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人,得加钱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同清狗拼了

第三百六十四章 同清狗拼了(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清军的炮击的确是史无前例的好,因为总理大臣命人抬了十几箱银子搁在阵前。  

只要命中城头,一炮就给五两,当场打,当场兑现。  

还是总理大人亲手发钱,童叟无欺,半点漂没都没有。  

小佛朗机炮组的额达小组开了五炮,炮炮命中城头,该炮组连同额达在内共五人,当人均分得五两。  

照这情形下去,药子打光他们小组至少每人能分三十两,而八旗兵的丁俸不过一年33两,这炮能不能打?要不要卖力打?  

不过连打了五炮,额达小组就暂停了开炮,没办法,炮管烫人需要凉一会。  

趁炮管冷却的机会,额达赶紧过去领银子。  

“打五炮,五炮皆中?”  

贾六惊讶的看着额达和他身后的副炮手、辅炮手,确认战绩属实,高兴的就从银箱中拿出五锭五两重的元宝塞在额达等人手中。  

“好,干的不错,再接再励,多命中多得赏,回京后给老婆孩子多割点肉,多扯点布,没老婆孩子的给未过门的媳妇打对银手镯也是好的。”  

总理大人的鼓励让额达等人激动万分,望着手中的银元宝,看着比他们还开心的总理大人,一个个也是兴奋连连。  

命中就有赏银,现打现发,极大的刺激了炮兵,也极大提高了命中率。  

往常开炮,药子一装,火把一点,中不中全看老天爷,这回是炮组的正副炮手全趴在那瞄来瞄去,所有人都喊好后才点,又不是打的会飞会走的东西,那炮能不准么!  

真是跟着贾总理,不发都难。  

贾六这边不住的往外发钱,他不是怕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他眼皮底下弄虚做假,而是实在是享受给人发钱的感觉。  

那滋味,飘飘然,比弄婆娘还带劲。  

一边发钱,一边悄悄叮嘱狗头梵伟:“五炮三中者,都给我记下来,回头全部调入常威军。”  

“是,大人。”  

梵伟犹豫一下,低声询问是只记汉军出身的,还是满蒙汉都记。  

“都记,都记。我常威军看的是业务熟不熟,不是看他们的出身。真要看出身的话,你这教匪我早让人砍了。”  

贾六一脸笑眯眯。  

他用人,本来就不看出身。  

清军炮打的准,那城中的常胜军可是惨了。  

眼瞅着周围同伴刚才还好好的,突然一个眨眼就被炮子打死,胆小的当时就哭了。  

阳谷县农民武大本来是撅着屁股紧贴城墙趴着的,没想边上的邻居谷二被掉落的炮弹砸了个透心凉,吓得他哇的一声尖叫下意识朝边上跑去。  

结果一块从墙上弹射的砖块一下打在他脸上,削去好大一块皮不说,还砸掉他两颗门牙,疼得他一边喊一边撕块布捂在脸上。  

心里悔得跟什么似的。  

早知道官军来真的,就别掉进钱眼因为舍不得一百文就窝在城中,这下好了,钱虽然还在,可自个的命眼看就要没了。  

吐出嘴里的血水后,不远处又是一颗铁球落下,狠狠砸在地面的瞬间又跳了起来,不偏不倚的砸在一名正在喝喊部下不要乱跑的头目背上,当场将这头目的脊梁骨给砸断。  

城外清军的火炮跟不要钱似的拼命往城中打。  

一颗铁球余势未消,再跳一下,重重地砸在一名头裹白巾的士卒脑袋上,瞬间镶嵌入他的头内,脑浆流了一地。  

一颗铁球也不知如何弹跳,竟然直接从一个吓呆了跪在那的常胜军肚子中穿过,瞬间带走所有血肉骨头,露出一个空荡荡的大圆洞“噗哧噗哧”的冒着鲜血。  

城墙上,遍是血泊,尸体连同断臂残肢,散得到处都是,有些地段由于血流得太多,人走在上面都打滑。  

城外,“呜呜”的号角声响起,清军要攻城了。  

“冲,一个长毛人头赏五两!”  

主动请缨协同直隶兵一起攻城的参赞大臣、御前二等侍卫英济图将辫子往脖间一盘,挥刀带着部下八旗兵向城墙扑去。  

直隶兵也在总兵万朝兴、副将玛尔清阿的带领下喝吼着,如潮水一般向城墙冲去。  

有扛云梯的,有推盾车的,有推高脚楼的。  

典型的冷兵器攻城手段。  

其它各门也在收到信号后开始攀城。  

一直在密切注意战况的贾六从千里镜中,发现有一支白布裹头的常胜军从新城冲出,看样子是奉王伦之命增援旧城的。  

“你们那教主也不尽是痴愚之人。”  

放下千里镜,贾六有些不放心的问梵伟:“东门的确是王经隆在守?”  

得到肯定答复后,方才点了点头。  

远处突然传来“轰”的一声巨响,比之清军的劈山炮、小佛朗机还要响。  

贾六一惊,抬头望去,视线中一根粗大的炮管从城墙上腾空而起,继而斜着从空中掉落。  

却是常胜军动用了那四门有一百多岁的老爷炮,结果不知道是药子装多了还是老爷炮年纪太大,一点火炮弹没打出去,炮管倒是被掀了起来,砸死了几名常胜军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炮手。  

见大炮不能用,守卫临清旧城的常胜军元帅王经隆却没有放弃旧城的意思,而是领着嫡系教兵开始往城外放箭,试图将攻城的清军击退。  

只是常胜军的弓弩是缴获自山东绿营,数量不多,质量也不行,且军中没有专门训练的弓箭手,因此面对清军蜂涌进攻,无法居高临下凭借箭雨大规模射杀清兵。  

付出数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