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六十七章 特别军事行动

第六十七章 特别军事行动(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恋上你看书网,晚唐浮生邵树德登上了汲县城楼,看着在寒风中艰难前行的魏博百姓。  

征伐魏博,不像是战争,更像是一场特别军事行动,即为消除割据土壤,一劳永逸而采取的行动。  

现在消灭多少贼军了根据各方报上来的消息,总计不下两万。至于这两万人的成色是什么衙兵镇兵州兵县镇兵乡勇民团抑或是趁乱而起的盗匪或者根本就是良民弄不太清楚了,也没必要。  

现在的形势是,魏博武夫学了当年的二朱、时溥,装死了。他们野战胜少负多,已经失去了走出城池、营垒,阵列而战的勇气。  

说句难听的,魏博正规军,还没乡间的民团勇敢。那些人因为家园被毁、亲人就戮,因此满腔仇恨,敢在野地里与夏军比划比划,表现比正规军好多了。  

“登莱二州,再安置一批人吧,以万户为限。”邵树德吩咐道。  

这一万户怎么抓,他不管。  

规矩是有,但事实上执行的时候,根本无从分辨,以及很多军官嫌麻烦,直接整村整村地抓人。  

大部分反抗,就是这么产生的。  

邵树德也不想改变。  

大部分反抗,就是这么产生的。  

邵树德也不想改变。  

即便是现代社会,合格的干部也很缺,遑论古代?政策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你要是抱有太高期望,那就是庸人自扰了。  

登莱二州八县,人口为何那么稀少,以至于可以办牧场,注定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大唐之前的朝代,以及之后的朝代,人口都远远超出本朝。  

现在隐户清查了一遍,新罗人也编进去了,二州尚有四万户、二十四万余口,只有隋朝的一半,远逊于明清。作为接下来要重点开发的地方,可以塞一批人过去。  

至于安全问题,倒不用太过在意。  

诸州州兵,打完魏博之后,肯定要回去的。一州三千兵的现状,注定要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了。国朝诸镇四五户养一兵,并不是说四到五户百姓家庭产的余粮只够一个兵吃,事实上如果像辽金元清时期,军士不发饷,只给口粮,现金全靠抢,那么拉起几十万签军、绿营之类素质低劣的兵马毫无难度。粮食完全够吃,不够的是财货,毕竟大唐武夫除了口粮之外,还要定期支付粮赐、钱赐、绢赐。  

州兵的消耗很低,大体上只有衙兵的一半甚至更少,养起来问题不大。  

另外,这次州军将领表现出色,让他很是欣慰。  

尤其是原天雄军左厢第一指挥指挥使王郊,使用佯败反攻之计,阵斩魏博衙将李刀奴,重挫敌军锐气,让他非常满意。  

野利克成得到的消息是准确的。  

龙骧诸军在李唐宾的指挥下,已经攻破临淮县外城。拿下此地之后,就将移兵攻涟水,彻底拔掉淮北的吴军钉子。  

而此战过后,除了抽调部分有功之士至洛阳外,其余各军论功行赏,肯定是要整编一支禁军出来了。  

这第八支禁军,自然不可能全是龙骧诸军的将领和土卒,势必要安插自己人。邵树德已经在物色人选了,他对王郊很满意,决定提拔一下。  

“殿下,徐泗亦可迁移部分魏博百姓。”听完邵树德的命令下,文吏立刻记录了下来,谢瞳也赶忙在一旁提建议。  

邵树德看了他一眼,当我是提款机么?哪来那么多资源调配?  

“还是先紧着登莱吧。”邵树德说道:“安东府新立,还需淄青镇鼎力支持,登莱起来了事情就好办很多”  

登州蓬莱镇最近来报,试制出海船一艘,邵树德赐号“海鲛”  

就在本月初,“海鲛”号试航新罗,回来后,发现船体结构损坏得有些快。  

邵树德下令工匠将其拆解,查找原因,并加以改进。  

第六十七章特别军事行动中国、阿拉伯、欧洲船体设计理念的杂糅,看来还是出了问题。不过有问题不怕,第一次就成功才假,他有的是耐心等待他们摸索改进。  

而蓬莱镇造船方面出现的进展,也让他对大力发展登莱二州有了相当的紧迫感。  

魏博百姓仅仅是第一批,后面还会有来自其他地方的移民。官员也要优中选优,逐步汰换掉原淄青镇遗留下来的老官僚,助推当地发展。  

“月奴,知道我为何如此重视登莱么?”邵树德转过身来,看着三子邵勉仁,问道。  

“父亲想发展海运。”简直是送分题,三郎立刻答道。  

“‘海鲛,号一次可载五千斛粮,远胜车马。”邵树德说道。  

“父亲,灵州往胜州运粮的漕船,一次也可载一千五百斛粮。新出的大船,两千斛亦可载得。”邵勉仁说道。  

邵树德微微有些尴尬。海船的运载能力只有河船的两三倍,听起来不是很靠谱的样子,值得花大力气研究吗?  

“三郎对这些数据很熟嘛,信手拈来,为父很高兴。”邵树德的铁砂掌重重拍在儿子肩头,笑道:“慢慢来嘛,以后会有大船的,越来越大。“  

“儿知道了。”勉仁立刻回道。  

邵树德常年习武,能舞重剑,这几下够他受的。  

“跟在为父身边好好学学。明年你也十四岁了,去文登县,从司户做起,不要让我失望。”邵树德又道。  

“遵命。”邵勉仁有些兴奋,应下了。  

或许是受母亲封大娘影响,邵三郎虽然也习武,但更偏爱文学。十四岁的年纪看起来不大,但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