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冢墓二(1/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卷第三百九十冢墓二
奴官冢卢涣赵冬曦丁永兴严安之女娲墓李邈贾耽张式樊泽 齐景公墓郭谊寿安土棺李思恭武瑜曹王墓韩建海陵夏氏庐陵彭氏 武夷山林赞尧张绍军卒马黄谷冢秦进崇和文
奴官冢
酂县有后汉奴官冢,初,村人田于其侧,每至秋获。近冢地多失穗不稔。积数岁,已苦之。后恒夜往伺之。见四大鹅,从冢中出,食禾,逐即入去。村人素闻奴官冢有宝,乃相结开之。初入埏前,见有鹅,鼓翅击人,贼以棒反击之。皆不复动。乃铜鹅也。稍稍入外厅,得宝剑二枚,其它器物不可识者甚众。次至大藏,水深,有紫衣人当门立,与贼相击。贼等群争往击次,其人冲贼走出。入县大叫云:“贼劫吾墓。”门主者曰:“君墓安在?”答曰:“正奴官冢是也。”县令使里长逐贼,至皆擒之。开元末。明州刺史进三十余事。(出《广异记》)
【译文】
酂县有座后汉奴官墓。当初村里人在墓的旁边种田,每到秋收的季节,靠近墓的田里便有很多之庄稼失去穗,而减少收成。这样过了几年,村里人对此十分苦恼。后来便经常在夜里去探察,一天夜里,看见有四只大鹅从坟墓中出来吃庄稼,前去追赶便又回到墓中。村里人一向听说奴官墓中有宝物,于是就结伴去挖掘。刚进入墓道,就看到有鹅张开翅膀击打人,盗贼用木棒反击,鹅都不动了,原来是铜鹅。再进入墓室外厅,得到两只宝剑,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器物。最后到了放置棺椁的主墓室,地上有很深的积水,有个穿紫衣的人站在门前同盗贼搏斗。盗贼群起攻击,那个人冲出包围逃走。他到县衙大叫:“有贼劫我的墓!”管事的人问他:“你的墓在哪里?”回答说:“奴官墓就是我的墓。”县令派里长去驱赶盗贼,到墓地将盗贼全部抓获。开元末年,明州刺史讲述了三十多件这类事。
卢涣
黄门侍郎卢涣。为洺(“洺”原作“名”,据明抄本改)州刺史。属邑翁山县,溪谷迥无人,尝有盗发墓。云:‘初行,见车辙中有花砖,因揭之,知(“知”字原在“之”字上,据明抄本改)是古冢,乃结十人。县投状,请路旁居止,县许之。遂种麻,令外人无所见,即悉力发掘。入其隧路,渐至圹中,有三石门,皆以铁封之。其盗先能诵咒,因斋戒近之。至日,两门开。每门中各有铜人铜马数百,持执干戈,其制精巧。盗又斋戒三日,中门半开,有黄衣人出曰:“汉征南将军刘,(忘名)使来相闻,某生有征伐大勋,及死,敕令护葬,又铸铜人马等,以象存日仪卫。奉计来此,必要财货,所居之室,实无他物。且官葬不瘗宝货,何必苦以神咒相侵?若更不已,当不免两损。”言讫复入,门合如初。又诵咒数日不已,门开,一青衣又出传语。盗不听。两扇欻辟,大水漂荡,盗皆溺死。一盗能泅而出,自缚诣官,具说本末。涣令复视其墓,中门内有一石床,骷髅枕之。水漂,已半垂子床下。因却为封两门,窒隧路矣。(出《玄怪录》)
【译文】
黄门侍郎卢涣,任洺州刺史。属地翁山县的河谷中无人居住。曾有个盗墓的说,当初他刚走那里,看见车辙中有花砖。揭开观看,知道是古墓。于是聚集了十个人,给县令写了封信,请求在谷中路旁居住。县令批准了。他们在古墓周围种上麻,使外人看不见里面,随后就全力挖掘。打开隧道,渐渐进入墓穴。古墓有三个石门,全都用铁封住。盗墓贼会念咒语,因此斋戒念咒。几天后,两门打开。每个门内各有铜人铜马数百个,全都手持兵器,制作得非常精巧。盗贼又斋戒三日,中门半开。有个穿黄衣服的人出来说:“汉征南将军刘(忘记名字)让我来告诉你们,他生前多征战,立有大功,死后皇帝下令护葬,又铸了铜人马等,以保持生前那样的仪仗卫队,你们千方百计来这里,想要陪葬财物,但他所居住的墓室里,实在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况且官葬不埋珍宝,何必苦苦用咒语相侵扰呢?假如再不停止挖掘,会免不了两方都受到损害。”说完又进去了,门象先前那样关闭。盗贼坚持多日不停地念诵咒语,门又开了。一个婢女又出来传话,盗贼还是不听,两扇门忽然打开。大水漂荡起来,盗贼都被淹死。有一个会游水的盗贼游了出来。自己捆住自己去见官自首,把盗墓的经过细节讲一遍。卢涣派人再去查看那个古墓,看到中门内有一张石床,有个骷髅躺在石床上,水漂上来,淹到床下一半。于是封了两门,堵塞了隧道。
赵冬曦
华阴太守赵冬曦,先人垄在鼓城县。天宝初,将合附焉。启其父墓,而树根滋蔓,围绕父棺,悬之于空。遂不敢发。以母柩置于其旁,封墓而返。宣城太守刁缅,改葬二亲,缅亦纳母棺于其侧,封焉,后门绪昌盛也。冬曦兄弟七人,皆秀才,有名当世,四人至二千石。缅三为将军,门施长戟。开元二十年。万年有人,父殁后,家渐富,遂葬母(“母”字原阙,据明抄本补)。父榇亦为萦绕,不可解。其人遂刀断之,根皆流血,遂以葬。即而家道稍衰,死亡俱尽。(出《纪闻》)
【译文】
华阴太守赵冬曦,祖先的坟墓在鼓城县。天宝初年,他想将父母合葬,挖开他父亲的坟墓,树根滋生蔓延,围绕父亲的棺木。把棺木悬离地面,不敢再挖,便把母亲的棺柩安放在旁边,封上墓穴回去了。宣城太守刁缅,改葬父母,也把母亲的棺木埋葬其旁边。家族后
奴官冢卢涣赵冬曦丁永兴严安之女娲墓李邈贾耽张式樊泽 齐景公墓郭谊寿安土棺李思恭武瑜曹王墓韩建海陵夏氏庐陵彭氏 武夷山林赞尧张绍军卒马黄谷冢秦进崇和文
奴官冢
酂县有后汉奴官冢,初,村人田于其侧,每至秋获。近冢地多失穗不稔。积数岁,已苦之。后恒夜往伺之。见四大鹅,从冢中出,食禾,逐即入去。村人素闻奴官冢有宝,乃相结开之。初入埏前,见有鹅,鼓翅击人,贼以棒反击之。皆不复动。乃铜鹅也。稍稍入外厅,得宝剑二枚,其它器物不可识者甚众。次至大藏,水深,有紫衣人当门立,与贼相击。贼等群争往击次,其人冲贼走出。入县大叫云:“贼劫吾墓。”门主者曰:“君墓安在?”答曰:“正奴官冢是也。”县令使里长逐贼,至皆擒之。开元末。明州刺史进三十余事。(出《广异记》)
【译文】
酂县有座后汉奴官墓。当初村里人在墓的旁边种田,每到秋收的季节,靠近墓的田里便有很多之庄稼失去穗,而减少收成。这样过了几年,村里人对此十分苦恼。后来便经常在夜里去探察,一天夜里,看见有四只大鹅从坟墓中出来吃庄稼,前去追赶便又回到墓中。村里人一向听说奴官墓中有宝物,于是就结伴去挖掘。刚进入墓道,就看到有鹅张开翅膀击打人,盗贼用木棒反击,鹅都不动了,原来是铜鹅。再进入墓室外厅,得到两只宝剑,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器物。最后到了放置棺椁的主墓室,地上有很深的积水,有个穿紫衣的人站在门前同盗贼搏斗。盗贼群起攻击,那个人冲出包围逃走。他到县衙大叫:“有贼劫我的墓!”管事的人问他:“你的墓在哪里?”回答说:“奴官墓就是我的墓。”县令派里长去驱赶盗贼,到墓地将盗贼全部抓获。开元末年,明州刺史讲述了三十多件这类事。
卢涣
黄门侍郎卢涣。为洺(“洺”原作“名”,据明抄本改)州刺史。属邑翁山县,溪谷迥无人,尝有盗发墓。云:‘初行,见车辙中有花砖,因揭之,知(“知”字原在“之”字上,据明抄本改)是古冢,乃结十人。县投状,请路旁居止,县许之。遂种麻,令外人无所见,即悉力发掘。入其隧路,渐至圹中,有三石门,皆以铁封之。其盗先能诵咒,因斋戒近之。至日,两门开。每门中各有铜人铜马数百,持执干戈,其制精巧。盗又斋戒三日,中门半开,有黄衣人出曰:“汉征南将军刘,(忘名)使来相闻,某生有征伐大勋,及死,敕令护葬,又铸铜人马等,以象存日仪卫。奉计来此,必要财货,所居之室,实无他物。且官葬不瘗宝货,何必苦以神咒相侵?若更不已,当不免两损。”言讫复入,门合如初。又诵咒数日不已,门开,一青衣又出传语。盗不听。两扇欻辟,大水漂荡,盗皆溺死。一盗能泅而出,自缚诣官,具说本末。涣令复视其墓,中门内有一石床,骷髅枕之。水漂,已半垂子床下。因却为封两门,窒隧路矣。(出《玄怪录》)
【译文】
黄门侍郎卢涣,任洺州刺史。属地翁山县的河谷中无人居住。曾有个盗墓的说,当初他刚走那里,看见车辙中有花砖。揭开观看,知道是古墓。于是聚集了十个人,给县令写了封信,请求在谷中路旁居住。县令批准了。他们在古墓周围种上麻,使外人看不见里面,随后就全力挖掘。打开隧道,渐渐进入墓穴。古墓有三个石门,全都用铁封住。盗墓贼会念咒语,因此斋戒念咒。几天后,两门打开。每个门内各有铜人铜马数百个,全都手持兵器,制作得非常精巧。盗贼又斋戒三日,中门半开。有个穿黄衣服的人出来说:“汉征南将军刘(忘记名字)让我来告诉你们,他生前多征战,立有大功,死后皇帝下令护葬,又铸了铜人马等,以保持生前那样的仪仗卫队,你们千方百计来这里,想要陪葬财物,但他所居住的墓室里,实在没有什么其他东西。况且官葬不埋珍宝,何必苦苦用咒语相侵扰呢?假如再不停止挖掘,会免不了两方都受到损害。”说完又进去了,门象先前那样关闭。盗贼坚持多日不停地念诵咒语,门又开了。一个婢女又出来传话,盗贼还是不听,两扇门忽然打开。大水漂荡起来,盗贼都被淹死。有一个会游水的盗贼游了出来。自己捆住自己去见官自首,把盗墓的经过细节讲一遍。卢涣派人再去查看那个古墓,看到中门内有一张石床,有个骷髅躺在石床上,水漂上来,淹到床下一半。于是封了两门,堵塞了隧道。
赵冬曦
华阴太守赵冬曦,先人垄在鼓城县。天宝初,将合附焉。启其父墓,而树根滋蔓,围绕父棺,悬之于空。遂不敢发。以母柩置于其旁,封墓而返。宣城太守刁缅,改葬二亲,缅亦纳母棺于其侧,封焉,后门绪昌盛也。冬曦兄弟七人,皆秀才,有名当世,四人至二千石。缅三为将军,门施长戟。开元二十年。万年有人,父殁后,家渐富,遂葬母(“母”字原阙,据明抄本补)。父榇亦为萦绕,不可解。其人遂刀断之,根皆流血,遂以葬。即而家道稍衰,死亡俱尽。(出《纪闻》)
【译文】
华阴太守赵冬曦,祖先的坟墓在鼓城县。天宝初年,他想将父母合葬,挖开他父亲的坟墓,树根滋生蔓延,围绕父亲的棺木。把棺木悬离地面,不敢再挖,便把母亲的棺柩安放在旁边,封上墓穴回去了。宣城太守刁缅,改葬父母,也把母亲的棺木埋葬其旁边。家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