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磨镜客(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破天荒的用关中方言道:“也是哈。你这小嘎儿,鬼头蛤蟆眼的忒蝎虎,额竟是白担心哩。
她忽然指着明月,“小老虎,你不是会写诗么今夜十五,给我写诗一首,专门送给我。”
这既是对之前朱寅不听她念经的惩罚,也是想要朱寅为她写首诗。
她说完这些,又不放心的说道:“必须原创,不能拿古人的诗敷衍我。姐读书很多,不要骗我。”
朱寅想了想,在凭栏前轻轻踱步。
宁采薇呵呵一笑,抱着胳膊,数道:“一步,二步...”
朱寅踱到七步时,既开口吟道:
圆月知卿意,今夜照何人。
相思若烟草,一夕白发青。
脉脉上朱楼,亭亭立空庭。
何必十日饮,唯有今宵明。
盈盈解颐花,幽幽玲珑心。
到底与众殊,冰雪定盘星。
宁采薇听完,有点没心没肺的说道:“好诗诗,听不太懂,挺押韵的,知道是夸我。
搞了半天,我是对牛弹琴了只听出我是在夸你,你听出我诗中的匠心和诗意吗宁采薇却是高兴了,她说完打个哈欠,“困了,觉觉吧。”
“唉,万历十五年的中秋,就这么过了啊。”
第二天大早,朱寅就准备刺探玉阁的情报了。
朱寅自信,最多七八天,他就有办法搞到玉阁的机密情报。
只是他年纪太小,有些事情无法亲自去做。
需要一个代理人。
康熙兄弟虽然机灵,可年纪也小了,不行。
兰察、梅赫、尼满是女真人,汉话都说不利索,也不行。
红缨是女子,也不行。
二十一个新买的学员,年纪都偏小,也没有培训过。
思来想去,只能四个水手中挑选一个了。
这四个岱山岛的兄弟,不但擅长操帆行船,为人也忠谨可靠,是四个很好的帮手。
戚继光和丁离阳精心挑选出四人,肯定没有错。
张鼐柱、周德嗣、李佳懿、刘山朱寅思索着四个人,终于锁定了李佳懿。
四人之中,李佳懿个人武力最弱,像个白面书生,但他却是四人中最机敏、最有主意的一个人。
朱寅找来李佳懿,仔细吩咐了一番,面授机宜之后,又让宁采薇给他拿了十两银子,就让他进城了。
宁采薇不放心的问道:“李佳能完成任务吗”
朱寅点头道:“李佳懿是个很有心眼的人,他是读过书的。几种方法我都教给他了,他只要照着执行,总有一种法子能搞到情报,最多七天。”
两人正在前院说话,忽然院外传来清脆铁片的敲击声音,接着一个声音道:
“磨镜子嘞!磨镜子嘞!”
宁采薇眼睛一亮,“磨镜子的!”
赶紧吩咐靳云娘道:“云娘,把家里的镜子都找出来磨一磨!”
一边说,一边出了院门,招手道:“师傅!这边!”
那磨镜匠人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来岁,可是目中却已经带着一股沧桑。
磨镜匠人手中拿着两块铁片打着响,这叫“惊闺”。闺中妇人听到惊闺铁的声音,就知道磨镜匠人到了。
时下正有一首诗流行,说的就是磨镜匠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
这磨镜匠人,可是闺中之友啊。爱照镜子的女子,根本离不了。
镜子昏了,舍不得花钱磨怎么办那就只能借镜子照了。
一般是关系很好的闺蜜,才能借镜子照。
宁采薇这种人,当然不会舍不得花钱磨镜子,更不会借谁的镜子照。
但见那磨镜匠人,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脚下是草鞋,肩上挑着一副担子。
宁采薇和朱寅,还是第一次在青桥里这种富裕乡村,见到打扮这么寒酸的人。
之前村里的任何人家,哪怕是佃农,似乎也没有穿的这么破。
那青年在院门口放下担子,拿起一个小马扎,笑呵呵的问道:“小娘子,可是镜子昏了”
他的相貌很是周正,甚至可说是英俊,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穷困潦倒的落拓之气。
宁采薇很客气的说道,“倒也不是镜子昏了,是买的镜子,还没有磨过。”
那青年行个礼,然后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翻找担子里的磨镜工具,一边神色卑微的笑道:
“好教小娘子知晓,新镜子干,不太好磨,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多一倍不止。磨老镜子只要每寸半文钱,新镜子么...却是要每寸一文。”
他的笑容很是忐忑,很怕宁采薇嫌贵,不磨了。
但是,租住周家别院的人,肯定是有钱的吧不然,这么大的院子,哪里租得起“我家都是新镜子,那就每寸一文吧。”宁采薇没有嫌贵的意思,她对底层穷人从来不计较。
年轻的磨镜匠人,顿时露出感激之色,拱手道:“那就谢小娘子赏饭了。”
这是江湖匠人的规矩,只要接了活,就要感谢顾客赏饭吃。
“师傅客气了。”宁采薇道,“你出力,我出钱,公平买卖,不敢说赏饭吃。”
磨镜匠人闻言,笑容很是复杂,“小娘子虽然年幼,却是个厚道人,菩萨心肠。”
很快,几面新铜镜子就全部取出来了。
四面五寸的小铜鉴,还有一面十寸的大铜镜!
磨镜匠人眼见能磨三十寸,能收三十文钱,除掉材料耗费,能
她忽然指着明月,“小老虎,你不是会写诗么今夜十五,给我写诗一首,专门送给我。”
这既是对之前朱寅不听她念经的惩罚,也是想要朱寅为她写首诗。
她说完这些,又不放心的说道:“必须原创,不能拿古人的诗敷衍我。姐读书很多,不要骗我。”
朱寅想了想,在凭栏前轻轻踱步。
宁采薇呵呵一笑,抱着胳膊,数道:“一步,二步...”
朱寅踱到七步时,既开口吟道:
圆月知卿意,今夜照何人。
相思若烟草,一夕白发青。
脉脉上朱楼,亭亭立空庭。
何必十日饮,唯有今宵明。
盈盈解颐花,幽幽玲珑心。
到底与众殊,冰雪定盘星。
宁采薇听完,有点没心没肺的说道:“好诗诗,听不太懂,挺押韵的,知道是夸我。
搞了半天,我是对牛弹琴了只听出我是在夸你,你听出我诗中的匠心和诗意吗宁采薇却是高兴了,她说完打个哈欠,“困了,觉觉吧。”
“唉,万历十五年的中秋,就这么过了啊。”
第二天大早,朱寅就准备刺探玉阁的情报了。
朱寅自信,最多七八天,他就有办法搞到玉阁的机密情报。
只是他年纪太小,有些事情无法亲自去做。
需要一个代理人。
康熙兄弟虽然机灵,可年纪也小了,不行。
兰察、梅赫、尼满是女真人,汉话都说不利索,也不行。
红缨是女子,也不行。
二十一个新买的学员,年纪都偏小,也没有培训过。
思来想去,只能四个水手中挑选一个了。
这四个岱山岛的兄弟,不但擅长操帆行船,为人也忠谨可靠,是四个很好的帮手。
戚继光和丁离阳精心挑选出四人,肯定没有错。
张鼐柱、周德嗣、李佳懿、刘山朱寅思索着四个人,终于锁定了李佳懿。
四人之中,李佳懿个人武力最弱,像个白面书生,但他却是四人中最机敏、最有主意的一个人。
朱寅找来李佳懿,仔细吩咐了一番,面授机宜之后,又让宁采薇给他拿了十两银子,就让他进城了。
宁采薇不放心的问道:“李佳能完成任务吗”
朱寅点头道:“李佳懿是个很有心眼的人,他是读过书的。几种方法我都教给他了,他只要照着执行,总有一种法子能搞到情报,最多七天。”
两人正在前院说话,忽然院外传来清脆铁片的敲击声音,接着一个声音道:
“磨镜子嘞!磨镜子嘞!”
宁采薇眼睛一亮,“磨镜子的!”
赶紧吩咐靳云娘道:“云娘,把家里的镜子都找出来磨一磨!”
一边说,一边出了院门,招手道:“师傅!这边!”
那磨镜匠人年纪不大,也就是二十来岁,可是目中却已经带着一股沧桑。
磨镜匠人手中拿着两块铁片打着响,这叫“惊闺”。闺中妇人听到惊闺铁的声音,就知道磨镜匠人到了。
时下正有一首诗流行,说的就是磨镜匠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宝镜绰约映春风。难见庐山真面目,拨雾还赖老磨工。”
这磨镜匠人,可是闺中之友啊。爱照镜子的女子,根本离不了。
镜子昏了,舍不得花钱磨怎么办那就只能借镜子照了。
一般是关系很好的闺蜜,才能借镜子照。
宁采薇这种人,当然不会舍不得花钱磨镜子,更不会借谁的镜子照。
但见那磨镜匠人,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脚下是草鞋,肩上挑着一副担子。
宁采薇和朱寅,还是第一次在青桥里这种富裕乡村,见到打扮这么寒酸的人。
之前村里的任何人家,哪怕是佃农,似乎也没有穿的这么破。
那青年在院门口放下担子,拿起一个小马扎,笑呵呵的问道:“小娘子,可是镜子昏了”
他的相貌很是周正,甚至可说是英俊,但浑身上下透着一股穷困潦倒的落拓之气。
宁采薇很客气的说道,“倒也不是镜子昏了,是买的镜子,还没有磨过。”
那青年行个礼,然后坐在小马扎上,一边翻找担子里的磨镜工具,一边神色卑微的笑道:
“好教小娘子知晓,新镜子干,不太好磨,花费的工夫和成本多一倍不止。磨老镜子只要每寸半文钱,新镜子么...却是要每寸一文。”
他的笑容很是忐忑,很怕宁采薇嫌贵,不磨了。
但是,租住周家别院的人,肯定是有钱的吧不然,这么大的院子,哪里租得起“我家都是新镜子,那就每寸一文吧。”宁采薇没有嫌贵的意思,她对底层穷人从来不计较。
年轻的磨镜匠人,顿时露出感激之色,拱手道:“那就谢小娘子赏饭了。”
这是江湖匠人的规矩,只要接了活,就要感谢顾客赏饭吃。
“师傅客气了。”宁采薇道,“你出力,我出钱,公平买卖,不敢说赏饭吃。”
磨镜匠人闻言,笑容很是复杂,“小娘子虽然年幼,却是个厚道人,菩萨心肠。”
很快,几面新铜镜子就全部取出来了。
四面五寸的小铜鉴,还有一面十寸的大铜镜!
磨镜匠人眼见能磨三十寸,能收三十文钱,除掉材料耗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