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三十九章 禁止无旨【风闻奏事】

第九百三十九章 禁止无旨【风闻奏事】(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将李常的自辩札看完,赵煦将之放到一边,然后轻轻咳嗦了一声。  

一旁的童贯,当即机灵起来,低声说道:“大家,娘娘方才命人,将通见司这几日收到的台谏札子副本送了过来…”  

“且拿来与我看看!”赵煦随口吩咐。  

“诺!”  

于是,赵煦之前命人交到童贯手里的那些札子,被童贯呈递回了他的手里。  

赵煦装模作样的拿起这些札子,一一看起来。  

吕公著和李常,则躬着身子,矗立在閤中静静等候。  

尽管,他们知道,赵煦其实早就看过了。  

赵煦也知道他们知道自己看过了。  

但,还是要装装样子。  

政治就是这样的。  

有些场面话和场面事,做和不做,天壤之别。  

就像现在,赵煦装一下,吕公著和李常再配合着表演一下。  

对赵煦和吕公著、李常来说,这就凭空多出了许多的回旋余地。  

对外对内,都能有交代。  

赵煦装模作样的,用了大约一刻钟时间,快速浏览了一遍这些他亲自筛选出来的札子。  

都是‘精选’出来的弹章。  

他把那些最荒缪、最没有底线的弹章,都筛了出来。  

这就是新闻学的精髓了。  

所以他一边看,一边表现出怒意。  

直到最后一封弹章看完,赵煦就冷哼了一声,将之丢在自己面前的案台上:“乱弹琴!”  

“祖宗许宪司,风闻奏事,是为朝廷耳目,万民口舌的!”  

“是让他们上佐朕躬,拾遗补缺,下纠百官,察访弊病的!”  

“不是让他们在这里,谣惑天下,群起围攻宰执元老,动摇社稷安定的!”  

说着,赵煦就对童贯吩咐:“童邸候取笔墨来!”  

“诺!”  

童贯立刻领命,迅速取来朱笔与砚墨。  

赵煦直接拿起那封自己丢在案台上的札子——也就是刘安世的那篇说李常在洛阳买园宅,在相州置田产,且认为这必是‘奸佞奉权相之命,外结群小,阴助奸佞之巢’。  

简单的来说就是暗示——吕公著和李常,在洛阳玩耆老会,在相州组真率局拉!  

这大概率是因为,当年司马光跟着富弼在洛阳搞过耆老会,富弼死后,又和司马旦等人组过真率会。  

所以,在刘安世认知中,大概其他人搞政治阴谋,也该是这么个路子。  

却也不想想,吕公著是当朝左相,李常是当政的执政。  

程颐和他的学生们,也基本都在汴京。  

这些人就算要搞政治小团队,也该是在汴京。  

跑去洛阳、相州图什么?  

图160吗?  

不过,这也提醒了赵煦——洛阳和相州那边,说不定,真的是一个天然适合搞阴谋的地方。  

将来得找个机会,好好的对洛阳和相州等地仔细勘验一番,说不定能有些收获!  

便提笔沾墨直接在这札子上面批示:御史者,持纲纪之官,守宪司之职也,虽可风闻奏事,然当言之有据,假使言之无据,亦当言之有理!  

今尔既无证据,亦无道理,只唯心猜疑大臣阿附,无端指斥宰执朋引。  

是欺朕年幼,臆朕无知?  

其罢监察御史,贬偏远军州!  

批示完,赵煦命童贯将此弹章及批示,拿去给吕公著、李常两人看。  

两人看完,都是诚惶诚恐,起身再拜。  

吕公著更是哽咽着道:“皇帝陛下信赖臣,推恩赐爵,恩宠不尽…臣唯感恩戴德,以报君恩…”  

“然…臣愚以为,国家所以明昌尊安者,以法度修而纲纪振也!”  

“御史者,祖宗所设,以风闻奏事,总纠百官,劾不法而守其职!”  

“即使陛下有失,亦当直言正论,犯颜逆耳,无所回忌,何况臣等宰执过失?”  

“臣惶恐,愚以为,御史言臣等过失,天下之公议也!即使其言有所过,论有所缪…”  

“臣不敢以一己之私,而坏天下之大事,更不敢以一人之荣辱,居天下公议之上!”  

“伏乞陛下收回成命!”  

说完,他就深深俯首。  

在他身后的李常,也跟着俯首:“伏乞陛下,收回成命!”  

赵煦见着,嘴角微笑,心道:“真狠呢!”  

“这是要秋风算账,按户口本株连了吗?!”  

在大宋政坛的游戏规则一直就是——人走债消,点到为止。  

一般情况下,某人若已获罪,政敌却不肯放过,非要不依不饶。  

那么无论是舆论还是朝中物议,都会严重不利于报复者。  

跋扈、狂妄、气量狭小等帽子立刻就会扣上去。  

但,若某人并未获罪,依旧留在朝中。  

那么,对其进行对等报复或者提高一两个等级回敬过去,就完全符合游戏规则。  

所以,赵煦罢那上章风闻奏事,乃至于以无底线的用唯心定罪的方式,攻击、污蔑吕公著、李常的御史。  

其实是在保护他。  

而吕公著、李常,看似大义凛然,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  

实则却是在磨刀霍霍,欲将之亲友按图索骥,一网打尽。  

说不定,连报复方案都想好了。  

这还真不是赵煦以小人之心,揣人家君子之腹。  

而是吕家有前科——景佑党争,吕夷简怒发冲冠,直接把所有和范仲淹有关系的人,甚至只是同情过范仲淹的人,全部贬黜出京!  

以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