

陈易简伏地奏道:“恐只在这三五日间。”  

赵煦再次叹息一声,摆手道:“知道了。”  

“卿且先回去吧。”  

太医们在司马光的病上,确实是尽力了。  

他们已经用尽一切手段,甚至一度扭转了司马光的病情。  

然而,药医不死病。  

当病人不遵医嘱的时候,就算是华佗在世,也只能束手。  

司马光的病情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忽然恶化。  

还是和沿边的战事有关。  

他在听说了,熙河有事,陕西四路都受到攻击后,就根本坐不住。  

不仅仅不顾其子司马康的劝阻和太医局的太医们的劝说,开始再次写奏疏上书议论。  

然而,他的奏疏还没有写完。  

河东那边就传来了吕惠卿,已经率军越过了窟野河的消息。  

司马光气急之下,在家中大骂了一通吕惠卿。  

什么福建子、说法马留(吕惠卿长的比较瘦,说话爱手舞足蹈,表现欲强,所以被人取了个‘说法马留’的外号,马留是猴子的意思)云云,都脱口而出。  

如此一来,急火攻心,病情岂能不恶化?  

打发走陈易简,赵煦起身,对左右吩咐:“走吧,去庆寿宫。”  

也是该出宫慰勉,以示尊重,顺便将司马光的政治遗产,全部收下。  

便到了庆寿宫,奏了两宫允可。  

然后正式遣使前往司马光府邸通知——将于明日,御驾驾临亲临司马光府邸慰勉。  

而这几乎是等于告诉所有人——司马光不行了。  

昭庆坊,司马光宅。  

他躺在病榻上,脸色苍白的看向了来到榻前的儿子司马康。  

“老夫刚刚梦见了庞庄敏公(庞籍)…”他悠悠的说着:“庄敏公问我,这一生有何功绩?”  

“我竟不能对!”  

说着他的眼眶,就流下眼泪。  

想他司马君实这一生,年少成名,家庭和美,婚姻幸福,知己无算。  

然而,他也对不起很多人。  

对不起亡父,因为他没有子嗣,只能从长兄处过继一个。  

对不起妻子,这一生,多赖爱妻照顾、包容,却很少抽空陪伴。  

但他最亏欠的,还是视他如子,耳提面授的恩相庞籍庞庄敏公。  

庞籍生前,曾对他抱有隐隐期望。  

希望他可以继承自身的志向、理想与抱负,救国救民。  

然而,他这一辈子,在政治上却是一事无成。  

王安石的邪法的骨干他一个也没有废掉。  

青苗法,换了个叫‘便民低息贷款’的名头,依然在祸害百姓。  

免役法、免行法,仅仅做了部分调整。  

保甲法,依然在沿边地区实行,只废掉了内郡。  

而且,以上种种,没有一個是他主持下做的。  

这让司马光,尤为惶恐。  

虽然,他个人是既不信佛教,也不信道教,甚至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这从《资治通鉴》一书就能看到。  

全篇《资治通鉴》对鬼神谶讳之事,是能不谈就不谈,能省略就省略。  

哪怕不得不提,常常也是一笔带过。  

然而,当他的生命将要走到终点的时候,他依然恐惧起来。  

恐惧着,那些九泉之下的人,对他的责问。  

特别是庞籍!  

也恐惧着未来青史上对他的评价——你司马光,号称天下奇才,受天下之望,为先帝所托孤,为政一年有余,做了什么成绩?  

答案是没有成绩!  

未成一事,未献一策,未立一法!  

后人该如何评价他呢?  

司马光不得不忧心于此。  

司马康当然知道,自己父亲的忧心所在,他流着泪说道:“大人,方才宫中遣使来传旨,言是官家明日要率宰执大臣亲临慰勉大人。”  

司马光听着,一双眼睛立刻迸发出光明。  

整个人更是一下子就精神起来了!  

是的!  

他还有希望!  

官家…官家…  

他要在宰执们的见证下,留下属于他的印记,献上作为臣子的最后忠诚!  

文彦博拄着几杖,缓缓走在文府之中。  

他的小女儿,包绶之妻文氏搀扶着他,慢慢走着。  

“听说官家已除包二郎为熙州通判?”文彦博问道。  

“是!”文氏低着头,柔声道:“官人已得了吏部官牒,圣旨以恩启用,特旨除为宣德郎,擢用为熙州通判兼熙州州学监。”  

文彦博听完,感慨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回去后,好生告诉包绶,不要辱没了乃父所积之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