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人,得加钱 > 第三百二十五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

第三百二十五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孝陵里面难道是衣冠冢?  

顺治真的圆寂在五台山?  

还是亲征郑成功被明军火炮打死的?  

历史迷团,迫切需要一个真相。  

人死,把真相带入地底下,对后世子孙,对历史学界,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贾六第一次发现自己对探寻历史真相竟有如此强烈的渴望。  

顺治的死亡真相,康熙脸上有没有麻子,雍正的脑袋是不是完整...  

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回京去了内务府。  

首先去的是营造司,他这回递交的景陵几处修缮工程的主管单位就是营造司。  

内务府是正二品单位,下面的有司、院、处等机构。  

相当于部、局、处、科。  

各司郎中是四品官,由于内务府性质同外朝不同,因此内务府大小单位的官员基本都是上三旗包衣出身。  

贾六是正三品的总管大臣,职衔比司长大得多,奈何他的单位景陵属内务府管的下级单位,哪怕人家营造司的郎中官比他小,但就卡着他这三品总管大臣的脖子。  

为了工程能够立项,能够顺利拿到工程款,贾六随身带了几千两银票,如果有必要,还得请人家去玉春楼潇洒一下。  

这种事情,不需要别人指点。  

都是应该的。  

人家不收可以,但你贾总管不能不送。  

态度,决定一切。  

巧的是,营造司的郎中就是当初带人护送贾六上任的秦德。  

由于知道眼下朝廷最红的和大人,同这位获罪发往景陵的贾总管关系不错,秦德肯定不能为难贾总管。  

贾六递交的修缮工程有三处。  

第一处就是牌楼门重建,原因是牌楼地基由于渗水严重导致一边高,一边低。  

牌楼是圣祖仁皇帝坟头的形象工程,一边高来一边低,还得了?  

预算造价不高,一万七千两。  

之所以将这牌楼工程做为上任第一件实事,也是给朝廷打个景陵渗水严重的预防针。  

后面再奏地宫渗水,就不会显得突兀。  

第二处是下马碑处至神道门碑处的道路需要维修。  

原因是日久失修,很多石板都已松动,一到下雨天就积水严重。  

预算造价三万二千两。  

第三处才是总管衙门维修。  

里里外外重新翻建,预算五万两。  

三个工程总造价款九万九千两,一点也不多。  

“要是司里有困难,我那个总管衙门倒是可以拖一拖...”  

贾六也不为难人家秦司长,意思如果营造司今年预算有限的话,就把牌楼和道路两项重点工程批一下,等后面司里有了预算再说总管衙门的事。  

真能把前面两个工程批了,款子也拨了,拿个几千两搞一搞就差不多了,余下来的不仅能把他贾总管的衙门修气派,还能顺带给守陵官兵改善一下生活环境。  

不管在哪当官,贾六的宗旨就是尽可能的拉所有人都下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说话间,一千两银票就直接放进人家秦司长抽屉里了。  

“贾大人,这如何使得!”  

秦司长当然拒绝贾总管的“贿赂”,双方来回推了几次,那银票最终还是躺在了司长大人的抽屉中。  

“按理不该收大人的钱,可这钱我要不收,大人肯定不放心,以为下官不把大人的事放在心上...”  

不愧是镶黄旗包衣出身,话说的就让人觉得好听,有理有据。  

也直接把态度表明,就是这三个工程营造司都可以批,问题是批是能批,但这工程造价银得贾大人再跑一趟。  

贾六以是为要跑分管营造司的内务府总管大臣那边,没想人秦德却说那四位谁也不必跑,直接去找和大人就行。  

原因是现在内务府的银库是和大人管着。  

“和大人不松口,就是总管大臣批了,那银子也出不来。所以大人不如直接找和大人,省得再花冤枉钱。”  

得了秦司长提点,贾六当然不肯再花冤枉钱了,于是直接去找和珅。  

和珅现在是军机处行走、正蓝旗满洲副都统、户部右侍郎,分管内务府广储司。  

四个单位,和珅都有办公室,但他一般只在广储司银库办公。  

因为和珅很清楚这个地方才是他的命根子。  

贾六运气真不错,和珅这会就在广储司银库盘账。  

东阁贤弟的到来,让和珅大为高兴,将事情交待给手下后,拉着贾六就到他的办公室喝茶。  

贾六注意到,广储司的人把一箱箱银子正往库里抬,那银箱多的都数不过来,怕是得有上百万两。  

寻思是不是桂林把金川的议罪银解上来了。  

甭管什么年头,有钱才好搞工程。  

库里有钱,和珅跟他关系又这么铁,三大工程多半没有问题。  

落座之后,和珅却是真心感谢起东阁贤弟来了。  

说自打皇上将议罪银和广储司银库交给他办理之后,京里连同地方就开始源源不断往内库送银子。  

就昨天,皇上就收到各地臣工情愿罚银的折子十几道。  

浙江巡抚三宝任内未行奏参,情愿罚银十万两。  

两广总督李侍尧因广东盐桉不实,情愿罚银十万两。  

山东巡抚国泰自承接造办事务未能按限完纳,情愿罚银十四万两。  

苏州织造、两淮盐政全德因为收受贿赂被御史揭发,立即上折子愿交议罪银十九万两。  

杭州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