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后记五十六第一次进皇宫

后记五十六第一次进皇宫(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大明开国百余年,物价持续上涨,地价自然也跟着涨。  

尤其是人口增加,以及玉米等作物的推广,导致可耕种的山地亦涨价。  

洛阳近郊良田,已涨到每亩25贯以上。个别区域,甚至能卖到每亩30贯。而且大部分时候,你再有钱也买不着,因为人家根本就不卖。  

寿安县城距离洛阳仅五十余里,这里的地价也相对偏高。  

那些只能用于樵采的山林,每亩要价都在400文以上。水田基本不低于每亩12贯,而且还很难买到,除非你把田主逼得走投无路。  

幸好,谢衍主要是买山林,以及山麓的小片平地。  

三四百文一亩的山林,谢衍出价到五百二十文,一口气买了一千亩——山里虽然有石灰石矿,但洛阳附近到处都是这玩意儿,根本不可能卖出真正的矿山价。  

又以每亩十贯的价格,买了二十五亩山下旱地。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溢价,而是价格直接翻倍还有余。  

但没办法,即便是翻倍有余的价格,司马家都还有点不愿卖。纯粹是想跟谢衍和公主结交,才给个面子同意卖掉。  

这二十五亩旱地挨着山林的地方,还有一座石灰窑,谢衍也顺手买下了,溢价之后也才五十贯。  

总计花费820贯,也就值洛阳权贵们的几件衣裳。  

“你倒是出手大方,每亩10贯都能买京郊薄地了。”朱棠溪听了谈妥的交易价,忍不住出言取笑他。  

谢衍说道:“京郊田产,除了走投无路谁愿卖啊?我那里距离洛阳城区也才六十里,而且全程可走水路,勉强也可算是洛阳郊外。”  

朱棠溪感慨道:“确实不好买地。我的京郊庄园,也属皇室田产,不能传给子孙的。”  

谢衍把公主搂在怀里,笑嘻嘻说:“所以我要拼命赚钱,以后跟姐姐生很多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份产业。”  

“谁要跟你生很多孩子?想得美!”朱棠溪明显口是心非,笑靥如花任由情郎搂住,心里已经在想给儿女起什么名字。  

想着想着,她发现男人已伸手进来,顿时身体变得又热又烫:“好六郎,别这样,天色还没黑呢。”  

谢衍把脸埋进她脖颈亲吻:“白天另有情趣,姐姐不想试一下吗?”  

朱棠溪陶醉的闭上眼睛,红唇微启,轻喘粗气:“不想,我一点都不想。”  

谢衍不再说话,手口继续作怪。  

朱棠溪的左手,本来轻轻搭在谢衍肩上,很快就用力抓紧他肩头的衣服,用仅剩的理智哀求:“别在这里,回卧房去!”  

回卧房多麻烦,在另一处楼阁呢。  

青鸾和侍女们都在外间,一边各自玩耍,一边等着传唤。耍着耍着,就听里面隐隐又传出动静。  

“白天也这样啊。”一个侍女面红耳赤道。  

青鸾手里正执着围棋子,此刻已无法集中注意力,盯着棋盘半天也不落下,心想公主已被谢六郎带坏了。也不…也不知道分我一点!  

少年时代,血气方刚,精力就跟用不完一样。  

转眼已到了中午,里面才传来声音:“青鸾,浴汤。”  

“哦,哦!”  

青鸾吩咐侍女去浴室准备,自己则进去服侍公主穿衣。  

一进屋她就羞得连忙低头,继而又忍不住偷看,因为谢衍还没把衣服穿好。  

好大!  

难怪公主都哭了。  

来不及梳妆打扮,公主只把衣服穿好,就匆匆跑去浴室那边。谢衍也想跟去,被朱棠溪严词拒绝。  

她此时快羞死了,这还是白天啊,而且还尝试了奇怪的招式。  

洗着洗着,朱棠溪又一个人傻乐,开始期待今后的婚姻生活。第一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好呢?  

嗯,先生一个儿子,再生一个女儿,儿女双全就再好不过。  

吃过午饭,休息片刻,谢衍被公主带去皇宫。  

他们在东廓城外下车,出示腰牌便予放行。  

只不过那四个城门侍卫,都非常好奇的打量谢衍,想仔细认认未来的驸马爷。果然长得帅,难怪能迷住大长公主。  

进了城门,步行一阵,来到一处停车场。  

这里停了三十多辆马车,场边还有一排候车室。  

“进了皇城还要坐车?”谢衍颇为惊讶。  

朱棠溪给他讲解道:  

“这座东廓城,在唐朝属于东宫所在。国朝太祖太宗迁都洛阳之前,把东廓城这边改了。城门改为东华门,文武官员朝会时,都要从这边出入。”  

“都察院衙门,也在东廓城内。百姓告御状的登闻鼓,就悬在东廓城外,御史们坐在衙门里也能听到。”  

“官员若要进皇城办公或上朝,也须在东廓城等候马车。我们这时不用等,到处都是空车,坐最外面那辆便可。”  

谢衍看啥都感觉稀奇,直接把车帘挂起,一路欣赏皇城景色。  

他去过北京故宫,感觉这里比紫禁城大得多。  

穿越者前辈打下的江山啊!  

同为穿越者,咱没那么大的志向,搞搞学术和发明就行了,顺便搞一搞穿越者前辈的曾曾曾曾孙女。  

“那边是翰林院,皇家学会的一些学士,平时便在翰林院里供职。”  

“那边是文渊阁,皇城内的藏书楼之一。”  

“文渊阁旁边是内阁,阁臣和中书舍人便在里面办公。”  

“那边是通政院,亦有官员和中书舍人。”  

“通政院和内阁中间,是正式写圣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