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嫡明 > 第一百零五章 谋贼财

第一百零五章 谋贼财(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  

比如村中社学的宋老学究,因为好酒如命,让学童们带酒给他喝。  

刘家请来了一个卖虎狼药的天竺胡僧,待若上宾。  

昨夜里有人在磨坊通奸,被抓了现行,奸夫反而逞凶,打死了苦主。  

这些破事,朱寅不太关心。  

不过听到尼姑,朱寅就有点无语了。  

因为明朝,是严控妇女出家的。从明初到嘉靖朝,历代皇帝屡次严禁女子出家为尼。  

嘉靖帝更是数次下令尼姑改嫁还俗,严厉禁绝之。  

女子出家为尼的条件极其苛刻,等同于严禁,这是大明既定国策。  

然而,就在这留都南京城外的乡村,堂而皇之的存在尼姑庵。  

这足以说明,皇权早就失去了对基层的控制。  

皇权已经无法撼动基层的生态了。你下你的圣旨,我当我的尼姑。  

至于能管控基层的豪绅阶层,对皇权也是阳奉阴违。  

否则若是张、刘、王这样的高门大户遵守国法,本地哪里会有尼姑庵说明这些皇权的受益者,已经站在皇权的对立面了。  

不过也有朱寅关心的事情。  

比如,张家出海的商船,又增加了一艘卖白糖的船,是跑日本的。  

三日前,接生婆给张家一个小妾接生失败,一尸两命。结果接生婆昨晚屋子着火,一家几口全部丧生火海。  

王家新聘请的护卫长,据说是十人敌,人称龚教头,方鉴亲眼看到他在王家大院,徒手放倒一群家兵,没有一合之敌。  

刘家大公子刚参加完国子监季考,据说成绩优异,明年乡试多半能中举。  

还有就是,东山寺要卖一批度牒。  

朱寅听了,又很无语。  

明朝僧人要想出家,本来必须通过度僧考试。考中之后,才颁发度牒,否则不得出家为僧。  

度牒很难考,十年考一次,难度超过考秀才。而且建立僧籍制度,规定全国僧人不得超过三万六千。  

这其中很多还是藏僧。没错,密宗藏僧同样受到明朝的严格监管。  

度牒是考的,不是买的。  

结果成化、弘治、正德三代佞佛崇佛,僧团势力急遽膨胀,大肆侵占田土,招纳失地农民为佃农,寺庙大地主遍布全国,遂势大难治。  

影响更深远的是,三代佞佛使得藏僧势力暴涨,导致明朝再也无法控制吐蕃。  

以至于后世误以为,明朝从未控制过吐蕃。  

嘉靖帝之所以宠幸道门,很大的考量是扶持道教制衡佛教势力。  

可是如今,原本严格考试才能得到的度牒,也像宋朝那样,公然买卖了。  

度牒和前朝一般,也成了货币。  

而且算是硬通货。作为“纸币”,度牒比大明宝钞坚挺的多。  

按照市价,每张空白度牒,隆庆时价值六两白银。  

因为万历七年,张居正禁止朝廷再卖度牒,导致民间空白度牒价值上涨。  

如今每张已经涨到十两白银。完全可以作为大额货币使用。  

他看了一眼宁采薇,发现宁采薇也若有所思。  

“大哥,东山寺有多少度牒可卖”  

果然,宁采薇主动问起方鉴。她是绝不可能放过任何商机的。  

她历史不好,但是对于度牒,却比朱寅了解的更多。  

因为度牒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一种变相货币,是《中国货币史》中讲解的内容。  

她学过《中国货币史》,自然知道度牒的价值。  

这是古代最坚挺的纸币,从唐朝到清初,行使货币功能长达一千年。  

直到乾隆初期,度牒还在作为货币流通。  

接下来,度牒价格会继续上涨。宁采薇记得,万历二十年之前,度牒价格会突破二十两!  

明年就是万历十六年了。  

也就是接下来几年,翻倍!  

暴涨的理由是,民间迟迟等不到朝廷重新鬻卖度牒的政令。耐心消耗殆尽,度牒就暴涨了。  

问题是,朝廷接下来会不会重新鬻卖度牒,谁也不知道,这就使得度牒的价值走势很不确定。  

可是宁采薇恰恰知道,整个万历时期,度牒的价值都在上涨。  

起码二十年之内,度牒的价值仍然很坚挺。而白银随着海外的流入,反而在贬值。  

如果将卖糖果赚取的剩余资金,全部用来投资度牒,那么三年之后,她能赚取更多的钱。  

度牒的做工,比宝钞精良的多,不容易损坏。  

截止到现在,明朝积累的空白度牒,存世量应该有十几万道。  

这个盘子其实很小,也就一百多万白银的市值。  

可就算只收购上万道,几年之后她也能赚十万两!  

如果有法子收购更多的度牒呢这个生意,傻子才不干!  

方鉴不知道宁采薇为何关心这个问题,回答道:  

“那就不知道了,估计有几十道吧。东山寺也算大寺了。”  

宁采薇点点头,心中盘算着。  

如今的空白度牒,主要在寺庙、钱庄、大商人手里。  

大商人持有空白度牒,是为了便于携带,大额支付,类似清朝的银票。  

所以他们,是不会轻易出让度牒的。  

那么吸筹对象,主要就是寺庙和钱庄。  

还好,不在散户手里。只要筹码在寺庙、钱庄这种机构手里,她吸筹就方便的多。  

但问题是,她没有资金!  

她手中的这点银子,是投资糖果厂的本钱,不能动。  

宁采薇想到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