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八文章一(5/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诵于口。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建不能对。故元稹以尝有宫词,诏令隐其文。朝廷以为孔光不言温树者,慎之至也。及王建将被奏劾,因为诗以让之,乃脱其祸也。建诗曰:"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著,进来龙马每交骑。常承密旨还家少,独奏边情出殿迟。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朝诗人王建,开始时在渭南任县尉,和宫中宦宫王枢密是同宗,由于他们的职务不一样,王建很轻视王枢密。有一次因饮酒过量,王建说起了东汉时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由于重用了宦官,使朝中正直之士被杀被禁之事,王枢密认为是讥讽他。他责问王建:"兄弟所有的宫词,天下人都在传诵,宫廷禁卫森严,怎么都传到了外面?"王建没法回答。元稹所作的宫词,也曾有被下诏禁止的。朝廷中认为西汉时的孔光终日清谈,不论政事,是非常谨慎的。后来有人上奏弹劾王建,因为他写的诗,却脱过了灾祸。他的这首诗是:
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
脱下御衣偏得著,进来友马每交骑。
常承密旨还家少,独奏边情出殿迟。
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
裴度
唐宪宗以玉带赐裴度,临薨却进。门人作表,皆不如意。公令子弟执笔,口占曰:"内府之珍,先朝所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在人间。"闻者叹其简切而不乱。(出《因话录》)
【译文】
唐宪宗李纯曾赐给诗人裴度一条玉带,他在临死前,想把玉带再献给皇上,他的门人给皇上写奏表,都不如他的意。他又叫他的弟子执笔,他口授:"内府之珍,先朝所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在人间。"听到的人都叹服他的文词简洁、贴切而不乱。
白居易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即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杨柳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自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后除苏州刺史,自峡沿流赴郡。时秭归县繁知一,闻居易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署之曰:"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居易睹题处畅然,邀知一至曰:"历阳刘郎中刘禹锡,三年理白帝,欲作一诗于此,怯而不为。罢郡经过,悉去千余诗,但留四章而已。此四章者,乃古今之绝唱也,而人造次不合为之。沈佺期诗曰:"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王无兢诗曰:"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李端诗曰:"巫山十二重,皆在碧空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渡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皇甫冉诗曰:"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白居易吟四篇诗,与繁生同济,而竟不为。(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朝,白居易有一姬善歌,名樊素;另一姬善舞,名小蛮。他曾在诗中写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后来,白居易年高体迈,而小蛮却正值青春年少,丰腴艳丽。他写了一首《杨柳词》,用以抒发他的惆帐心情。这首诗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到了唐宣宗李忱时,宫中常演唱这首词。皇上问:"谁写的词?永丰在什么地方?"左右大臣一一回答了他。他便派人东去洛阳,取来两枝永丰柳,栽植在宫禁中。白居易知道皇上知道了他的姓名,皇上又有那么大的兴致,他又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时,他过三峡沿江而下去赴任,当时秭归县的繁知一,听说白居易要过巫山,他事先在神女祠的粉墙上用大字书写了一首诗:
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白居易看到题诗心情很舒畅,使邀请繁知一,说:"历阳郎中刘禹锡,治理白帝城三年(刘禹锡曾任夔州刺史),曾想在这里写一首诗,却因为胆怯而没有写。他离开这里的时候,认真读了一千多首写巫山的诗,他认为只有四首最好,这四首诗,确实古今绝唱啊!一般的人是不敢轻易再写了。沈佺期的诗: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
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王无兢的诗:
神女向高唐,巫山不夕阳。
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李端的诗:
巫山十三重,皆在碧空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而带风。
猿声寒渡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
皇甫冉的诗: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白居易吟咏完这四首诗,便和繁知一
【译文】
唐朝诗人王建,开始时在渭南任县尉,和宫中宦宫王枢密是同宗,由于他们的职务不一样,王建很轻视王枢密。有一次因饮酒过量,王建说起了东汉时桓帝刘志、灵帝刘宏由于重用了宦官,使朝中正直之士被杀被禁之事,王枢密认为是讥讽他。他责问王建:"兄弟所有的宫词,天下人都在传诵,宫廷禁卫森严,怎么都传到了外面?"王建没法回答。元稹所作的宫词,也曾有被下诏禁止的。朝廷中认为西汉时的孔光终日清谈,不论政事,是非常谨慎的。后来有人上奏弹劾王建,因为他写的诗,却脱过了灾祸。他的这首诗是:
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
脱下御衣偏得著,进来友马每交骑。
常承密旨还家少,独奏边情出殿迟。
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
裴度
唐宪宗以玉带赐裴度,临薨却进。门人作表,皆不如意。公令子弟执笔,口占曰:"内府之珍,先朝所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在人间。"闻者叹其简切而不乱。(出《因话录》)
【译文】
唐宪宗李纯曾赐给诗人裴度一条玉带,他在临死前,想把玉带再献给皇上,他的门人给皇上写奏表,都不如他的意。他又叫他的弟子执笔,他口授:"内府之珍,先朝所赐,既不敢将归地下,又不合留在人间。"听到的人都叹服他的文词简洁、贴切而不乱。
白居易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即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杨柳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及宣宗朝,国乐唱是词,上问谁词?永丰在何处?左右具以对。遂因东使,命取永丰柳两枝,植于禁中。自感上知其名,且好尚风雅,又为诗一章,其末句云:"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后除苏州刺史,自峡沿流赴郡。时秭归县繁知一,闻居易将过巫山,先于神女祠粉壁大署之曰:"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居易睹题处畅然,邀知一至曰:"历阳刘郎中刘禹锡,三年理白帝,欲作一诗于此,怯而不为。罢郡经过,悉去千余诗,但留四章而已。此四章者,乃古今之绝唱也,而人造次不合为之。沈佺期诗曰:"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王无兢诗曰:"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李端诗曰:"巫山十二重,皆在碧空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渡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皇甫冉诗曰:"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白居易吟四篇诗,与繁生同济,而竟不为。(出《云溪友议》)
【译文】
唐朝,白居易有一姬善歌,名樊素;另一姬善舞,名小蛮。他曾在诗中写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后来,白居易年高体迈,而小蛮却正值青春年少,丰腴艳丽。他写了一首《杨柳词》,用以抒发他的惆帐心情。这首诗是: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如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到了唐宣宗李忱时,宫中常演唱这首词。皇上问:"谁写的词?永丰在什么地方?"左右大臣一一回答了他。他便派人东去洛阳,取来两枝永丰柳,栽植在宫禁中。白居易知道皇上知道了他的姓名,皇上又有那么大的兴致,他又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定知此后天文里,柳宿光中添两星。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时,他过三峡沿江而下去赴任,当时秭归县的繁知一,听说白居易要过巫山,他事先在神女祠的粉墙上用大字书写了一首诗:
苏州刺史今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诗。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白居易看到题诗心情很舒畅,使邀请繁知一,说:"历阳郎中刘禹锡,治理白帝城三年(刘禹锡曾任夔州刺史),曾想在这里写一首诗,却因为胆怯而没有写。他离开这里的时候,认真读了一千多首写巫山的诗,他认为只有四首最好,这四首诗,确实古今绝唱啊!一般的人是不敢轻易再写了。沈佺期的诗:
巫山高不极,合沓状奇新。
暗谷疑风雨,幽崖若鬼神。
月明三峡曙,潮满九江春。
为问阳台客,应知入梦人。
王无兢的诗:
神女向高唐,巫山不夕阳。
徘徊作行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李端的诗:
巫山十三重,皆在碧空中。
回合云藏日,霏微而带风。
猿声寒渡水,树色暮连空。
愁向高唐去,千秋见楚宫。
皇甫冉的诗:
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
白居易吟咏完这四首诗,便和繁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