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79黄金时代 > 第929章 1988

第929章 1988(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1988年。  

刘亦菲已经一岁了,范小胖已经七岁了!  

距离80年代终结,还有两年的时间。  

“唉,不知不觉穿来快10年了!”  

1月1日的早上,陈奇赖在床上不起来,忽地回想起多年前在前门箭楼底下卖大碗茶的日子,那时才19岁,竟有恍如隔世之感。  

当初十几个知青,如今不知分散到哪里去了,当然陈奇与大家也不熟,他满打满算就干过一天活。黄占英同志已经执掌着一家公司,干的风生水起,二人都忙,见面次数不多。  

别说黄占英,连大栅栏的老宅他都好久没回去了。  

汪洋老爷子也好久没去探望了。  

“这就是进部的代价,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部即是后退…”  

“叮铃铃!”  

电话铃声打断了他的矫情,拿起来接听,传出江智强的声音:“老板,客人在两小时后到,您要先用早饭么?”  

“送进来吧!”  

不一会,江智强亲自推着餐车进来,陈奇像个高位截瘫的患者,pia在床上吃早餐。江智强见怪不怪,老板上限诸葛亮,下限刘阿斗,浮动非常大。  

“阿强,你跟我多久了?”  

“四年了!”  

“四年了?这么快,你跟着我有什么心得?”  

江智强心里一跳,道:“要说心得非常多,一时半会讲不完。如果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您让我看懂了好莱坞的本质。”  

“哦?什么本质?”  

“好莱坞就是美国最强劲的宣传机器,它把意识形态包装成简单粗暴的商业大片,输送到社会主义阵营之外的任何地方。  

而且好莱坞非常受当下的社会思潮影响,或者说,它本身就是跟随美国政府的政策和社会发展而变化。”  

陈奇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欣慰,果然没有白培养,笑道:“我当初让你做助理,本想让你掌管将来的左派院线,但你哥哥现在做的不错,就没这个必要了。  

你精通外事,又有如此认识,美国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你来坐,怎么样?”  

“老板,我有哪些权限呢?”江智强很冷静的问。  

“我们以后拍的美国片会越来越多,我不可能每一部都亲自来盯着,你要承担这个任务。同时,你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暂定额度为150万美元,15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你自行开发。  

公司在好莱坞的人际关系也交给你维护,可以这样说,除了特殊大事,你是我在美国的全权代表。”  

江智强终于难掩激动,有前面打下的基础,自己担任这个总经理也相当于一方势力,当即表态:“老板,我愿意为您占好地盘,继续开疆拓土!”  

“好!你也要多留意人才,多多吸收进来,比如那个昆汀潜力就不错,要注重培养。”  

“明白!”  

至此,东方公司的子公司,包括传奇影业、金牌唱片、出版公司、焦点音像、王晶工作室、东方戏院,以及交给江智强的这家——涵盖了电影、音乐、漫画、录像带和戏院。  

徐克、林岭东那些人是在银都旗下的。  

一时间,君圣臣贤,同榻而眠。  

下午的时候,有客人来访。  

这位是陈奇主动邀请的,英文名叫霍华德戈德布拉特,中文名叫:葛浩文!  

他年近50,年轻时参军刚好赶上越战,但他没上战场,被派到台湾当了一名通讯官。一到台北,他就请了一位东北人学中文,并且发现自己颇有天赋。  

他在台北待到退伍,又进了台湾师范大学学习,后来回国念研究生、博士,专门研究中国古典、元杂剧和左翼作家的作品。  

1974年他写了一篇博士论文,叫《萧红评传》。76年,出版首部英文的萧红传记,系统梳理了她的生平与创作经历。  

随后,他又翻译了《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作品,使萧红的文学价值被英语世界认知。  

如今呢,葛浩文是美国很有名气的汉学家、翻译家,颇具权威性,后来陆陆续续翻译了莫言、贾平凹、余华等作家的作品。  

“陈奇先生,你好你好!老早就想见你了,可惜没机会,我一天也是贼忙。”  

“哈哈!”  

葛浩文是个很热情的白人,开口就是东北话,陈奇一乐:“您的口音忒地道了!”  

“改不少了!以前我一直觉得我说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都说我有东北口音。”  

“没错,东北人一般都有这种错觉。”  

二人就座,陈奇开门见山:“您是美国最权威的汉学家,感谢您将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读者。我请您来,是想谈谈萧红。”  

“哦?你想了解哪方面?”  

“萧红和她的作品,在西方的知名度高么?”  

“怎么说呢?”  

葛浩文想了想,道:“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西方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正在知道萧红、研究萧红。在有本国译本的国家,萧红是有一定文学地位的,比如日本,日本学者很喜欢萧红的,一直努力推动她的作品走向世界。  

还有德国,德国出版了《中国女作家萧红的三部曲》。  

再有苏联,不少学者在做萧红的研究。  

美国就是我在推动了。总体来说,她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但还不够高。”  

“是这样的…”  

陈奇点点头,道:“世界对中国文学了解不多,我觉得萧红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