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六十一章 册封大理

第九百六十一章 册封大理(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耶律拱辰和耶律永昌,在第二天一早,就匆匆离开汴京北返回国。  

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个带来的使团成员,却还有大半依旧留在汴京。  

这些人还在继续买买买,花钱如流水。  

不把带来的钱花光,这些人是不肯回去的。  

毕竟,这些人不是花了大钱,就是动了大关系,才挤进的使团。  

不捞个够本怎么行?  

更何况,汴京城这个花花世界,实在是太好玩了!  

这些人根本就舍不得走!  

赵煦也不管他们!  

只是让开封府和礼部,保(监)护(视)好这些家伙。  

赵煦本人,则继续开始外交。  

在耶律拱辰、耶律永昌,踏上回国之旅的第二天元祐二年十二月已丑(11)。  

赵煦在紫宸殿,接见前来陛辞的高丽使者李资义,以及高丽僧统官义天。  

自是一番好生安抚,宽慰勉励,仿佛之前对高丽的各种敲打、恫吓、疏远,从来不曾存在一般。  

李资义和义天僧,也不愧是高丽精英。  

面对赵煦的宽慰安抚与勉励,当场痛哭流涕,纷纷保证,回国之后,必将大宋天子的恩情,晓瑜国中上下。  

李资义更是说,回国后要奏请高丽国主把高丽开京的东门,改成承恩门,以示高丽永承大宋恩典,子子孙孙,万世不忘。  

只能说,半岛上的人,只要想开了。  

那真的是只有他们想不出,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千年臣妾奴婢之国,名副其实。  

隔日,庚寅(十二)。  

赵煦又在垂拱殿,接见了大理国使者高泰升。  

与之谈妥了,大理僧人入宋后的相关细节与安排。  

作为一个明君兼佛法的保护者,赵煦主动提出,大理僧人可以自由的在大宋选择一所寺庙,并跟随一位其所认可的高僧修行佛法。  

并承诺,大理僧人在大宋求法期间的饮食住宿以及其他修行佛法的费用,都将由大宋朝廷负担。  

高泰升欣喜若狂,叩谢不已。  

没办法,大理国是佛国。  

在大理,僧人就是士大夫、贵族的嵌合体。  

甚至这么说,在如今的大理,僧人还俗,必然可以成为士大夫、贵族,但士大夫贵族却未必能够成为一个僧人。  

自然的,佛经在大理的地位,就相当于孔孟二圣的经书在大宋的地位。  

大理高僧,等于大宋的儒学大宗师。  

政治地位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  

大理国段氏的政治地位,就是靠着一代代国主出家为僧,积累起来的。  

以至于,哪怕现在的高氏,已大权在握。  

但却依旧不敢轻言取代段氏。  

无他——高家只是掌握了世俗的权力而已。  

但精神上的最高权力,却依旧在段氏手中。  

而高家最大的短板,自然就是没有自己的高僧。  

现在好了!  

大宋天子,允许大理僧人入宋求法,还允许大理僧人自己选择名寺高僧修行!  

这对高氏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还不得把所有僧人,都换成高家人!  

只要这些僧人求得真经,修的正法后,回到大理。  

高僧就不再只是段氏所有。  

高家也能有高僧!  

高泰升如何不喜?  

对于大宋也就更加亲近了。  

于是高泰升顺势提出了,乞购大宋甲械的要求。  

对此,赵煦依然是欣然允诺,一口气就答应了,高泰升求购神臂弓五百副,皮甲一千副,其他弓弩一千副的要求。  

而且价格非常低廉,几乎就是成本价供给!  

此外,赵煦还同意,以后大理国每年都可以从大宋直接购买相应数量的甲械,而无须朝廷批准。  

这就是拱火了。  

让大理兵锋向缅甸、老挝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打过去。  

无所谓大理人打谁,也不管他们能打到那里去?  

只要打过去,有些进展就行了。  

这就是赵煦在现代留学后,所形成的与他上上辈子,最大的不同了。  

在现在的赵煦眼中,大理也好,大辽也罢。  

都是中国!  

都是诸夏!  

尽管,他们现在都不是大宋王朝的一部分。  

甚至可能是大宋的敌人!  

可这有什么关系?  

再怎么样百年后,两百年后,终将归于一统!  

这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性。  

自董仲舒以来的这千年,一直如此,千年后也是如此!  

区别不过是谁统一谁而已。  

所以,辽国开疆拓土就是大宋开疆拓土,大理开疆拓土同样是大宋开疆拓土。  

高泰升得了这样的条件,喜的连连叩首,直呼天子圣明,大理愿永为大宋臣妾,子子孙孙,代代朝贡。  

赵煦于是顺势下诏,册封大理国国王段正明为紫金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国王,并赐给金印,正式接纳大理进入大宋宗藩体系,允许其三年一朝汴京。  

接着,赵煦再次下诏,册封大理国布燮(宰相)高升泰为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云南观察使、持节都督云南诸军事、上护军、御赐银鱼袋,并封为云南候,食邑三千三百户,食实封一千两百户。  

同时追赠高升泰的父祖三代,皆为太尉、云南观察使、持节都督云南诸军事。  

这对高泰升而言,简直就是天降的福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