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十一章 堂薄

第七十一章 堂薄(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大王饶命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屏风之后的向太后,一直都在听着殿中的六哥与高公纪还有她的弟弟向宗回之间的对话。  

心中颇为自豪!  

因为,六哥说话得体的很,也没有任何怯场。  

将她教的东西,都说的很清楚。  

甚至还自己发挥了一部分。  

这让她很自豪!  

不过,听着听着,事情似乎就有些不一样了。  

「六哥怎么忽然就想要给国亲授美官了?」向太后甚至都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等她反应过来的时候,她从屏风后,就看到了六哥那双充满希冀的眼睛。  

这让向太后顿时心中一软。  

「六哥,知道什么官是美官吗?」向太后微笑着在屏风后问道。  

殿中,高公纪和向宗回,在听到向太后的声音后,就已经趴下来了。  

「皇太后娘娘…」  

「您也在啊…」  

「这不是有母后在吗?」赵煦眼巴巴的看向向太后:「儿若不懂,母后可以教我!」  

向太后想了想,虽然感觉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对。  

可既然六哥都求她了。  

而且,她也想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六哥在政务上有没有天分?  

是否能如他在读书上一样聪明?  

和这个比起来,无论是给高公纪授官,还是给她弟弟授官,都是小事!  

甚至不客气的说,六哥只要在这个事情上表现出和他在读书上一样的聪明,那么,向太后觉得,高公纪也好,向宗回也罢,就算现在死了,也是有功国家,有功天下,可以含笑九泉。  

所以,朝野物议的那点小事,向太后直接忽略了。  

难道还有比让官家尝试执掌权力,遴选官员,拔擢大臣更重要的事情吗?  

这些念头在向太后心中转了一圈,她就溺爱的说道:「六哥既想授官,那就授官罢!」  

「石得一!」向太后唤了一声。  

石得一离开从屏风后面出现:「臣恭听娘娘旨意!」  

「汝去都堂,看看今日是哪位执政轮值,将他请来此地,嘱托他将堂薄一并带来…」  

「唯!」石得一恭身再拜。  

尚书新省,都堂令厅。  

今日无事,章惇正在翻看着自己过去的作品。  

他的目光,在一首多年前所做的一首名叫:紫阁的诗。  

往事纷纷,在心中浮现。  

多年前的旧友音容,似乎还在眼前。  

「苏子瞻!」他轻笑着,然后举起一杯酒,向着常州方向遥向敬祝。  

他知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  

说不定,苏轼苏子瞻很快就要起复了。  

到时候,两人可能还会同殿为臣。  

正想着往事,一个老吏就推门进来,拜道:「省佐,皇太后娘娘遣入内内侍省石都知来都堂传旨!」  

章惇立刻起身,问道:「可知皇太后何事?」  

「不知!」  

「请石都知进来说话吧!」章惇道。  

没多久,石得一就到了章惇的令厅内。  

章惇对石得一还是很忌惮的。  

这个大行皇帝的大貂铛,执掌探事司十几年。  

参与了无数大案要案的侦结。  

大行皇帝在世时,遇到案情或者朝野物议纷纷的事情,总会先派石得一的逻卒出去搜集情报。  

陈士儒弑母案、陈安民贿赂案、太学舞弊案、乌台诗案…  

石得一和他的逻卒,都活跃在其中。  

并屡屡为大行皇帝的最终裁决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所以,章惇对石得一有着天然的忌惮。  

「都知来此,有何要事?」章惇问道。  

「奉皇太后旨意,请省佐携都堂堂薄,迎阳门下御前听命!」石得一说出来的话,叫章惇惊愕不已。  

「都堂堂薄?御前听命?」章惇抓住了重点,立刻问道:「敢问都知,皇太后为何有此旨意?」  

「却是大家今日召见高公纪、向宗回两位国亲,闻得国亲未曾有差遣官职,便欲推恩授官!」石得一平静的说着:「于是,皇太后命省佐携堂薄,御前候命!」  

章惇听完,他的胸膛立刻剧烈的起复起来。  

「是陛下欲除授两位国亲差遣,所以皇太后殿下,才请都知来都堂传旨?」章惇激动的抓住石得一的手追问着。  

石得一依旧平静的点点头:「确如省佐所言!」  

章惇深深吸了一口气。  

他这个尚书左丞、门下侍郎,可不是随随便便来的。  

他是从选人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的爬到了这都堂上的。  

他做过地方亲民官,也当过幕府推官。  

年轻的时候,被人赏识过,也被人排挤过,更被人打击过。  

他不仅仅做过翰林学士这样的词臣。  

也在军器监里主持过具体的改革、落实。  

还做过三司使,亲自负责过天下经济财政。  

他杀过人,也饶过人,他建立寺庙学校,也摧毁Yin祀邪庙。  

所以,他几乎是立刻就敏锐的意识到了什么!  

章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看向石得一,拱手道:「请都知在此稍候片刻,我去取堂薄来!」  

然后章惇就迈着颤抖的步伐,走到了令厅的正厅。  

然后从过去蔡确的令厅里,取出了那一本大宋宰执们权力象征的薄薄册子。  

这就是堂薄。  

自太祖以来,国家用人,虽然并非局限在一二进用之道。  

可大体来说,不过是两种方式。  

一:磨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