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79黄金时代 > 第280章 金像奖

第280章 金像奖(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民国时期,有一位滇系军阀首领叫唐继尧。  

唐继尧有个孙女,叫唐书璇。  

她在美国学电影,在香港拍了几部片,创办了一本杂志《大特写》,后来这杂志关门了,几个编辑自行创业,又搞了一本杂志叫《电影双周刊》。  

香港的影视报刊数不胜数,《电影双周刊》算比较专业的一个,理论强,关注新浪潮导演,对左派电影的评价也算公允。  

他们今年打算搞一个奖项,名字确定为:香港电影金像奖!  

主奖项五个,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另有十大华语片、十大外语片,共25个奖,当然外语片不会来领奖的,华语片还有可能。  

此刻,编辑部内,一帮编辑正在手写邀请函。  

“首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将于3月9日,在香港艺术中心寿臣剧院举行颁奖典礼…《太极》荣获十大华语片…欢迎莅临…”  

副主编陈柏生写完了一个,忽地抬头,道:“《太极》我直接发给长城好不好?”  

“可以啊,那位陈先生又来香港了,就在长城公司。”  

“你们说左派会来参加么?”  

“你应该问,会有人来参加颁奖礼么!”  

主编舒琪道:“我们要钱没钱,要影响力没影响力,单方面给大家发函,人家肯来就是给面子,不肯来我们也没办法。我只怕到时会场空空荡荡,太过难堪。”  

“放心了,我们采访过那么多电影人,也有三分薄面的。”  

“最起码获奖者得来吧?”  

“许冠文来就最好了!”  

“哈,以许冠文的脾气,他才看不上这种奖!”  

说着又继续写,写了一会,舒琪也犹疑:“如果左派来,右派也来,打架怎么办?”  

“事先沟通啊,公开场合大家互相尊重一下,再说我们的奖项又不分左右,保持态度才能让金像奖长期走下去。”  

“说的容易,我怕那些明星、大导不干啊!比如一部左派电影,找了嘉禾的导演化名来拍,导演得奖了,他敢登台领么?肯定不敢啊!  

那这个奖还有什么意义?”  

大家都沉默,他们弄金像奖只是凭着一股热情,真实操办了才发现困难重重。  

“算了,先把眼前事做好,我们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也得办了!”  

这些邀请函发给了很多公司和电影人。  

《电影双周刊》基本采访过,香港影坛是江湖作风,要体面,要义气——哪怕是表面上的,即便有人不以为然,冲着人情世故,大部分也得来捧捧场。  

除了许冠文这种。  

许冠文收到了信函,毫无兴趣,直接叫来自己的弟弟许冠英,道:“我不愿去,你代我领吧!”  

“哇!最佳男主角伱都不去?”  

许冠英也看了看,羡慕的不得了。  

“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野奖,我去做什么?你去喽!”  

“我去就我去,要是我有这样的机会,我盛装出席啊!”  

许冠英嘟嘟囔囔的收好信函。  

许氏一门四兄弟,文武英杰,许冠文才气逼人,清高自傲,第一代喜剧之王。许冠杰初代粤语歌神,影坛也是大明星。  

二哥许冠武主要做幕后,不掺和这些。  

老三许冠英,长相平平不讨喜,其实成就也不错,只是兄弟光芒太盛,一向被掩盖了。  

酒楼。  

洪金保正带着兄弟们吃喝,席间也说起这事,他的《鬼打鬼》也被选做十大华语片。  

“三毛哥,你去不去?”  

“去啊,人家给我奖,我干嘛不去?再说采访过我的,抹不开情面。”  

“那把我们带去好不好?”  

“一个野奖,你们去干什么?”  

“野奖也是奖啊,见见世面嘛!”  

“好吧好吧,兄弟们一起去!”  

办公室里,陈奇拿着一封邀请函反複观瞧。  

红色的信函,手写字,大意是《太极》荣获十大华语片,请他去参加颁奖礼云云…  

“就这么告诉我获奖了,连点悬念都没有?”他很神奇。  

“我们也是啊,凤凰公司拍的《父子情》,拿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也是直接告诉我们了,邀请我们出席。”傅奇道。  

“太草台班子了,弄个提名环节多好,五个候选人,现场公布获奖者,紧张感和竞技拉满,多有噱头。”  

“奖项初创,哪有那么完善?他们资金肯定也不足,那家剧院规模很小的,不过《电影双周刊》我每期都看,对新浪潮导演非常偏爱,对我们左派作品的评价也颇为公正。  

我们已经决定出席了,你去不去?”  

傅奇问道。  

“您去,那我也去。哎,把刘德桦、刘雪华、阿珍他们也带上,壮壮声势。”  

“可以啊!”  

傅奇没当回事,说完就完了。  

陈奇却有了些思路,香港金像奖自然都知道了,今年才是第一届,早期没什么钱,也没影响力,大家都不重视。  

但它毕竟是香港唯一一个奖,办的多了,圈内人也慢慢认可。  

早期由《电影双周刊》操办的时候,还是有点立场的,经常给左派颁奖,因为左派的文艺片拍得好。  

在90年代初,《电影双周刊》退出,组建了金像奖协会,专门负责这项事务,赞助多了起来,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了华语电影的至高荣誉之一。  

但同时,所谓“本土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