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753【塞尔柱来使】

0753【塞尔柱来使】(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北宋穿越指南初来贵宝地0753塞尔柱来使不论是易安居士成为妃子,还是皇帝搞出的炼丹乌龙,都成为东京市民津津乐道的闲聊话题。  

只要皇帝不瞎折腾,无论干出什么事来,老百姓皆喜闻乐见的吃瓜。  

去年息兵,今年也不打仗,这日子过得愈发好了。  

肉眼可见的粮价下跌如今的东京物价,已恢复到宋徽宗登基之前。  

听京中老人讲,粮食还有更便宜的时候。  

就连店铺里干体力活的伙计,都恢复到每月至少两天肉食。老板若是过于吝啬,那是要被戳脊梁骨的,雇员会暗地里消极怠工。  

这源于肉价的持续下跌,而且跟玉米、红薯的推广有关。  

玉米和红薯都是贱粮,人吃了不抗饿。却可以拿来喂猪,再添加红薯藤、豆粕、酒糟等物,养猪的成本相对有所下降。  

此时的东京肉价,羊肉每斤60文,猪肉每斤35文牛肉每斤30文。  

至于牛肉为啥最便宜,那是因为有官方定价。  

30文一斤牛肉,已是大明新朝提高之后的价格。要放在以前的北宋,每斤牛肉最多只能卖20文。  

牛肉一旦超过官府限价,被抓到了问题很严重。  

没有什么别的原因,防止民间故意杀牛卖肉!  

35文一斤的猪肉,只要不是混得太差,东京百姓每月能打好几次牙祭。  

这种情况,也在杭州、广州等大城市出现,就连底层小民也可隔三差五吃肉了。  

但是,全国各地的发展极不平衡,还有大量农民挣扎在温饱线上。  

中枢大臣们久居东京,他们对贫困地区没有直观感受,只知道东京越来越繁华富庶,恢复到北宋极盛之时指日可待。  

有一个算一个,渐渐变得飘起来。  

由于朱国祥非常简朴,大臣们也提倡节俭,最外层穿的都是旧衣裳。  

李邦彦尤其离谱,补丁衣服都穿出来了。  

可是内衬衣物,一个比一个穿得华贵。而且靴子也极为讲究,最近开始流行鹿皮靴,甚至有商贾从金国大量购买鹿皮。  

权贵子女结婚,不敢在东京大肆铺张,却在老家怎么奢侈怎么来。  

但凡有点权势的官员嫁女,陪嫁几千贯属于基本操作。  

要问他们的钱是咋来的?  

当然是祖上数代积攒的,大明新朝怎么可能有贪官!  

哈乃斐派学者艾布·法德勒·起儿漫尼,当他奉塞尔柱苏丹之命,搭乘商船来到广州时,便立即见到这幅“盛世图景”。  

一位广州本地官员,由于在四川做官,恰逢其时早早投靠了新朝,现在已经做到府通判级别。  

他儿子娶妻的迎亲队伍,从邻府坐船一路吹打回广州。  

直接是一個船队,在广州城外登岸,船上陆陆续续下来数百人。就连挑抬各色财货的力夫,都清一色换上崭新丝衣,那是主人家免费给置办的。  

艾布惊骇道:“那些都是国王的随从吗?这里是不是桃花石的王城?”  

商人蒲麻勿解释说:“尊敬伟大的学者,这里是桃花石的广州城,桃花石有很多这样的大城。眼前这支队伍,是有本地富豪结婚,那些穿着丝衣的人,只是富豪家的奴仆而已。”  

“奴仆也能穿丝绸吗?”艾布难以想象。  

蒲麻勿说:“这里遍地都是黄金,河水中流着蜜糖,丝绸只是寻常物品。”  

艾布欲言又止,不知道该怎样评价。  

蒲麻勿见证了李宝收复杭州,他的商船也被李宝征用,作为掩护一起去攻打福州。  

后来,蒲麻勿还跟其他外国海商,一起接到大明皇帝发布的任务:只要带来稀罕有用的农作物种子,获得皇帝认可之后,就能抵扣一部分关税。  

蒲麻勿带来了许多作物,但只有一样得到朱皇帝青睐。  

那就是——胡萝卜!  

他不但被减免部分关税还获得了采购顶级商品的资格。虽然这种资格只有一次,但足足30匹蜀锦,却也让蒲麻勿赚得钵满盆满。  

塞尔柱帝国的贵族们,疯狂抢购蜀锦,最终被献到苏丹面前。  

苏丹特地接见了蒲麻勿,询问许多关于中国的事情,还让哈乃斐派学者艾布到中国造访。  

几十年前,塞尔柱帝国已经四分五裂。  

桑贾尔从一堆竞争者中获胜,顺利夺取苏丹之位。很快,国内和属国叛乱四起,整个帝国陷入分裂战争当中。  

通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手段,桑贾尔重新整合塞尔柱帝国。  

甚至还对外扩张,降服西喀喇汗国,扶立伽色尼国王,今年甚至让东喀喇汗国臣服。  

东喀喇汗国,就是耶律大石即将攻打的地方!  

桑贾尔和耶律大石,接下来几年必有一战。  

桑贾尔苏丹对中国的认识很笼统,他分不清突厥和契丹,把西域当成了中国。  

更不知自己征服的西喀喇汗国,存在大量契丹族士兵。而这些契丹士兵,很快就会让他阴沟里翻船,让耶律大石白捡一个大便宜。  

桑贾尔不断向东扩张,耗尽心血征服喀喇汗国,就是为了重新打通丝绸之路。  

当他听说从海上就能直达中国,而且桃花石之地最富裕的国家叫大明,桑贾尔恨不得立即派遣船队过来贸易。  

可惜,他没有像样的舰队,只能委托商贾进行联络。  

同时派出一位学者,以及十多个护卫,前来跟大明皇帝外交接触。  

“你去打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