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一百零五章 谋贼财

第一百零五章 谋贼财(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古代的镜子,是要经常磨的。一断时间不磨,镜子就昏了,模模糊糊的照不清楚。  

所以走家串巷的魔镜匠人,也就是乡中各家的常客。他们虽然身份卑微,消息却很灵通。  

朱寅想通过磨镜匠、碗匠、货郎、僧道等江湖人士,在乡村中组建一个情报网。  

还有附近镇集上的妓院,也要发展线人。  

培养线人,是情报员的看家本领,也是基本操作。  

“朱小儿、宁大脚人小鬼大,年幼歹毒,就是一对坏种,迟早祸害青桥里。”  

方鉴不止一次被青皮们欺辱勒索过。  

所以,凡是青皮们仇恨的,他就有好感。  

能让孔九郎等腌泼才畏惧的人,肯定很不简单。  

“小公子需要小人做什么,直接吩咐便是。”方鉴完全不敢因为朱寅年幼就心生轻视。  

朱寅笑道:“大哥客气了。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定期向你打听一些事情。要是有和我家有关的事,也能随时来提醒。”  

“就算没有重要的事情,我也定期每月支付三钱银子。若偶然有重要消息,再额外支付五钱,一两、二两不等,若消息十分紧要及时,起了大作用,我就支付更多。”  

方鉴顿时有点激动了。  

就算没有重要的消息,每月也定期支付三钱银子啊。  

他每天早出晚归,挑着担子走村串巷,如此辛苦,一月也就挣半两银子。  

要是能合作,他每月的进项,就能达到八钱啊。  

多了这三钱银子,妻儿的日子就能好过一些。  

“朱小公子,此言可是当真”方鉴患得患失的问道,两只手在衣服上一阵擦拭。  

朱寅点头道:“当真。咱们先定一年的期限。一年期满或许就结束了。不过你要保密。要是有人知道你定期向我通知消息,咱们的合作就自然中止了。”  

“好,小人答应!”方鉴哪里会拒绝“小公子放心就是,我不会让人知道此事。知道了还不都防着我小人就是上门磨镜,都不方便了。”  

朱寅闻言点头,方鉴果然是个聪明人。  

一个聪明人混到这一步,显然是政治上遭到了清算。  

实际上,隆庆帝并没有刻意清算方家。就算他的生母杜妃和孝烈皇后有矛盾,他继位时孝烈皇后也死了很多年。  

又能有什么深仇大恨隆庆并没下旨打击方家,只是将方皇后的灵位,迁出了世宗庙,送到了偏殿而已。  

可如此一来,好像释放了某种信号,地方官就层层加码,将隆庆的意思无限放大。  

到了方家所在的青桥里,就变成了一场高压的政治清算。  

青桥里的大户们联合起来,瓜分了皇后娘家的土地和产业,将原本显赫无比的皇后娘家,整的家破人亡。  

但这多半不是隆庆的本意。  

方鉴站起来拱手道:“小公子、小娘子看得起小人,这次磨镜子的钱,小人就不收了。”  

竟是十分乖巧。  

“那可不成。”朱寅笑道,“磨镜的工钱不但一文不少你,那三钱银子也提前支付给你。”  

方鉴眼睛有点湿润了,“小人知道,这是小公子心善,有心帮衬小人。小人就不谢了。”  

他忽然想到家的家族秘密。那是当年孝烈皇后留下的秘密,关系甚大。可惜这些年他只能讳莫如深、守口如瓶。  

如果这位朱小公子真有能耐,又很可靠,那他这个秘密是不是有机会说出来了朱寅和宁采薇多少有点同情方鉴。  

此人也就二十左右,他出生时方家已经被清算了。方家的荣华富贵,他一天也没有享受过,可是方家的代价,却要他来背负。  

当年青桥里出了一位皇后,那是多大的荣耀村里的路修的这么宽这么长,都是整块的青石铺地,驿站修到村口,这不都是皇后的恩泽光是这条宽敞的村道,宁采薇的糖果厂将来对外运货,也能方便很多。  

当下,朱寅请方鉴进入大院去磨镜子,还吩咐上茶,又上了一盘秋梨,一盘月饼。  

方鉴不由更是感动。他还是第一次在客人家中,受到过这等优待。  

朱寅和宁采薇也坐着小杌子,一边观摩方鉴磨镜子,一边打听村子里的事情。  

实际上,朱寅等人搬到本村也就大半个月的工夫,对本地的情况了解的不多,也就是走马看花。  

要是光看官府的户籍黄册,青桥四里也就是四百多户。  

可那是国初的老黄历了,官府却沿用至今,很明显不是因为蠢。  

随着鉴越说越多,朱寅也对本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桥里二百多年下来人口繁衍,如今已有一千多户,六千多人,是南京城郊有名的富庶大村。  

这种大村,势力盘根错节,豪绅宗党林立,就是一个微型的复杂世界。  

作为外来人,朱寅要想在村中崛起,势必要受到本土势力的排挤和打压。  

除非,他能老老实实的当个没有存在感的村民,服从村中的既有秩序,不折腾。  

那可能么方鉴的介绍,比上次赵婵儿的介绍仔细的多。  

很多赵婵儿不知道的事情,他也知道。  

青桥里是大村,也是淳化乡的中心地带,寺庙、道观、尼姑庵都有,很多事情,都和这些出家人有关。  

比如张家大公子可能和静香庵的尼姑有染,青云观新来了一个游方道士,东山寺可能留宿女香客等等。  

从方鉴口中说出来,很多都是乌烟瘴气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