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斜风 > 第一百六十六章阳谋

第一百六十六章阳谋(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第一百六十六章阳谋柳畅这是从善如流:“不知高先生有何可以指点于柳畅,柳畅一定洗耳恭听!”  

对于高梁材来说,柳畅那句“暂以台州知府名义行事”让他欣喜若狂,他宦海沉浮十几年,始终局限于知县这个格局,始终不能再进一步。  

他原来是监生,因在三元里组织抗英有功,被特功保举,分发浙江改任知县,虽然颇有政声,但是朝中既无强援,又欠功名在身,始终只在知县里转来转去。  

原本在高梁材心中,他这一生就要在知县任上终老一生了,但是从贼半日,就变身成台州知府。  

他也知道这个台州知府,未必比现在这个黄岩知县畅快多少,这是柳畅把他架空的手段,但是不管怎么样,奋斗十几年的梦想一朝实现,怎么能不让他心潮激荡。  

何况现在这个台州知府虽然是虚职,但是让柳畅夺取了全台州,说不定就变成了实职,以柳畅所率虹军的战斗力,若不是让他们夺取了全浙江甚至全国,那时候自己这个第一个从龙的清朝地方官员,不知道是怎么一般飞黄腾达。  

他想得极美,只是先得把他的计划说出来:“检点可知这黄岩城可是黄岩镇的驻地!”  

“没错!”柳畅早就知道这一点:“有什么地方可以下手!”  

“黄岩县城既是黄岩镇驻所所在,那总兵陈世忠现在何处?”  

“陈世忠?他跑了还是被我们抓住了?”柳畅首先询问石汀兰:“有消息没有?”  

石汀兰的记忆力非常惊人,她第一时间就告诉柳畅:“俘虏里没有这个人,也没听说有哪个营头击毙了陈世忠了!”  

高梁材对于陈世忠扔下自己逃跑那是恨之入骨,何况陈世忠前头还是口口声声说是要收复城头,回头就坑了高知县一把。因此他提出了关健的一点:“总兵未得上谕不得抛弃自己驻地,今日陈总兵弃城而走,是何等大罪,所以若是让他率兵来收复黄岩县城,检点可有几成胜算?”  

“十成!”柳畅回答得很干脆:“十成胜算!”  

如果打攻城战斗或是反游击战斗,柳畅手下这些营头或许会吃些亏。但是寻找与清军野战的机会,那虹军各营是压倒性的优势,说句夸张的话,光拉一个龙枪营出来,也能在野战消灭中清军几个步营。  

“那现在陈总兵既然失了驻所,那该去哪里?”  

“出海?”柳畅有点怀疑陈世忠是不是出海了,黄岩镇靠海最多水师:“若是出了海,那收拾起来可不方便!”  

“不是出海,陈总兵是朝北走了!”高梁材当即告诉柳畅:“他去了府城!”  

府城便是临海,一听到是临海。柳畅就来了兴趣:“台州协?”  

台州协是黄岩镇的下属,共有城守三营,主力驻扎于临海府城,而现在他看到了机会:“怎么把他逼出来?”  

“陈总兵北去府城,可是张府台未必肯开城让他进去!”高梁材很清楚这些清朝官场体制运作的细节:“若是把陈世忠放进府城去,就是要与陈总兵一块承担黄岩失守、不经激战弃城而走的责任了。”  

一听到这一点,柳畅就觉得有机可乘:“你是说?”  

“我给张府台与陈总兵来上一封告急文书,就说本府仍在黄岩城内坚守不退。只要检点把黄岩县城封冇锁好,陈总兵虽然弃城而走,但是不得不杀回黄岩来!”  

好毒的一道毒计!即使陈世忠知道这是一条死路,也不得不带兵杀回黄岩城来!  

黄岩县城正是黄岩镇的驻地,他堂堂总兵大人。不经一场恶战,弃城而走,反倒是文官的黄岩知县高梁材仍在县城死守不退,在这种情形之下,张知府岂肯让他入城,一起承担这个天大的责任。  

而陈世忠身为黄岩镇总兵,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集结兵马杀回黄岩求援仍在城内坚守之中的高梁材之外。别无,可是他手中除了一些黄岩县城逃出去的溃兵败勇之外,可以就近调动的兵力只有台州协城守三营与更在北方的宁海营。  

“只是高知府这封书信,张知府与陈总兵信得过吗?”  

说起这事非常不合情理,贼兵入境,总兵丢下驻所弃城而走,身边只有百八十名残兵。反倒是身为文官的高梁材率领几百名广勇、土勇、台勇居然在城墙失守的情况下,居然把黄岩县衙守住了。  

高梁材很喜欢“高知府”这个称呼,他也开始改变自己的自称了:“本府这就用给他们写去血书一封,检点这边可有鸡羊?我怕是没这么多血,我的字迹纵然陈总兵不识。张知府总识得!何况这消息纵然有虚假,但是这等形势下。张知府敢让陈世忠入城,陈世忠敢不出兵?”  

这可以说是典型的阳谋!  

既便黄岩县城已经失陷,但是陈世忠身为一镇总兵,已经处于进退无门的地步,进而台州知府与临海知县拒绝他入城,退则是黄岩县城失守,他抛下驻所与黄岩知县率先不战而走,在这种情况下,他除了纠合人马返身一战,那就没有别的造择。  

可是他统率的台州协三营,或许还要增加匆忙赶来的宁海营,可以说是整个台州府唯一残破的绿营部队,如果这支部队再被柳畅的虹军击破,那么台州府的防务只能完全交给新起的民团与外来的援军。  

因此一想到这一点,柳畅就暗夸高梁材这手妙策:“此策如若得手,那我兵可以直入临海,那高知府这个知府可以名符其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