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零二十七章 人机融合技术将改变战场模式

四千零二十七章 人机融合技术将改变战场模式(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来自于浩宇科技信息安全方面的年轻专家立即接过话茬:“孙教授的担忧很有必要。  

我们团队正在开发量子加密与生物特征双重认证系统,每个操作员的神经信号都是独一无二的密钥,即使敌方截取数据,没有生物特征匹配也无法解码。  

同时,系统还设置了自主熔断机制,一旦检测到异常入侵,能在0.1秒内切断所有神经接驳。”  

“但战术革新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陈老开口将众人的注意力拉回现实,说道:“人机融合将改变战场决策模式,指挥官的角色会从战术执行者转变为战略规划者。  

未来的海战,拼的不仅是装备,更是对新作战理念的理解和运用。”  

海军方面的领导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陈老说得对。过去我们花大量时间训练编队协同,未来或许要着重培养指挥官的战略直觉和AI协同能力。  

但这里面还有个伦理问题——当AI推荐的战术方案与人类指挥官的判断冲突时,该听谁的?”  

听到这个问题,会场内先是安静了一会儿,随即大家纷纷点头的同时也都皱眉思索和小声讨论起来。  

会场里此起彼伏的私语声逐渐汇聚成热烈的讨论。  

研究军事伦理的林教授率先打破沉默,发言道:“这个问题触及了人机融合的核心矛盾。我认为决策权必须牢牢掌握在人类手中。  

AI的算法再精密,也无法替代人类对战争伦理、政治后果的综合考量。  

设想一下,如果AI为追求战术最优,建议对平民区进行无差别打击,难道我们要默许机器突破道德底线吗?”  

“但完全否定AI的决策价值是否太过保守?”  

专攻人工智能的周教授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思辨的光芒,“现代海战瞬息万变,人类的生理极限注定无法与AI的运算速度抗衡。  

去年的兵棋推演中,AI指挥的舰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决策效率比人类高出70。  

或许可以设定权限阶梯——常规战术由AI自主执行,涉及平民、核武使用等重大决策,则强制触发人类复核机制。”  

“权限阶梯的设想看似合理,实则存在巨大漏洞。”  

孙教授语气带着警惕道:“如何界定‘重大决策’?战争的灰色地带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  

而且,当人类指挥官在高压环境下做出错误判断时,AI是否有权修正?这又会引发新的权限博弈。”  

此时,一直没有开口说话,专门军事历史专家田教授缓缓开口:“让我从历史角度谈谈。  

火控雷达诞生时,炮手们也质疑过机器会取代人类直觉;导弹出现后,指挥官们同样担忧失去对战场的直接掌控。  

但最终,技术与人类的磨合推动了战争艺术的进化。我认为,关键不在于谁拥有最终决策权,而在于建立一套动态的人机协作规则。”  

“田教授的观点很有启发性。”  

陈老微微颔首,补充道:“或许可以借鉴航空领域的‘人在回路’控制理念。AI作为‘副驾驶’持续提供最优方案,人类指挥官则像‘机长’,拥有最终否决权,但必须承担决策后果。  

同时建立算法审计机制,每次重大决策后回溯AI的运算逻辑,确保其没有偏离人类设定的价值框架。”  

“说到价值框架,这恰恰是最难量化的部分。”林教授神情凝重,“说道: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战争伦理的认知存在巨大差异。  

我们的AI系统如何避免陷入‘文化偏见’?比如某些国家可能默许对敌方基础设施的攻击,而我们坚守‘保护民生’的原则,算法该如何平衡?”  

这个问题让现场陷入短暂的沉思。片刻后,负责海军作战模拟的钱主任提出新思路:“或许可以开发‘伦理沙盒’。  

在训练阶段,让AI接触海量不同场景的伦理困境,通过强化学习建立多维度的决策模型。  

同时,定期由军事伦理委员会对算法进行价值校准,就像给机器安装‘道德补丁’。”  

“但‘道德补丁’的更新速度能否跟上战场变化?”孙教授依然持怀疑态度,“去年某国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制造虚假情报,导致国际冲突升级。  

当敌方刻意制造伦理陷阱时,我们的AI系统能否识破伪装?”  

“这就需要构建AI与人类的互补优势。”  

周教授迅速回应道:“人类擅长处理模糊信息和复杂情感,而AI在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上具有天然优势。  

我们可以设计‘双轨决策’机制——AI负责快速筛选可行方案,人类指挥官则通过经验和直觉评估潜在风险,最终融合形成决策。”  

讨论愈发深入,从算法伦理到权限分配,从文化差异到攻防对抗,专家们各抒己见却又彼此呼应。  

会场穹顶的环形射灯在大理石地面投下交错光影,后排媒体记者架起的摄像机镜头如同一排金属眼睛,牢牢锁定着这场关乎未来海战走向的辩论。  

吴浩背靠皮质座椅,手中平板不断记录着专家们的观点,一身修身西装在一片军装与正装的人群里显得格外醒目。  

“吴总既然提出了了人机融合系统这个概念,想必有更独到的见解?”  

专攻人工智能的周教授突然将话题抛向台下,金属麦克风的嗡鸣在空旷的会场里激起回响。瞬间,上百道目光穿透悬浮的激光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