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广告牌

第一百三十五章 广告牌(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他拿着手中的书信,忧心忡忡。  

“伯淳啊!伯淳!”  

“明明入朝在即,为何偏偏病倒了?”  

“苍天不公!苍天不公!”  

洛阳群贤之中,除了已故的邵雍外,与他最合得来就是程颢了。  

程颢性格宽厚,待人谦和,治学严谨。  

一身儒学造诣,在如今之世,可居天下前列!  

程颢也本来是司马光选中的儒学理论助手,他本希望靠着程颢的儒学造诣,入京辅佐于他。  

主要是希望程颢能在经筵上,将圣人经义,大道至理讲与少主。  

从而在思想理论上,彻底的埋葬掉王安石的新法——只要少主认同了程颢的思想经义,那么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就将死无葬身之地!  

而没了三经新义的新党,就是没了牙的老虎!  

可惜,现在一切都完了。  

洛阳来信,程颢重病不起!  

没了程颢,他如断一臂——尽管程颐在儒学造诣上不亚程颢,但程颐不是进士出身,儒学造诣再高,在经筵上也天然矮其他经筵官一头!  

“苍天保佑,让伯淳可以度过此劫…”一生不信神佛的司马光,在这个时候,也只能向着冥冥中的鬼神祈祷。  

“伯淳居然病倒了…”  

文彦博也是叹息一声然后叫来自己的儿子文及甫,和他吩咐:“汝立刻入宫,去两宫面前请旨,乞遣太医去洛阳,为伯淳诊治!”  

只要不涉及权力斗争,文彦博其实是很惜才的。  

只要入了他的眼,只要能合他的胃口,哪怕是一个布衣,他也乐意举荐提拔。  

而程颢可不仅仅是他喜欢的晚辈。  

程颢之父程响和文彦博是老朋友!  

两家在洛阳,有几十年的交情。  

赵煦在傍晚时分,知道了程颢病重的消息。  

得知消息后,赵煦也是惋惜了一声。  

二程是程朱理学的奠基人,在现代人眼中褒贬不一,许多人都将明清政治僵化、八股取士的锅直接甩给了二程和朱熹。  

却从来没有问过,二程和朱熹,到底承不承认那所谓的程朱理学。  

反正,赵煦对二程,尤其是程颐观感不错。  

哪怕他上上辈子其实和程颐相处也就几个月。  

可程颐的教学方法和耐心、细致,都让他感觉很舒服。  

除了那一次经筵上出言,让他及时得到了医药外。  

赵煦还记得,程颐替他说过很多话,也提过很多很好的建议。  

比如说,程颐发现赵煦一直沉默寡言后,就曾建议:官家这么小,应该选一些年纪和官家差不多的孩子,和官家一起读书。  

也比如说,弥英阁很小很小,只有几十个平方。  

但却在经筵时被塞进去了七八个经筵官,还有十几个宫女、内臣,加上在旁旁听的宰执大臣、起居郎什么的。  

几十个人都在小小弥英阁里,空气流通很不好。  

所以程颐建议要么换一个大一点的地方,要么改造弥英阁。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天气那么热,官家年纪又这么小,却每隔一天都得来弥英阁听讲,我们这些大人,尚且汗流浃背,官家年纪这么小,能受得了吗?  

然而,他的这些建议,统统被视作了邪说。  

甚至屡屡引发御史攻击和弹劾。  

攻击最猛烈、最凶悍的,就是以苏轼马首是瞻的那几个御史。  

为什么?  

因为苏轼是蜀党,程颐是洛党啊!  

赵煦那个时候,年纪虽然小,可他懂事啦!  

于是,就将这些账一笔一笔记下来。  

所以说啊!  

苏轼这个大胡子到处流浪,真不是别人故意整他。  

很多时候是他自找的!  

当然程颐虽然好欺负,但他的学生可不是好惹的。  

很快苏轼就知道了,洛党为什么叫洛党!  

紧跟着程颐,被赶出汴京,苏轼也被程颐的学生,送上了一大堆帽子,赶出了朝堂。  

程颐是程颐程颐的学生是程颐的学生。  

这一点,赵煦分的很清楚。  

就像王安石是王安石,但王安石的门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一样。  

惋惜着程颢,赵煦就和冯景说道:“传我的旨意给石得一,选些上好的御药,送到通见司中…让通见司用急脚马递,立刻送去洛阳程颢府邸…”  

“再给我准备笔墨,我要御笔亲书一封…”  

这种费而不惠的好人好事,是赵煦现在最乐意做的。  

也是现在成本最低,但效果最好的策略。  

程颢、程颐兄弟,讲学多年,桃李满天下。  

他们的学生里,虽然激进派不少,可也是有人才的!  

“唯!”冯景听着,立刻去准备笔墨纸砚。  

赵煦写完,将之交给冯景,道:“将此手诏一并交于通见司,连夜出发,急脚送去洛阳伊皋书院!”  

元丰八年,五月甲午(初二)  

洛阳,伊川,伊皋书院。  

程颢虚弱的躺在病床上,看着围在他身边的弟弟程颐,还有几个学生。  

夕阳的阳光,落在了门前的门槛上。  

“老夫大约是去不成汴京了!”他悠悠说着。  

“正叔啊!”他看向自己的弟弟:“我死之后,汝要尽快入京!”  

“我担心啊…我担心司马公的犟脾气!”  

“熙宁、元丰的时候,朝堂上的大臣们用人,先分辨新党还是旧党…”  

“司马公执政后,万一也和元丰时代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