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全职艺术家 > 第三百二十五章 请赐教

第三百二十五章 请赐教(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这个五月似乎有些漫长。  

在博客五月份的短篇排行榜上,《咚咚吊桥坠落》被第二名反超之后,名次没有出现继续下跌的情况——  

但也没能重回第一。  

毕竟这部就是被很多看完《咚咚吊桥坠落》恶心到的本格推理爱好者硬生生安排到第二的。  

如果没有一群人强行给第二名喂票,林渊本该轻松拿到这个月的冠军。  

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最终的结局。  

楚狂老贼为他戏弄读者的行为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然而就在五月快要过去的时候,却是发生了一件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本来安安分分被压在第二的《咚咚吊桥坠落》,票数忽然又开始激增。  

隐隐间,似乎有了重回冠军宝座的气势!  

原因也简单。  

就是网上忽然多出了一群人,对《咚咚吊桥坠落》给出了与反感者完全不同的评价:  

“这部是楚狂针对叙诡式推理的游戏与反思之作。”  

“这几乎是一种反推理的超前思维!”  

“排名第二是人们对《咚咚吊桥坠落》最大的误解!”  

网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跟风者。  

当很多人都在批评《咚咚吊桥坠落》拿无聊当有趣的时候,有人跟风骂。  

当很多人开始夸奖《咚咚吊桥坠落》意识超前,是作者的游戏与反思时,又有人跟风夸。  

然后两种风向就开始打架。  

这时候,楚狂的名气,体现了不小的作用。  

有支持楚狂的读者痛心疾首的表示:  

“你们动动脑子稍微想想啊,楚狂这么厉害的作家,他会单纯的拿无聊当有趣,写一篇叙诡式推理去恶心读者吗?”  

当然不是!  

很多人下意识的这样想。  

然后人们开始分析楚狂的真正用意。  

楚狂为什么要在《咚咚吊桥坠落》里调侃很多出名的推理作家?  

为什么最后要来一句凶手是猿猴?  

为什么要把自己同时写成读者和死者?  

为什么…  

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极为擅长阅读理解的网友们大展拳脚,然后五花八门的答案都出来了。  

“楚狂调侃推理作家应该是想说,推理作家终究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推理作家可以真正在现实中成为侦探,他们只能在假设的情境下写作,所以在里他们也不知道凶手是谁,一筹莫展,这是暗示他们在现实中面对凶杀案,并没有找出凶手的能力。”  

“凶手是猿猴才是最妙的,很多时候推理都陷入不精彩就不被读者喜欢的情境里,殊不知现实中简单的找出凶手,对受害人是最大的好消息。”  

“楚狂把自己写成了死者,或许是因为他觉得叙诡的路太多了,很容易走极端,变成现在这种纯粹的文字游戏,而自己是创造了叙诡的人,所以要负责任。”  

“这也是楚狂把自己写成读者的用意,他和无数看了《咚咚吊桥坠落》的读者一样郁闷,因为他也觉得这样的叙诡没有意思,真正的叙诡应该给读者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纯粹的文字误导。”  

“书里这个青年,就代表着写叙诡走火入魔的楚狂,和当下的楚狂进行的较量!”  

“哇,听了大家的分析才知道,这部作品好多隐喻,不愧是楚狂,很多人都误会这部了,楚狂可不是那么肤浅的人!”  

“仔细想想,楚狂就是借着开玩笑的方式,轻松的阐述一些他个人对推理的理解而已。”  

人们越想越觉得没毛病。  

原来楚狂这么用心良苦啊!  

大艺术家的境界,普通人一时半会领悟不了,等领悟了,风向就真的倒向了《咚咚吊桥坠落》。  

结果就是,《咚咚吊桥坠落》重回第一。  

这部重回第一,第二名的自然也重回第二了。  

第二名那哥们从地底到云端再到地底,体验了一次过山车,只感觉一股老槽梗在脖子里没说出来:  

“你们在玩我?”  

他感觉自己被玩了。  

但他的感受显然不重要。  

随着网上各种解读的出现,开始有粉丝跑到楚狂的部落下面追问,到底哪个才是楚狂的真正用意。  

别说网友了。  

金木也被搞得有些神神叨叨,忍不住私下里问林渊:  

“老板你的真正用意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书里会有两个楚狂?难道另一个楚狂真的是老板在暗示自己的另一面吗?这样写该不会和羡鱼有关系吧?还是说老板觉得自己一个人太寂寞,希望世界上出现和自己一样的人?”  

林渊:“…”  

当孤独的人选择不说话,往往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无人可诉。  

而寂寞,就是你有话说的时候,没人愿意听;有人愿意听的时候,你却忽然无话可说。  

好吧,说人话。  

林渊此刻的心理活动是:“重拿这个第一很高兴,但大家好像误会了我的意思。”  

就像鲁迅说他家门前种了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一样。  

林渊没想到,自己有天会成为那两棵枣树,遭受同样的待遇。  

这个世界的人,还是极为擅长做阅读理解。  

难怪自己考试的时候,哪怕遇到自己发布的歌曲,得分也总是很低。  

自己欠缺的,大概就是网友们这种思维联想了。  

系统的背景资料里说过一个趣事:  

李安拍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无数记者采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