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79黄金时代 > 第918章 好消息好消息

第918章 好消息好消息(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雪到半夜停了。  

卧室温暖如春,龚雪还没睡,翻来覆去的收拾行李。  

她穿着一套进口的高档睡衣,要一百多块钱,在大众的认知里不晓得什么外国品牌,  

统一称呼就叫「进口高档」,约合普通职工两个月工资。  

她蹲在地上,臀部勾勒出饱满的曲线,确实比以前丰润了些,但由于之前太瘦,不显得胖,只是刚刚好。  

「小雪?」  

门外传来轻缓的脚步声,母亲先敲了敲,随后才推门而入,道:「都12点了,你怎么还不睡?我看雪不小,你还能走么?」  

「飞机走不了就坐火车,我们时间充裕,没事的。」  

龚雪扣上行李箱,站起身:「壮壮睡了?」  

「刚哄睡,吃了点馄饨积食。说起来这段陪着你吃饭,他都胖了不少。」  

「哎呀!你别说我胖了,我哪里胖?我这是为角色准备的,我拍戏还要化妆呢,到时变成另一个人,你都认不出我来。」  

龚雪跟母亲撒娇,母亲拍了拍她,笑道:「好好,不说。我就是看你从小瘦瘦的,觉得你现在这样挺好。你这次要去多久呀?春节能回来么?」  

「春节肯定能回来,元旦未必了。你让我爸过来吧哎,新闻上说1月1号天安门城楼开放了,你们叫上小陈爸妈,带壮壮去看看。」  

「要花钱么?」  

「当然要的呀!壮壮小孩子不用,大人十块钱。」  

「啥?」  

母亲一惊,道:「我们四个人就要四十块钱?」  

「老外一个人就四十块呢!这叫旅游创汇。」  

如今国家颇为重视旅游,尤其吸引海外游客,明年1月1日会开放天安门城楼,内宾10  

块,外宾40块一一当时故宫门票是5块钱。  

但高价格并未阻挡群众热情,开放首日即有2000人登楼,全年60万人次。  

而说到这儿,龚雪忽地拉开抽屉,把一只准备好的信封摸出来,道:「我这趟出国,  

然后还要拍戏,明年在家时间少。这有一千块钱,就当壮壮的生活费。」  

「这——好吧,我收着。」  

母亲犹豫了一下,还是收下来,反正都是花在外孙子身上,叹道:「生活真不一样了,前些年一块钱都要开花,现在你拿一千块眼晴都不眨。」  

「因为您女婿能挣呀!论个人财产,他全国都数一数二的,而且赚的是美金!」龚雪仰着小脸,骄傲的不得了。  

提起这事,我倒觉得有点奇怪。」  

母亲眉头紧锁,开始给女儿分析:「你看小陈啊,他以前每年回来两次,一次在夏天回家待一个多月,下半年走。年末再回来待两个月,春节之后走。  

今年可不一样,他5月份回来,待几天就走了,还在美国住那么长时间,就像故意往美国跑似的———你说他是不是找了个洋女人?洋女人不得了呀,胸又大,又骚气———」  

「噢呦哟」  

龚雪翻了个白眼,自动切换语言:「姆妈,侬讲啥物事呀?小陈啥宁侬还勿清爽啊?  

疑心病介重好伐,再讲下去我要发火咯!」  

「我勿是为侬好嘛?两家头长远分开放,我担心要出事体呀!」  

「这么晚了,你睡觉吧!走了走了,回屋去吧。」  

她把母亲赶回了次卧,门一关,叉腰叹气。  

其实有时想想,她也难免抱怨,夫妻俩一年见不着几次,但她理解陈奇要干的事业,  

更是少有的理解陈奇「文化出海」概念的人。  

「唉,自己选的男人嘛!」  

次日。  

她会同张艺某一起去了机场,机场早早清完了雪,没有耽搁行程。先到了上海,见了黄宗江以及一位大厨:东林发。  

东林发,今年50岁,江苏海门人。  

师从郭大鎏和萧良初,曾担任中央领导人的的专职厨师,接待过尼克松、里根、田中角荣、西哈努克等等。菜品融粤川沪菜系,尤擅毛氏红烧肉、荷花片皮鸡粒、翡翠凤柳、  

蛤珍珠羹...味溜!  

《人在纽约》便是请他操刀,做手替。  

原本想让他去美国拍几段戏,手续没批,在上海拍完的。但这次赴美,打的是宣传中华美食,促进两国文化交流的旗号,单位就批了。  

「有您在,这次我们就放心了!」  

龚雪与他握手,浅笑盈盈,虽然不是东方公司的人,但自带东方公司形象大使光环,  

帮陈奇维护各方人情往来,作用不小。  

「不敢不敢,能为您和陈奇同志的电影服务,也是我的荣幸。」  

东林发对出国不陌生,70年代在加蓬大使馆工作过几年,问:「我听说,这次去美国要上电视节目?」  

「是的,要展现您的厨艺,还要比较一下传统中餐和美式中餐。」  

「这个政治尺度问题—」  

「友谊第一,留点面子!」龚雪笑道。  

「哦,好好!」  

东林发明白了。  

现阶段从大陆飞美国,只能到旧金山,然后再转去洛杉矶。所以一行人先去了香港,  

打算从香港直接飞洛杉矶。  

没工夫玩耍,龚雪也没通知施楠生等人。  

在香港候机室等待的时候,张艺某低着头双目空空,他非常紧张,不知道《人在纽约》这部处女作会迎来怎样的反响。  

他也听说了,《红高粱》被西影厂拍了,导演是黄建新,摄影顾长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