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四十七狐一(3/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只忌怕厉害的狗。他自己弄清了死的日子,嘱咐弟子们说:“我一咽气就出殡,不要让狗见到我的尸体。”他死在山阳。入殓之后,人们觉得棺木很轻,就打开看。棺中没有他的尸体了。当时人们都认为他是狐狸。
北齐后主
北齐后主武平中,朔州府门,无故有小儿脚迹,及拥土为城雉之状。察之乃狐媚。是岁,南安王(“南安王”原作“安南正”,按《北齐书》武平五年,朔州行台南安王思好反。安南正当是南安王讹倒),起兵于北朔。(出《谈薮》)
【译文】
北齐后主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无缘无故出现了小孩的脚印儿以及堆土作城墙的样子,经观察是狐狸作怪。这一年,南安王在北朔发起兵变。
宋大贤
隋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邑人宋大贤以正道自处,尝宿亭楼,夜坐鼓琴。忽有鬼来登梯,与大贤语。聍目磋齿,形貌可恶。大贤鼓琴如故,鬼乃去,于市中取死人头来还,语大贤曰:“宁可少睡耶?”因以死人头投大贤前。大贤曰:“甚佳。吾暮卧无枕,正欲得此。”鬼复去,良久乃还。曰:“宁可共手搏耶?”大贤曰:“善。”语未竟,在前。大贤便逆捉其腰。鬼但急言死。大贤遂杀之。明日视之,乃是老狐也。自此亭舍更无妖怪。(出《法苑珠林》)
【译文】
隋朝南阳西郊有一所亭楼,人不能在里边过夜。在里边过夜就会有祸事发生。本邑人宋大贤坚持正义之道,曾经宿在亭子里。夜里,他坐在那里弹琴,忽然有一个鬼从楼梯下面走上来,和宋大贤说话。那鬼咬牙瞪眼,样子很可怕。宋大贤弹琴如旧,并不害怕。鬼就离去,到外面去找了一个死人头回来,对宋大贤说:“难道你能睡着吗?”于是就把死人头扔到宋大贤眼前。宋大贤说:“很好。我夜里睡觉没有枕头,正想要弄个玩艺儿。”鬼又离去,好久才回来,说:“难道你敢和我搏斗吗?”宋大贤说:“好!”话没说完,鬼已来到他的面前。他便迎上去捉住鬼的腰。鬼只是焦急地说了个“死”字,宋大贤就把它杀死了。第二天一看,竟是一只老狐狸。从此这亭舍里再也没有妖怪了。
长孙无忌
唐太宗以美人赐赵国公长孙无忌,有殊宠。忽遇狐媚。其狐自称王八。身长八尺余,恒在美人所。美人见无忌,辄持长刀斫刺。太宗闻其事,诏诸术士。前后数四,不能却。后术者言:“相州崔参军能愈此疾。”始崔在州,恒谓其僚云:“诏书见召,不日当至。”数日敕至,崔便上道。王八悲泣,谓美人曰:“崔参军不久将至,为之奈何?”其发后止宿之处,辄具以白。及崔将达京师,狐便遁去。既至,敕诣无忌家。时太宗亦幸其第。崔设案几,坐书一符。太宗与无忌俱在其后。顷之,宅内井灶门厕十二辰等数十辈,或长或短,状貌奇怪,悉至庭下。崔呵曰:“诸君等为贵官家神,职任不小,何故令媚狐入宅?”神等前白云:“是天狐,力不能制,非受赂也。”崔令捉狐去。少顷复来,各著刀箭,云:“适已苦战被伤,终不可得。”言毕散去。崔又书飞一符。天地忽尔昏暝。帝及无忌惧而入室。俄闻虚空有兵马声。须臾,见五人,各长数丈,来诣崔所,行列致敬。崔乃下阶,小屈膝。寻呼帝及无忌出拜庭中。诸神立视而已。崔云:“相公家有媚狐,敢烦执事取之。”诸神敬诺,遂各散去。帝问何神,崔云:“五岳神也。”又闻兵马声,乃缠一狐坠砌下。无忌不胜愤恚,遂以长剑斫之。狐初不惊。崔云:“此已通神,击之无益,自取困耳。”乃判云:“肆行奸私,神道所殛,量决五下。”狐便乞命。崔取东引桃枝决之,血流满地。无忌不以为快,但恨杖少。崔云:“五下是人间五百,殊非小刑。为天曹役使此辈,杀之不可。”使敕自尔不得复至相公家,狐乃飞去。美人疾遂愈。(出《广异记》)
【译文】
唐太宗把一个美人赐给赵国公长孙无忌。这美人受到非常的恩宠,但她忽然被狐狸迷住了。那狐狸自称叫王八,身长高八尺有余,经常呆在美人的住所里。美人见到长孙无忌,就拿着长刀砍他。唐太宗听说这事以后,诏来诸术士,前前后后好几次,也不能把狐狸赶走。后来术士们说,相州的崔参军能治好这病。当初崔参军在州里对同僚们说:“皇帝下诏书召见我,不几天诏书就能到。”几天后诏书果然送到。崔参军便起程回京。王八悲伤地哭泣,对美人说:“崔参军不久就要到了,怎么办啊?”崔参军出发后,他的止宿之处,王八总是详细地告诉美人。等到崔参军要到达京城的时候,狐狸便逃跑了。崔参军到达后,皇上让他到长孙无忌家里去。当时唐太宗也来到长孙无忌的家中。崔参军摆放了几案,坐下书了一道符。唐太宗和长孙无忌都坐在他的后面。不一会儿,宅子里井、灶、门、厕及十二辰宿等几十人,或高或矮,奇形怪状,全站在院子里。崔参军呵斥他们说:“你们作为这一家的家神,责任不小,为什么让一只妖狐进到家里来?”神们上前说道:“这是一只天狐,我们的能力制不住它,并没有受贿赂。”崔参军让他们去捉拿那妖狐。片刻他们又回来了,说,刚才已经苦战过,被狐狸打伤,始终不能捉到它。说完他们便散去。崔参军又写了一道符,这道符飞上天去,天地忽然间昏暗下来。唐太宗和长孙无忌吓得退到屋里去。不一会儿听到半空里有兵马的声音。立
北齐后主
北齐后主武平中,朔州府门,无故有小儿脚迹,及拥土为城雉之状。察之乃狐媚。是岁,南安王(“南安王”原作“安南正”,按《北齐书》武平五年,朔州行台南安王思好反。安南正当是南安王讹倒),起兵于北朔。(出《谈薮》)
【译文】
北齐后主武平年间,朔州府门外,无缘无故出现了小孩的脚印儿以及堆土作城墙的样子,经观察是狐狸作怪。这一年,南安王在北朔发起兵变。
宋大贤
隋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邑人宋大贤以正道自处,尝宿亭楼,夜坐鼓琴。忽有鬼来登梯,与大贤语。聍目磋齿,形貌可恶。大贤鼓琴如故,鬼乃去,于市中取死人头来还,语大贤曰:“宁可少睡耶?”因以死人头投大贤前。大贤曰:“甚佳。吾暮卧无枕,正欲得此。”鬼复去,良久乃还。曰:“宁可共手搏耶?”大贤曰:“善。”语未竟,在前。大贤便逆捉其腰。鬼但急言死。大贤遂杀之。明日视之,乃是老狐也。自此亭舍更无妖怪。(出《法苑珠林》)
【译文】
隋朝南阳西郊有一所亭楼,人不能在里边过夜。在里边过夜就会有祸事发生。本邑人宋大贤坚持正义之道,曾经宿在亭子里。夜里,他坐在那里弹琴,忽然有一个鬼从楼梯下面走上来,和宋大贤说话。那鬼咬牙瞪眼,样子很可怕。宋大贤弹琴如旧,并不害怕。鬼就离去,到外面去找了一个死人头回来,对宋大贤说:“难道你能睡着吗?”于是就把死人头扔到宋大贤眼前。宋大贤说:“很好。我夜里睡觉没有枕头,正想要弄个玩艺儿。”鬼又离去,好久才回来,说:“难道你敢和我搏斗吗?”宋大贤说:“好!”话没说完,鬼已来到他的面前。他便迎上去捉住鬼的腰。鬼只是焦急地说了个“死”字,宋大贤就把它杀死了。第二天一看,竟是一只老狐狸。从此这亭舍里再也没有妖怪了。
长孙无忌
唐太宗以美人赐赵国公长孙无忌,有殊宠。忽遇狐媚。其狐自称王八。身长八尺余,恒在美人所。美人见无忌,辄持长刀斫刺。太宗闻其事,诏诸术士。前后数四,不能却。后术者言:“相州崔参军能愈此疾。”始崔在州,恒谓其僚云:“诏书见召,不日当至。”数日敕至,崔便上道。王八悲泣,谓美人曰:“崔参军不久将至,为之奈何?”其发后止宿之处,辄具以白。及崔将达京师,狐便遁去。既至,敕诣无忌家。时太宗亦幸其第。崔设案几,坐书一符。太宗与无忌俱在其后。顷之,宅内井灶门厕十二辰等数十辈,或长或短,状貌奇怪,悉至庭下。崔呵曰:“诸君等为贵官家神,职任不小,何故令媚狐入宅?”神等前白云:“是天狐,力不能制,非受赂也。”崔令捉狐去。少顷复来,各著刀箭,云:“适已苦战被伤,终不可得。”言毕散去。崔又书飞一符。天地忽尔昏暝。帝及无忌惧而入室。俄闻虚空有兵马声。须臾,见五人,各长数丈,来诣崔所,行列致敬。崔乃下阶,小屈膝。寻呼帝及无忌出拜庭中。诸神立视而已。崔云:“相公家有媚狐,敢烦执事取之。”诸神敬诺,遂各散去。帝问何神,崔云:“五岳神也。”又闻兵马声,乃缠一狐坠砌下。无忌不胜愤恚,遂以长剑斫之。狐初不惊。崔云:“此已通神,击之无益,自取困耳。”乃判云:“肆行奸私,神道所殛,量决五下。”狐便乞命。崔取东引桃枝决之,血流满地。无忌不以为快,但恨杖少。崔云:“五下是人间五百,殊非小刑。为天曹役使此辈,杀之不可。”使敕自尔不得复至相公家,狐乃飞去。美人疾遂愈。(出《广异记》)
【译文】
唐太宗把一个美人赐给赵国公长孙无忌。这美人受到非常的恩宠,但她忽然被狐狸迷住了。那狐狸自称叫王八,身长高八尺有余,经常呆在美人的住所里。美人见到长孙无忌,就拿着长刀砍他。唐太宗听说这事以后,诏来诸术士,前前后后好几次,也不能把狐狸赶走。后来术士们说,相州的崔参军能治好这病。当初崔参军在州里对同僚们说:“皇帝下诏书召见我,不几天诏书就能到。”几天后诏书果然送到。崔参军便起程回京。王八悲伤地哭泣,对美人说:“崔参军不久就要到了,怎么办啊?”崔参军出发后,他的止宿之处,王八总是详细地告诉美人。等到崔参军要到达京城的时候,狐狸便逃跑了。崔参军到达后,皇上让他到长孙无忌家里去。当时唐太宗也来到长孙无忌的家中。崔参军摆放了几案,坐下书了一道符。唐太宗和长孙无忌都坐在他的后面。不一会儿,宅子里井、灶、门、厕及十二辰宿等几十人,或高或矮,奇形怪状,全站在院子里。崔参军呵斥他们说:“你们作为这一家的家神,责任不小,为什么让一只妖狐进到家里来?”神们上前说道:“这是一只天狐,我们的能力制不住它,并没有受贿赂。”崔参军让他们去捉拿那妖狐。片刻他们又回来了,说,刚才已经苦战过,被狐狸打伤,始终不能捉到它。说完他们便散去。崔参军又写了一道符,这道符飞上天去,天地忽然间昏暗下来。唐太宗和长孙无忌吓得退到屋里去。不一会儿听到半空里有兵马的声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