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09章 水多,但是用不到

第1309章 水多,但是用不到(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而这一切的主角,咱们的高振东同志,对这一切却一无所知,正像是首长在讨论他的问题的时候说的一样。  

他正在接待从东北光学所过来的同志。  

“高总工,总算是不负所托,这篇论文,还有您研究的光纤,终于在我们手上实现了。”  

一直负责光纤相关研究的柴工,此时才彻底放松下来。  

时间是花了不少,不过值得,而且高振东也不觉得这些时间花得有什么不对,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现,“理论动动嘴,工程跑断腿”的现象比比皆是,柴工能在这个时间之内把这东西搞出来,已经是完全满足他的需求和想法了。  

而对于柴工来说,负责高委员相关的课题,既是动力,但是压力也大。而现在不管是理论研究的验证还是初步实用的光纤的成功制备,甚至具备一定的工业化前景和能力,都让他彻底把肩膀上的担子卸了下来。  

高振东没有多说话,只是伸出手摸着面前淡黄色的光纤,神色莫名,还带着一点激动。  

这把柴工看得一愣一愣的,说实话,在他看来,这东西就是个类似电线的东西,虽然理论传输容量很大,但是和高委员其他成果相比,应该不算前面的,不知道高委员为什么这么动容。  

而高振东自己,则是想起了自己上辈子在网上和别人对喷的键盘侠生涯,没这东西,当个屁的键盘侠,所有的键盘侠都得乖乖的猫着。  

高振东拿起柴工的光纤测试报告,仔仔细细的一页一页的阅读,连连点头,东北不愧是此时国内工业技术的老大哥,扎实!  

看完之后,他觉得很满意,然后翻开了论文。  

这篇论文他并不陌生,毕竟柴工在撰写的过程中,一直都在向他请教,并且根据他的意见进行修改,可以说除了最终结果刚刚到他手上之外,中间的每一步的产物,他都了如指掌。  

即便如此,他还是非常认真的把论文看了一遍,修改是没有什么太多修改的地方了,毕竟在这之前,就已经经过他的千锤百炼。而至于错别字之类,柴工是过来交卷的,这种低级错误自然不可能犯。  

要是真让高委员在这论文上找出半个错别字来,别说他脸上无光,就连配合他工作的整个东北光学所,恐怕都得挖个地缝钻下去。  

高振东看了一遍,很满意的点点头,然后拿出笔,在论文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看见高振东签下名字,柴工觉得自己的心情陡然一松,彻底完成了!其实柴工知道,以这个研究的先进程度、空白情况、技术难度,他在高振东指导下的进度已经足够快,可是他还是觉得心里有些急迫。  

高振东拿起这份论文,对柴工笑道:“剩下还有一点事情要麻烦你去做。”  

柴工坐正了身体:“好的。”  

“你拿着这份论文,直接到《激光》期刊的编辑部去,请他们用最快的速度走完流程,把这篇文章在最近一期的《激光》上面发表出去。”  

和这篇文章内容差不多的那篇,原本是在两年后才发表的,不过高振东觉得既然都搞完了,那么也不妨早一点面世。  

至于这篇文章的质量能不能够得上发表的要求,高振东是一点儿都不担心,开玩笑,这可是诺奖级别的成果。虽然自己发表之后,因为某些不可说的原因,估计是没戏,毕竟西方世界的科学,从来都不是完全和政治无关的。  

但谁都不能否认,光纤应用开山之祖,现在属于我们的了!  

“好的。最近一期的《激光》,应该是在两个周后发行,来得及,来得及。”柴工兴奋不已,一来就要上《激光》?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作为激光相关应用的研究者,他对《激光》每个月的发行日期可谓是倒背如流,毕竟每个月都要经历一次等待的煎熬,想不熟悉都不行。  

他马上就算出了这篇论文到底来不来得及在最新的一期《激光》上刊载,毕竟时间太紧的话,估计就只有等下一期了,毕竟排版什么的也要花时间。  

不过他话刚出口,就忍不住因为自己的愚蠢想法笑了起来,开什么玩笑,这可是高委员的文章,只要新的一期《激光》还没印刷出来,哪怕是在印刷机开动的前一分钟拿到这篇论文,激光的编辑部恐怕都会把印刷工作停下来,把篇文章给放进去。  

“好嘞,我马上就去!”柴工站起身要走,高振东叫住了他:“你把文章交给编辑部之后,你就在京城住下来,等一等,肯定有工作需要你在京城完成。所里那边,你就说是我的意思,家里的人也请她多辛苦辛苦。”  

这就是跟着大牛做事情的好处,只要有成绩,绝不会被埋没,而且还来得很快。  

“好!”  

送走柴工,高振东刚坐下没多久,一位同志走进来。  

“高总工,黔山航发所那边有两位同志来拜访您,你看…”  

高振东从键盘上抬起了手:“请他们进来吧。”  

黔山航发所的同志?那是一定要见见的,高振东发誓,绝对不是为了折耳根炒腊肉。  

黔航发的同志一进来,就看见高振东已经亲手泡了几杯茶放在了茶几上:“来来来,快请坐。”  

“这次进京来,是为了小型涡喷仿制和微型涡喷研制的事情?”坐定之后,高振东问道。  

黔航发这“一仿一研”,是他们当前的主要任务,除了这个,应该没有别的原因。  

黔航发的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