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五百二十二章 **欧阳修

五百二十二章 **欧阳修(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一住供精彩。  

这段时间郑朗彻底消失。..  

不能怪郑朗,九月吕夷简亡后不久,大娘病死,临死前看着两个养孙,眼中不知是满足,还是遗憾,郑朗也无奈,崔娴很内疚。除了这一点,大娘临去前很满足的,让郑朗穿了宰相衣冠,扶着她前去丈夫坟墓前拜祭,说了:“官人,妾身不负你所托,朗儿如今是大宋朝的宰相。”  

说着泪如雨下。  

郑朗不知说什么好,难道说大娘,你那种教育方法是不对的。  

拜祭回去,便去世了。  

小时候大娘给了太多太多的温暖,郑朗傻了,几乎一个多月都没有回过气,二娘再次病重,腊月去世。没有办法,这时代医疗条件太差,到了年老,若身体不健康,生一场大病便会有生命危险。还算郑家条件好,再加上有几个姐妹相伴,否则前两年生病,两个娘娘就会有危险。郑朗受此打击,连朝廷与西夏怎么谈判的都没有心思关心。  

郑朗孝顺天下有名,若大的宰相,大娘在皇宫门口就有龙头拐杖狠揍,还笑脸相迎。  

也很正常,作为一个有名的儒者,不孝怎么可能?  

两个娘娘先后去世,遭此打击,谁去烦扰他?  

直到第二天春天,郑朗渐渐醒过神,依然萎靡不振,懒散地在学生时恒的帮助下,撰写了格物与算术两本书,算术讲了一些浅显的代数与几何理论,大约相当于后世初二,甚至不到初三的知识。但在这时代,已经是一个了不起,巨大的成就。格物笼统地讲了一些地质学,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浅显。郑朗写了初稿,让时恒注解,他又修了修改。特别是物理化学。必须使用这时代的名词,还要冠以儒家阴阳大义,便于流通推广。这是儒家的学问,不是杂家之学。学的人多。  

到了七月,这两本书交给赵祯,如何处理,郑朗不管了。  

时至八月,天气转凉。  

樊月儿来到郑州。  

来了好几次,二娘病重时来过。后来也来过。她不是正妻,倒不用避嫌,外人也没有议论郑朗与她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若发生,早就发生了。相反事情真相传出去,天下人为之敬重。  

第一次纳妾时拒之,要去西北,兵战凶危,自身有危险。而且有将士牺牲。此时不应纳妾贺喜。第二次是回京,国家凋零,百姓民不聊生,于是准备去年秋后国家回过气纳进门,没有想到家中母亲去世。  

大家啼笑皆非,皆认为樊家小娘命不好。  

虽纳妾,但郑家的妾地位很高,似乎从郑父流传下来的传统。小妾也是家人,到了郑朗手中亦是如此。樊家小娘进郑家也不算委屈。好是好,临门一脚踹不进去…  

大半年过去,郑朗脸上未出现一点笑容。  

这么长时间来,几乎将家人吓坏了,连时恒调皮捣蛋的小姨都不敢在郑朗面前谈笑。这是一种宅的表现,但别人不知道。却加敬重。  

坐下来,喝了一口茶,樊月儿幸灾乐祸地说:“那个欧阳修出了事。”  

这次很悲催的,欧阳修。  

欧阳修有一个妹妹,嫁给张龟正,张龟正在娶欧阳氏之前已娶了一个妻,死后留下一个女儿,欧阳氏便将她放在身边哺养。但不久后张龟正也死了,妹妹无所依,欧阳修看到妹妹可怜,将妹妹接到身边,连带着这个张氏,此时张氏正好七岁。这是一个很巧妙的年龄。长大成人,欧阳修将张氏嫁给族兄之欧阳晟。  

本来很好的一门亲事,结果欧阳晟大约性功能不济,张氏与家中仆人陈谏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事发,张氏与陈谏被拘于开封府。正好开封府尹杨日严以前守益州时,欧阳修曾论其贪墨恣为,没有那么恶劣,但以前在成都做官做得是不大好,可后来再度前去四川为官,却是良吏,属于那种先平庸后有作为的官员。而不象某些官员先有作为,越做到后来越坠落。  

欧阳修进谏肯定有些夸张,杨日严心中不,听说与欧阳修有些关系,便用了严刑,一拷打,却没有想到打出一件事,张氏招供出,她在未嫁之前,与欧阳修有染。  

问题严重了,虽没有血缘关系,张氏终是欧阳修的外甥女,谏官钱明逸立即上奏弹劾欧阳修。赵祯一听悖然大怒,派人将欧阳修抓起来,派户部判官苏安世与内宦王昭明审讯此案,这是贾昌朝的刻意安排。去年欧阳修前去河北,朝廷诏王昭明同行,欧阳修素来看不起宦官,说了一句,我这样的人不会与宦官同行,如跟他一起去,我会觉得羞愧,脸上无光。  

贾昌朝心里面逐磨,连郑朗那样的人物,都没有瞧不起王昭明,你算什么东东,王昭明一定会怀恨在心。这就是做事风格的问题,郑朗犯得着偏去招惹这些太监吗?  

这次王昭明忽然聪明起来,对苏安世说道:”我在官家左右,听官家三天两头说起欧阳修,如今复勘案牍只迎合宰相的意思,将大罪加于欧阳修之身,恐他日性命难保。”  

苏安世一听害怕,这朝堂上乌七八糟的,天知道欧阳修会不会东山再起,在他复勘之前还有一份供词,是审问官孙揆主审的,开始问通奸案,问到后张氏熬不住刑具,说与欧阳修有关系,孙揆吓得几乎到昏倒,不敢问下去,就此写了一份供状。苏安世又问,这一回张氏交待得清楚。可一听王昭明这样说,不敢拿自己的复勘与孙揆原案换,只好上奏说欧阳修用张家的资产购买田产。但也能说得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