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山村桃源记 > 清华教授治校历史

清华教授治校历史(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议决各学系的废立与变更;3.议决校内各机关的废立与变更;4.制定校内各种规则;5.委任下列财务、训育、出版、建筑四种常设委员会委员;6.审定预算决算;7.授予学位;8.议决教授、讲师与行政部各主任之任免;9.议决其他重要事项。由此可见,评议会掌控了学校的教育方针和大部分人、财、物之权力。但是,这些职权中的第一、二、三、六项,评议会要征求教授会的意见,如果被教授会以三分之二否决,就要复议。也就是说教授会对评议会的权利是有制衡的。而教授会的职权是:1.选举评议员及教务长;2.审定全校课程;3.议决向评议会建议事件;4.议决其他教务上公共事项;5.讨论决定由评议会以三分之二通过提出对本组织大纲之修正案。此外,各系的主任,也由该系教授、教员于教授中推举,任期二年。甚至出任院长和校长的人选也得事先征询评议会的同意。1926年4月19日晚上,在清华的科学馆212号教室,清华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授会如期举行。到会的教授有47人,占了教授会人数的78,而且发言非常热烈。事后的会议记录上可以看到人们执行民主程序的热情与认真。比如选举教务长的过程。会场上有余日宜教授提出、并获得赵元任教授的附议: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票选时,通过者须超过三分之二多数,而第三次票选半数通过就可以。另有陈福田教授主张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大家都赞成。结果,梅贻琦在第三次投票时获得33票,成为了清华有史以来第一位民主选出的教务长。接下来,评议会和教授会不断开会,设计各学系的设立,选举出系主任,决定课程大纲,台湾学者苏云峰在他的《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中记述这一切时不由叹道:“可见二会成立后,教授们是何等的热心和积极参与校务,且未曾间断。”后人们从当年的另一位清华名教授吴宓留下的日记中,可看到这些名倾一时的中国大牌教授们,包括赵元任、陈寅恪、李济、金岳霖等,如何频繁私下聚会,讨论校务,商量对策,起草宣言。人们常常觉得,但凡是做学问者应该对这些“政治”不感兴趣,其实,当教授们被真正赋予管理责任与权利时,他们的热情超乎人们的想象。两年之后,当罗家伦来执掌清华大学时,清华教授会选举出的教务长是余日宣,而时任物理系主任的叶企孙是评议会的成员之一。“真空”时期:一个个被倒掉的校长们罗家伦带来了国民政府于当年9月5日颁布的《国立清华大学条例》,共31条。这个条例与清华在1926年的《清华学校组织大纲》相比,有了很多修改,教授会和评议会虽然还在,但是权力相对削减,比如教授会原来拥有的选举教务长权、否决评议会决议权、推荐各系教授权和推举系主任权就被删去,而政府主管教育部门和校长的权力却得到加强——实际上国民党何尝不想从教授们手中收回主管学校的权力呢?但是罗家伦马上就感觉到了清华的教授们对这个条例的不满。为减少阻力,取得教授会和评议会的合作,他也作了若干让步,同意重修《国立清华大学条例》,赋予教授们更多的权力。尽管后人对罗家伦批评甚多,但平心而论,在掌管清华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对清华的贡献是世人有目共睹的。他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中国课程的地位;压低洋人的地位;开解女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不遗余力地聘请了一批当时国内外著名学者教授到清华任教;增设地理系和土木工程系,成立文,理,法三个学院等等。历史学家高华曾这样评价罗家伦:“即使是他在清华实施备受批评的‘四化’,即‘廉洁化,学术化,平民化,纪律化’,也不能被一概否定。其中,廉洁化、学术化和平民化都对当时清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有其中的纪律化政治味最浓,有明显为当政者直接服务之目的,而且采取的措施也不妥当,过于激进,招致清华师生的抵触。”高华这样分析罗家伦最终辞职的原因:罗家伦的政治背景过强,他在清华实施的改革也过于突出政治;再者他资历浅,学术上无地位,而且讲话常大言不惭,招来许多非议和反对。1930年5月,国民党发生内讧,冯玉祥,阎锡山对蒋介石开战,汪精卫,阎锡山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蒋介石在北方失势,清华师生趁机掀起“驱罗”运动。5月20日,学生代表大会提出了“请罗家伦自动辞职”的议案,罗氏政治上失去靠山,在校内又得不到拥戴,内外交困中终于辞职而去。在罗家伦之后,清华经历了一年多没有校长的“真空时期”,说它“真空”,并非说它真的没有校长,而是后来的两位校长都不被清华师生所接受,先后被驱走,这一年多管理学校的,实际上就是教授会(及教授会所产生的评议会和校务委员会),直到1931年梅贻琦校长到任。接替罗家伦当清华校长的,是乔万选。他是由正占领北平的阎锡山派来的。说起乔万选,其实也是个出身正路的学者,他是清华1923年毕业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回国后任过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等职。当然,他与阎锡山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不但是阎的老乡,而且也是他的幕僚。清华大学的教授们不喜欢乔万选并非是出于对他个人的什么好恶,而是对政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