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79黄金时代 > 第434章 今夜无人入睡2

第434章 今夜无人入睡2(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香港演艺界人士组织了一个访问团,近日来到京城,其中一部分同胞也在现场…下面我们有请刘德桦先生、张明敏先生!”  

掌声中,二人上台,都穿着一身西装。  

张明敏戴着眼镜,斯斯文文像个知识青年,刘德桦在香港人气高涨,已经有点明星范儿了,二人站在龚雪身侧,龚雪问:“你们在京城待了十来天了,都去什么地方游玩过呢?”  

“故宫啊、长城啊、天安门、十三陵…”  

“最喜欢哪个景点?”  

“我对故宫印象最深刻,我们去的那天刚好下了一场雪,非常非常的漂亮!”  

“长城吧,不到长城非好汉嘛!”  

“哇哦!”  

别说电视机前的观众,就连现场观众都充满好奇,在去年撒切尔访华、香港问题紧张的环境下,一群香港人公开出现在舞台上,这让大家都感到激动。  

领导们也在期待,同时免不了担忧。  

“爷爷,这是香港人啊?”  

“是啊,是我们的香港同胞!”  

胡同的院落里,那位大领导和蔼的为小孙女解答,小孙女又问:“那他们是不是中国人呀?”  

“当然了,香港、台湾、澳门都是我们…”  

说到这,大领导示意了一下,很快,一位秘书走进来。  

“这台晚会有没有请台湾同胞?”  

“没有!”  

“现场有谁在?”  

“朱牧之、吴冷西两位部长!”  

“他们两位老同志亲自坐镇,还是比较放心的…”  

大领导点点头,他这个级别不会过问一台晚会的筹备,但既然在看电视了,对节目编排、立意、政治尺度等等,肯定也会有些疑问。  

侨办、港澳办大院。  

电视机开着,廖公盖着一条毛毯,坐在沙发上已经睡着了。他身体愈发不好,精力很差,秘书轻手轻脚的过来,轻轻把他唤醒。  

“嗯?怎么了?”  

“香港同胞要表演节目了!”  

“哦…唉,我怎么还睡着了…”  

廖公拿热毛巾擦了擦脸,精神精神,目光转向电视机,笑道:“醒的刚好,不然白等了!”  

“哎哎,快来快来,香港人唱歌了!”  

“这都是谁啊,不认得!”  

“那个刘德桦好看!”  

“香港不是说粤语的么?”  

“是啊,所以他们普通话不咋地!”  

全国各地的百姓家里,一台电视机前都坐着好多人,眼下已经是九点多钟,很多地方吃完了团圆饭,乐呵呵、喜洋洋的在看春晚。  

龚雪简单采访了几句,道:“今天为我们带来什么节目呢?”  

“唱一首!”  

“好的,下面请欣赏刘德桦先生、张明敏先生演唱的!”  

镜头一转,对着台下拍手的观众,因为二人要站位。  

舞台太小,唯一的布置就是在后方,左右两侧各搭了一座小桥的布景,二人趁着这几秒钟的时间,各自站上一座桥。  

同时,电视机屏幕上打出名字:  

作词:黄霑(香港)  

作曲:王福龄(香港)  

激昂澎湃的前奏响起,伴随着和声吟唱,镜头切回来,先对准张明敏。  

之前排练的时候,陈奇要求他们把表演融入进去,眼神、面部和肢体动作要相得益彰,只见张明敏表情深沉,开口唱道: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跟着,又对准刘德桦。  

他表演更好一点,而且形体很好,头颈、肩膀、腰板挺的又直又正。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唱到洋装的时候,他一手抚在胸前,意指身上的西装,随即挺起腰板,眼神放远且忧伤,似乎一位身在海外的中华儿女在思念祖国大陆。  

不是红歌,更不是民歌,它本质上是一首港式的爱国主题的流行歌曲。  

歌词直抒胸臆,旋律琅琅上口,而最关键的元素,是它必须由港澳同胞或海外华侨来唱,就像《故乡的云》必须由台湾同胞来唱一样。  

二人边唱,边缓缓的往下走,站在了舞台中央。  

此刻,进入副歌部分,合唱道: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最好的歌曲,一定是返璞归真的,包括爱国歌曲,比如“一条大河波浪宽”,就是最返璞归真的描述。  

其实有很多符号化的表述,但依旧是一首传世经典,要考虑时代特征。  

在80年初,国家一穷二白,香港尚未确定收回,思想混乱,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贫穷而自卑,进而对外面的发达社会产生崇拜…  

而偏偏在此时,有香港同胞站在这里,唱着“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别看它们很大,很恢弘雄伟,其实就像故乡门前的那棵树,就像记忆里的一条小河,就像母亲做的油茶,小时候吃的糖果…就像中国人的那句俗话,叶落归根。  

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论是大陆人还是海外同胞,由于血脉基因而达成了共鸣。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在大年三十,在这个最能代表中国人节日的夜里,粗人听旋律,文化人听内涵,年轻人听流行,老同志听中国苦难,所有能看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