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连中三元(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新科进士、藩夷使节在礼官的引导下依次进入午门。文官和新科进士从左掖门进入,武官和外臣从右掖门进入。
百官今日穿的是朝服朝冠,已经不是常服。文官最前的是胡子花白的首辅申时行,武官最前面的是冠带辉煌的英国公。外臣队伍最前面的是朝鲜使臣。
而朱寅等新科进士,穿的是统一的贡士儒服。
年仅十二岁的朱寅,赫然在新科进士的最前,引领着新科进士前进,十分引人注目。
众人进入恢弘的紫禁城,先在金水桥之南的广场整队。
但见御道两边仪仗密布,侍卫林立,令人心生凛然。
“啪!啪啪!”
静鞭鸣响之间,众人依次度过金水桥,来到皇极殿外,再分为两队,绕开皇极殿,前往后面的中极殿(华盖殿)。
然后,三千人全部聚集在中极殿前。一个个手持簿子和毛笔的纠察御史冷着脸检查风纪,整肃队列和秩序。
人群分为东西两个长长的队列,站立在御道两侧。
殿门上廊之内,早已经设置好了天子御门听政的金台(御座),钟鼓司和教坊司的乐队分列御阶两侧。
殿陛门之间,环立甲衣鲜明、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手持斧钺、金瓜、锤等仪仗。
两边广场侧廊之前,静立着仙鹤、仗马、白象、狮虎等仪仗野兽。
此时现场光是乐队,就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
北京三月的湛蓝天空下,中极殿显得格外堂皇,盛大场景犹如一副壮美历史画卷。
鸿胪寺官员站在丹墀下,高声唱道:“传胪大典已备,内外臣工入朝,恭请皇帝陛下升殿!”
“啪!啪!”静鞭一响,大汉将军就高声喊道:
“恭请皇帝陛下升殿!”
“恭请皇帝陛下升殿...”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传入后面的谨身殿。此时皇帝就在谨身殿。
两廊下的编钟、编罄、钙、、篪、等古乐也悠悠鸣奏,金声玉振,八音共鸣。
谨身殿方向,皇帝的卤簿大乐也奏响了,越来越近,皇帝的法驾卤簿终于驾临中极殿。
卤簿法驾的仪仗有数百人之多,光是卤簿大乐的乐师就有上百人。
皇帝的玉辂沿着御道,稳稳停在丹墀之下。
这一次皇帝终于给了面子,他来了。
接着,身穿冠冕礼服,方脸大耳的万历皇帝在内的搀扶下走出玉辂,在典雅庄严的鼓乐声中,被众星捧月般踏上御道。
锦衣卫、女官手持伞盖、团扇扈从而行。
此时因为天子升坐,丹陛大乐又奏《万岁乐》。十分典雅古朴。
教坊司歌者按照礼仪,一起歌其辞曰:
“...启圣皇,龙飞天位,九州四海重华日,大明朝,万万世,天回北极云成瑞...九垓八极乐雍熙...启明堂,吾皇有道...”
天子在乐章声中,步步升阶的走上丹墀,缓缓端坐殿门上的金台,坐北朝南,高高在上的俯视整个人群。
等到皇帝升坐已毕,静鞭再次鸣响,鸿胪寺官高声唱道:
“群臣入班!”
“拜!一叩首!”“
所有人一起面向皇帝,匍匐下拜。
鸿胪寺官再唱:“兴...舞蹈...拜...再叩首...”
群臣随着指挥跪拜舞蹈,丹陛大乐又换了《朝天子》。
朱寅虽然极不情愿,也只能根据之前礼部教授的礼仪,随着人群一起跪拜,舞蹈。
反正万历以后几乎都不参加朝会了,也跪不了几次。
等到结束跪拜礼,直到此时朱寅才看到万历皇帝。
不到三十岁,就这么胖了吗虽然隔得比较远,但朱寅视力极好,比一般人强,勉强能看清冕旒之后的万历相貌。
平心而论,万历的长相还算体面,雍容华贵、慈眉善目的一脸福相,但有点像富态老妇,难怪郑贵妃戏称他为“老嬷嬷”。
和李渊一样,婆婆脸其实也是男子贵相。
朱寅忽然想起,历史上的万历十七年,万历拒绝参加传胪大典。导致传胪大典草草收场。
可是今日,万历居然出现在传胪大典之上。
不容易啊,难为他今天勤快。
这是蝴蝶效应开始起作用了等到皇帝驾临中极殿,礼部官员将黄榜置于御案,让皇帝御览。
这位万历爷直到此时,才看清自己之前点的三鼎甲是谁。
今日是传胪大典,他身穿隆重典雅的冠冕,端坐在金台之上,身子是不能乱动的。可是等他看到状元的名字,身子还是有点夸张的往前一,十二条冕旒猛地一晃。
这个动作,似乎是要看清状元的名字。
显然,万历爷看到状元的名字,多少有点惊讶。
朱寅清清楚楚的捕捉到,皇帝的表情出现了变化。但是很快,皇帝又坐直了身子,肃然不动。
朱寅知道万历和文臣的关系开始恶化,越来越懒政了。他今年元旦拒绝参加大朝会,本来这次传胪大典也拒绝参加。从此三十年不上朝,不祭天、不祭庙、不讲...
此时的万历坐在金台上,犹如木偶一般,既不说话,也没有其他动作。
好像他的出现,只是这个传胪大典的形式。
朱寅知道,不是程序必须如此,是万历不想说话,懒得说话了。
很快,礼部宣旨之后,传胪官就开始正式传胪。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传胪官手中的传胪
百官今日穿的是朝服朝冠,已经不是常服。文官最前的是胡子花白的首辅申时行,武官最前面的是冠带辉煌的英国公。外臣队伍最前面的是朝鲜使臣。
而朱寅等新科进士,穿的是统一的贡士儒服。
年仅十二岁的朱寅,赫然在新科进士的最前,引领着新科进士前进,十分引人注目。
众人进入恢弘的紫禁城,先在金水桥之南的广场整队。
但见御道两边仪仗密布,侍卫林立,令人心生凛然。
“啪!啪啪!”
静鞭鸣响之间,众人依次度过金水桥,来到皇极殿外,再分为两队,绕开皇极殿,前往后面的中极殿(华盖殿)。
然后,三千人全部聚集在中极殿前。一个个手持簿子和毛笔的纠察御史冷着脸检查风纪,整肃队列和秩序。
人群分为东西两个长长的队列,站立在御道两侧。
殿门上廊之内,早已经设置好了天子御门听政的金台(御座),钟鼓司和教坊司的乐队分列御阶两侧。
殿陛门之间,环立甲衣鲜明、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手持斧钺、金瓜、锤等仪仗。
两边广场侧廊之前,静立着仙鹤、仗马、白象、狮虎等仪仗野兽。
此时现场光是乐队,就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
北京三月的湛蓝天空下,中极殿显得格外堂皇,盛大场景犹如一副壮美历史画卷。
鸿胪寺官员站在丹墀下,高声唱道:“传胪大典已备,内外臣工入朝,恭请皇帝陛下升殿!”
“啪!啪!”静鞭一响,大汉将军就高声喊道:
“恭请皇帝陛下升殿!”
“恭请皇帝陛下升殿...”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传入后面的谨身殿。此时皇帝就在谨身殿。
两廊下的编钟、编罄、钙、、篪、等古乐也悠悠鸣奏,金声玉振,八音共鸣。
谨身殿方向,皇帝的卤簿大乐也奏响了,越来越近,皇帝的法驾卤簿终于驾临中极殿。
卤簿法驾的仪仗有数百人之多,光是卤簿大乐的乐师就有上百人。
皇帝的玉辂沿着御道,稳稳停在丹墀之下。
这一次皇帝终于给了面子,他来了。
接着,身穿冠冕礼服,方脸大耳的万历皇帝在内的搀扶下走出玉辂,在典雅庄严的鼓乐声中,被众星捧月般踏上御道。
锦衣卫、女官手持伞盖、团扇扈从而行。
此时因为天子升坐,丹陛大乐又奏《万岁乐》。十分典雅古朴。
教坊司歌者按照礼仪,一起歌其辞曰:
“...启圣皇,龙飞天位,九州四海重华日,大明朝,万万世,天回北极云成瑞...九垓八极乐雍熙...启明堂,吾皇有道...”
天子在乐章声中,步步升阶的走上丹墀,缓缓端坐殿门上的金台,坐北朝南,高高在上的俯视整个人群。
等到皇帝升坐已毕,静鞭再次鸣响,鸿胪寺官高声唱道:
“群臣入班!”
“拜!一叩首!”“
所有人一起面向皇帝,匍匐下拜。
鸿胪寺官再唱:“兴...舞蹈...拜...再叩首...”
群臣随着指挥跪拜舞蹈,丹陛大乐又换了《朝天子》。
朱寅虽然极不情愿,也只能根据之前礼部教授的礼仪,随着人群一起跪拜,舞蹈。
反正万历以后几乎都不参加朝会了,也跪不了几次。
等到结束跪拜礼,直到此时朱寅才看到万历皇帝。
不到三十岁,就这么胖了吗虽然隔得比较远,但朱寅视力极好,比一般人强,勉强能看清冕旒之后的万历相貌。
平心而论,万历的长相还算体面,雍容华贵、慈眉善目的一脸福相,但有点像富态老妇,难怪郑贵妃戏称他为“老嬷嬷”。
和李渊一样,婆婆脸其实也是男子贵相。
朱寅忽然想起,历史上的万历十七年,万历拒绝参加传胪大典。导致传胪大典草草收场。
可是今日,万历居然出现在传胪大典之上。
不容易啊,难为他今天勤快。
这是蝴蝶效应开始起作用了等到皇帝驾临中极殿,礼部官员将黄榜置于御案,让皇帝御览。
这位万历爷直到此时,才看清自己之前点的三鼎甲是谁。
今日是传胪大典,他身穿隆重典雅的冠冕,端坐在金台之上,身子是不能乱动的。可是等他看到状元的名字,身子还是有点夸张的往前一,十二条冕旒猛地一晃。
这个动作,似乎是要看清状元的名字。
显然,万历爷看到状元的名字,多少有点惊讶。
朱寅清清楚楚的捕捉到,皇帝的表情出现了变化。但是很快,皇帝又坐直了身子,肃然不动。
朱寅知道万历和文臣的关系开始恶化,越来越懒政了。他今年元旦拒绝参加大朝会,本来这次传胪大典也拒绝参加。从此三十年不上朝,不祭天、不祭庙、不讲...
此时的万历坐在金台上,犹如木偶一般,既不说话,也没有其他动作。
好像他的出现,只是这个传胪大典的形式。
朱寅知道,不是程序必须如此,是万历不想说话,懒得说话了。
很快,礼部宣旨之后,传胪官就开始正式传胪。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传胪官手中的传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