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627章 风渐起

第627章 风渐起(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道北面是河南,南面则是江南东道,也就是袁晁造反的地方。  

现在起义军势如破竹,大有席卷江东之势!  

为什么起义会发展得如此迅猛呢?  

一来,是大唐的统治核心,向来远离江浙。二来,则是如今的大唐,长江以北都是四分五裂,再也无法形成一呼百应的向心力。  

发生那种“一人反,继而人人皆反”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很显然,方重勇是个消息灵通的人,也是看到了李琦的软肋。  

你现在还不打算抱大腿?  

你再不抱大腿,怎么能断定淮南就不会出一个“袁晁”呢?  

到时候再求救,我开的可就不是这个价了哦!  

李琦也不得不佩服方清是个高手。  

“二位,你们觉得如何?”  

李琦有些担忧的问道。他这个人性子比较软,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  

其实李琦觉得方清说的话,确实有那么几分道理。  

“来将军迟早要出兵,渡江后南下剿匪。否则,扬州乃是膏腴之地,必定会让台州的贼寇惦记上。  

以高某之见,暂时答应下来也好。”  

高适微微点头说道。  

来瑱没吭声,但没开口反对,他也没法反对。  

带兵渡江剿匪,本身就是计划中的事情。  

目前淮南道已经有些不稳的趋势,似乎是有人希望响应袁晁。再说了,李琦这个淮南节度使,本身就有些“权力过期”。  

说是内忧外患也不为过。  

到底是南下台州剿匪,还是北上淮南跟方清的精兵对峙,又或者是被荆襄来的兵马吞并?  

这前有狼后有虎的处境,来瑱也不敢多嘴。  

毕竟出去跟别人硬刚的就是他本人!甩锅都没地方甩!  

“孤觉得先答应下来,让方清派兵来帮咱们灭火,也是一样的。方清就是再坏,他现在也是打着朝廷的名义,前些时日还开了科举,想来我等的性命是可以保住的。  

但若是袁晁的贼兵杀来,我等的性命还在不在,那可就难说了。”  

李琦长叹一声说道。  

方重勇逼迫得不算很厉害,只要承认汴州朝廷的正统地位,再像开元时那样交点正常赋税就行了。扬州从前的经济压力大,那是因为基哥派了专人,来扬州常驻抽血!  

哪个州郡又经得起这样的摧残呢?  

而现在方清只是说按正常的赋税交到汴州,路上损耗小,还可以商量一下赋税数量。  

这个方案,从长远来说,当然对李琦的权势是有害的。比如说将来能不能世袭罔替,都是后话。  

只是目前这个内忧外患的节骨眼,汴州朝廷有强兵在手,保淮南无兵祸之忧,还是很靠谱的。  

以后的事情,谁又说得明白呢?  

台州那边的叛乱,速度是很快的,如今已经聚集了数万人!攻占了台州及临近的衢州、越州、明州等地。  

打到扬州很难么?  

如果有军队去镇压,那就很难。但是如果镇压不下来,扬州陷落也不过是一两个月后的事情罢了。  

“末将负责带兵渡江剿匪,其他的事情,由高长史负责。”  

来瑱对李琦抱拳行礼道,算是默认了这个方案。  

虽然这对于一个带兵打仗的将领来说有点耻辱,但是也没有什么别的好办法了。战争是要为政治服务的,不是为了战阵拼杀。  

如果可以避免战争,那还是尽量避免比较好。  

来瑱选择了在关键时刻闭嘴。  

“高长史,明日你把岑参请来王府,就说孤同意发檄文。至于向朝廷输送的供奉,便以开元二十六年,淮南道各州的账册为主。  

若是有哪个州不愿意交,请朝廷自己派税吏去收。”  

李琦轻叹一声说道。  

淮南节度使,居然收不上来淮南道某些州县的赋税!  

这种事情乍一看很荒谬,却又是大唐四分五裂后的常态。当然了,这里的“收不上税”,并非是简单的刺史不给扬州供奉。  

而是本地州县衙门,会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象征性的给一点点。  

李琦又不可能说派兵去镇压。  

派兵多了,得不偿失,连军费都要不回来。  

派兵少了,本地大户与本地官府沆瀣一气,谁欺负谁还不一定呢!  

李琦这个淮南节度使,并不能完全行使自己的权力,当然了,这也跟他“权力过期”有关。他不能给麾下兵马太多权力,以防军中大将哗变。  

真要闹起来,李琦连自己奉谁为朝廷都说不明白,他怎么说服治下那些丘八?  

第二天,高适亲自去驿馆,将岑参接到盛王府,并且李琦等人在书房里备下了几道小菜,一边吃酒,一边把事情谈妥了。  

李琦给方重勇写了一封信,以表达臣服之意,而且同意淮南各州县的百姓去汴州参加科举,也向朝廷提出了“补缺”的要求。  

其实,李琦也早就看那些淮南州县的“土皇帝”们不爽了。  

席间气氛极为融洽,高适和岑参二人还轮流作诗,互相吹捧。  

然而,正当众人喝酒喝大了的时候,一个亲兵急急忙忙推开门,带着一个穿红袍的刺史走了进来。  

那人一见到盛王李琦,便直接跪下哭嚎道:“殿下,方清反了!反了啊!”  

岑参手里的筷子掉到桌案上,一脸懵逼。  

李琦和高适等人也惊呆了。  

方清如今已经是个大权臣,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