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九十七博物(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卷第一百九十七博物
东方朔刘向胡综张华束皙沈约虞世南傅奕郝处俊孟诜 唐文宗贾耽段成式江陵书生
东文朔
汉武帝时,尝有独足鹤。人皆不知,以为怪异。东方朔奏曰:此山海经所谓毕方鸟也。验之果是。因敕廷臣皆习山海经。山海经伯翳所著,刘向编次作序。伯翳亦曰伯益。《书》曰:益典朕虞。盖随禹治水,取山海之异,遂成书。(出《尚书故实》)
【译文】
汉武帝时,曾经出现过独脚鹤,人们不知是什么鸟,认为是一种奇怪的禽类。东方朔向武帝上奏说,这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毕方鸟。经过验证果然是这样。于是,汉武帝下诏书,命令上臣们都学习《山海经》。《山海经》是伯翳所著的,西汉刘向按次序编辑并作序言。伯翳也叫伯益。《尚书》上说,伯益的《山海经》让我快乐。因为伯益曾跟随大禹治水,遍采山川河海的奇异之处,写成了此书。
刘向
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杀契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在关提西北,郭璞注云。汉宣帝使人发上郡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以问,群臣莫知。刘向按此言之。宣帝大惊,由是人争学山海经矣。(出《山海经》)
【译文】
贰负手下有一个臣子,叫危。危和贰负共同去父杀契窳(yàyǔ,古代传说中的怪兽)。帝把危拘禁在疏属这个地方的山上,右脚戴着镣铐,两手和头发被反绑着,拴在山上的石头上,在关提西北部。东晋文学家郭璞在《山海经注》中是这样说的。汉宣帝刘询派人在上郡采掘大石块,在一个石室中发现一具古尸,全身赤裸,披发,双手被反绑,一只脚被铐着。汉宣皇上问这件事,大臣们没有知道的,只有刘向详细地说出了本末,汉宣帝很吃惊。由此,人们争学《山海经》。
胡综
胡综博物多识。吴孙权时,有掘地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雕缕其上,得一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时莫能识其所由者。权以综多悉往事,使人问之。综云:"昔秦始皇东游,以金陵有天子气,乃改县名。并掘凿江湖,平诸山阜,处处辄埋宝物,以当王土之气。事见于秦记,此盖是乎。"众人咸叹其洽闻,而怅然自失。(出《综别传》)
【译文】
胡综博学多识。东吴孙权时,有人在掘地时得到一个铜匣,长二尺七寸,上有琉璃盖,匣上雕刻着花纹。又得到一个白色玉石如意,手拿的地方刻着龙、虎、蝉形图案。当时,谁也不知道这物件的来由,孙权认为胡综对过去的事情很熟悉,便派人去问。胡综说:"当年秦始皇东游,认为金陵一带有天子气,便改了县名,掘江挖河,推平山丘,并在各地埋下宝物,用这种办法破坏王土之气,此事在《秦记》上有记载。这些东西就是当年埋下的宝物。"众人很叹服胡综的博学多闻。自己感到很惭愧。
张华
魏时,殿前钟忽大鸣,震骇省署。华曰:"此蜀铜山崩,故钟鸣应之也。"蜀寻上事,果云铜山崩。时日皆如华言。(出《小说》)
【译文】
魏时,殿前的大钟忽然自己鸣响了起来,省署内外一片惊慌。张华说:"这是由于四川铜山山崩,相互共鸣的原因,所以大钟自鸣。"不久,四川上奏,果然是铜山山崩,时间和张华说的一样。
又 张华
晋陆士衡尝饷张华,于时宾客盈座。华开器,便曰:"此龙肉也。"众虽素伏华博闻,然意未知信。华曰:"试以苦酒灌之,必有异。"试之,有五色光起。士衡乃穷其所由。鲊主曰:"家园中积茅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鲊过美,故以饷陆。(出《世说》)
【译文】
又中朝时,有人畜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扣。以白张华。华曰:"此盘与洛钟宫商相谐,宫中朝暮撞,故声相应。可鑪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依言,即不复鸣。(出《小说》)又武库内有雄雉,时人咸谓为怪。华云:"此蛇之所化也。"即使搜除库中,果见虵蜕之皮。(出《小说》)
又 张华
又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即从华言,声闻数十里。(出《小说》)
又惠帝时,有得一鸟毛长数丈。华见而叹曰:"此所谓海凫毛。此毛出则天下土崩。"果如其言。(出《异苑》)
又洛中有一洞穴深不可测。有一妇人欲杀夫,谓夫曰:"未曾见此穴。"夫自过视之。至穴,妇推夫坠穴,至底,妇掷饭物,如欲祭之。此人当时颠坠恍惚,良久乃苏。得饭食之,气力稍强。周惶觅路,乃得一穴。匍匐从就,崎岖反侧。行数十里,穴小宽,亦有微明。遂得宽平广远之地。步行百余里,觉所践如尘,而闻粇米香,啗之芬美,过于充饥。即裹以为粮,缘穴行而食。此物既尽,复遇如泥者,味似向尘,又赍以去。所历幽远,里数难测。就明旷而食所赍尽,便入一都:郛郭修整,宫馆壮丽。台榭房宇,悉以金魄为饰。虽无日月,明逾三光。人皆长三丈,被羽衣,奏奇乐,非世所闻也。便告请求哀。长人语令前去,从命进道。凡遇如此者九处。最后所至,苦告饥馁。长人入,指中庭一大柏树,近百围,下有一羊,令跪捋羊须。初得一球,长人取之。次捋又取,后捋令啗食,即得疗饥。请问九处之名,求停不去。答曰:"君命不得停,还问张华当悉。"此人便复随穴而行,遂得出交郡。
东方朔刘向胡综张华束皙沈约虞世南傅奕郝处俊孟诜 唐文宗贾耽段成式江陵书生
东文朔
汉武帝时,尝有独足鹤。人皆不知,以为怪异。东方朔奏曰:此山海经所谓毕方鸟也。验之果是。因敕廷臣皆习山海经。山海经伯翳所著,刘向编次作序。伯翳亦曰伯益。《书》曰:益典朕虞。盖随禹治水,取山海之异,遂成书。(出《尚书故实》)
【译文】
汉武帝时,曾经出现过独脚鹤,人们不知是什么鸟,认为是一种奇怪的禽类。东方朔向武帝上奏说,这是《山海经》中所说的毕方鸟。经过验证果然是这样。于是,汉武帝下诏书,命令上臣们都学习《山海经》。《山海经》是伯翳所著的,西汉刘向按次序编辑并作序言。伯翳也叫伯益。《尚书》上说,伯益的《山海经》让我快乐。因为伯益曾跟随大禹治水,遍采山川河海的奇异之处,写成了此书。
刘向
贰负之臣曰危,与贰负杀契窳。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反缚两手与发,系之山上,在关提西北,郭璞注云。汉宣帝使人发上郡磐石,石室中得一人,徒裸,被发反缚,械一足。以问,群臣莫知。刘向按此言之。宣帝大惊,由是人争学山海经矣。(出《山海经》)
【译文】
贰负手下有一个臣子,叫危。危和贰负共同去父杀契窳(yàyǔ,古代传说中的怪兽)。帝把危拘禁在疏属这个地方的山上,右脚戴着镣铐,两手和头发被反绑着,拴在山上的石头上,在关提西北部。东晋文学家郭璞在《山海经注》中是这样说的。汉宣帝刘询派人在上郡采掘大石块,在一个石室中发现一具古尸,全身赤裸,披发,双手被反绑,一只脚被铐着。汉宣皇上问这件事,大臣们没有知道的,只有刘向详细地说出了本末,汉宣帝很吃惊。由此,人们争学《山海经》。
胡综
胡综博物多识。吴孙权时,有掘地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雕缕其上,得一白玉如意,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时莫能识其所由者。权以综多悉往事,使人问之。综云:"昔秦始皇东游,以金陵有天子气,乃改县名。并掘凿江湖,平诸山阜,处处辄埋宝物,以当王土之气。事见于秦记,此盖是乎。"众人咸叹其洽闻,而怅然自失。(出《综别传》)
【译文】
胡综博学多识。东吴孙权时,有人在掘地时得到一个铜匣,长二尺七寸,上有琉璃盖,匣上雕刻着花纹。又得到一个白色玉石如意,手拿的地方刻着龙、虎、蝉形图案。当时,谁也不知道这物件的来由,孙权认为胡综对过去的事情很熟悉,便派人去问。胡综说:"当年秦始皇东游,认为金陵一带有天子气,便改了县名,掘江挖河,推平山丘,并在各地埋下宝物,用这种办法破坏王土之气,此事在《秦记》上有记载。这些东西就是当年埋下的宝物。"众人很叹服胡综的博学多闻。自己感到很惭愧。
张华
魏时,殿前钟忽大鸣,震骇省署。华曰:"此蜀铜山崩,故钟鸣应之也。"蜀寻上事,果云铜山崩。时日皆如华言。(出《小说》)
【译文】
魏时,殿前的大钟忽然自己鸣响了起来,省署内外一片惊慌。张华说:"这是由于四川铜山山崩,相互共鸣的原因,所以大钟自鸣。"不久,四川上奏,果然是铜山山崩,时间和张华说的一样。
又 张华
晋陆士衡尝饷张华,于时宾客盈座。华开器,便曰:"此龙肉也。"众虽素伏华博闻,然意未知信。华曰:"试以苦酒灌之,必有异。"试之,有五色光起。士衡乃穷其所由。鲊主曰:"家园中积茅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鲊过美,故以饷陆。(出《世说》)
【译文】
又中朝时,有人畜铜澡盘,晨夕恒鸣如人扣。以白张华。华曰:"此盘与洛钟宫商相谐,宫中朝暮撞,故声相应。可鑪令轻,则韵乖,鸣自止也。"依言,即不复鸣。(出《小说》)又武库内有雄雉,时人咸谓为怪。华云:"此蛇之所化也。"即使搜除库中,果见虵蜕之皮。(出《小说》)
又 张华
又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即从华言,声闻数十里。(出《小说》)
又惠帝时,有得一鸟毛长数丈。华见而叹曰:"此所谓海凫毛。此毛出则天下土崩。"果如其言。(出《异苑》)
又洛中有一洞穴深不可测。有一妇人欲杀夫,谓夫曰:"未曾见此穴。"夫自过视之。至穴,妇推夫坠穴,至底,妇掷饭物,如欲祭之。此人当时颠坠恍惚,良久乃苏。得饭食之,气力稍强。周惶觅路,乃得一穴。匍匐从就,崎岖反侧。行数十里,穴小宽,亦有微明。遂得宽平广远之地。步行百余里,觉所践如尘,而闻粇米香,啗之芬美,过于充饥。即裹以为粮,缘穴行而食。此物既尽,复遇如泥者,味似向尘,又赍以去。所历幽远,里数难测。就明旷而食所赍尽,便入一都:郛郭修整,宫馆壮丽。台榭房宇,悉以金魄为饰。虽无日月,明逾三光。人皆长三丈,被羽衣,奏奇乐,非世所闻也。便告请求哀。长人语令前去,从命进道。凡遇如此者九处。最后所至,苦告饥馁。长人入,指中庭一大柏树,近百围,下有一羊,令跪捋羊须。初得一球,长人取之。次捋又取,后捋令啗食,即得疗饥。请问九处之名,求停不去。答曰:"君命不得停,还问张华当悉。"此人便复随穴而行,遂得出交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