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790【德政】

0790【德政】(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大明洪武七年,西元1132年。  

这年的元宵灯会更加热闹,假日只有七日,灯会却持续了十日。  

二月初三,在群臣的劝阻下,朱国祥正式决定退位,并选定在月底交接大权。  

然后,内阁和礼部开始讨论改元。  

改元要明年元旦才改,但现在就该商量,早点确定下来也省事儿。  

“永乐”肯定不行,太他妈膈应人了。  

第一个用永乐年号的是前凉张重华,而且是“假凉王”时建的年号。  

此人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却沉迷享乐,死后儿子还遭篡权,一堆亲戚杀来杀去,最后被苻坚给灭国了。  

第二个用永乐年号的,是五代张遇贤。  

这位是客家人,吏员出身,自称罗汉转世,在岭南起义造反,一度杀到赣州。最终部将纷纷叛变投靠南唐,张遇贤被押至金陵砍头。  

第三个用永乐年号的,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方腊。  

永乐跟长乐的意思相近。  

长乐王慕容盛,称帝之后第二个年号是长乐。凶残酷烈,滥杀无辜,最后遇刺身亡。  

唐朝还有一位长乐王,是李世民的叔叔。他久在边疆带兵,屡次击败突厥人,被告发阴蓄门客,还结交境外势力,妄图以皇叔身份篡夺侄儿的皇位。被李世民赐死。  

纵观历朝历代年号,比永乐、长乐更烂的实在找不出几個。  

首相翟汝文说:“国号大明,自当景兴。”  

众臣纷纷赞叹,认为“景兴”这个年号不错。  

景,日月之光。  

兴,勃发旺盛。  

景兴,就是大明从此走向兴盛之意。  

其余阁臣,陆陆续续说出几个年号,寓意都非常不错,但远不如“景兴”这般贴切。  

似乎就要定下了。  

朱铭对胡安国说:“你是新任礼部尚书,且代表礼部也出一个。”  

胡安国先向朱铭作揖,又朝翟汝文拱手:  

“太子殿下起兵以来,覆宋、败夏、灭楚、逐金,武功赫赫,当世无两。前宋之时,昏君奸臣当道,太子殿下刚健持道,上疏怒斥六贼,编管桂州不屈。而今大明初兴,正是进取开拓之时,恢复汉唐盛世指日可待。臣请改元——乾道。”  

萧楚附和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好气象!”  

“乾道”年号是真好,再配合《易经》乾卦彖传就更牛逼了。  

意思是天地万物即将走向成熟兴盛,所有事物(包括人民和百业)都能获得自己该有的价值和位置。天下必然变得和谐圆满,万事万物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且,乾道还有万物资始、刚健进取、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稳固持久的意思。  

众臣之前夸赞“景兴”,现在又觉得“乾道”也好。  

就在此时鸿胪寺卿谢克家说:“乾道虽好,西夏国主却已用过了。”  

大臣们一愣,少数人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西夏傀儡皇帝李秉常的年号啊。  

萧楚和胡安国也颇为意外,西夏的乾道年号只用了两年,不翻阅史料他们还真不知道。  

谢克家也是因为执掌鸿胪寺,需要熟悉各国的情况,又曾被扔去翰林院修史,这才记得乾道年号被西夏用过。  

朱铭对“景兴”不太满意,认为过于文绉绉的没气势:“年号之事,你们回去再慢慢想,十一月以前必须敲定,现在还有大半年时间。”  

“是!”  

众臣领命。  

朱铭又说:“年号不能更换频繁,以免纪元之时难以分辨。从今往后,一个大明皇帝,终身只能有一个年号。”  

众臣虽然对此感到惊讶,但也没有反对的理由。  

皇帝不愿瞎折腾,他们能省不少事儿。  

特别是崇尚德政、仁政的官员,更乐于见到这种局面。  

大明开国以来,各种礼仪都写进了《大明律》。  

一是定下简朴的丧葬祭祀风格。  

皇帝的丧期和墓葬,都恢复到宋初,主打一个不扰民。  

二是弱化避讳。  

只要不跟皇帝的名字完全重合,一两个字相同无所谓。  

还有宋徽宗搞出乱七八糟的避讳,比如“龙”之类的,全部从避讳词当中取消。  

朱铭继续说:“大位交接之后,阁部院寺官员职务皆不变动。”  

“太子圣明!”  

众臣齐声呼喊,都彻底放下心来。  

朱铭再说:“我登基之时,并不大赦天下罪犯,但要给天下万民减税。内阁与户部,商讨一个减税方略。记住,商贾的榻税、铺税、过税之类的不能减。”  

这是仁政,必须赞叹,官员们再拜。  

朱铭还在说:“在减税诏书里面,还要写以下内容——”  

“第一,各省全面稳步推行摊丁入亩。”  

“第二,清丈田亩时,鼓励地主到官府自报隐田。自报之人,如果核对无误,前几年的逋赋不再追究。若有隐田被官府查出,不但要补交欠税,还要十倍罚交钱粮!”  

“第三,朝廷会派遣大量御史前往各地巡视税收。除了五代以来就有的定额鼠雀耗,其余折变、面耗、杂派一律取消。这是开国就定下的规矩,可直到去年还有官吏在征收。现在配合吏役改革,基层吏役有了薪俸,绝对不准再滥征杂税!被抓住就是罢官流放,严重者直接砍头!”  

宋朝疯狂加税,从伟大的宋仁宗开始。  

加税的直接结果,从中央统计数据就能看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