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五十八章 白渠与将相猜忌

第一百五十八章 白渠与将相猜忌(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营地中的众将士正在吃着羊肉喝着酒水,冯劫也坐在其中,正在畅快地啃着羊肉。  

口中咀嚼的羊肉刚咽下,冯劫也才喝下一口酒,这才注意到了坐在一侧的公子。  

他慌忙行礼道:“公子。”  

扶苏没有吃案上的羊肉,而是拿起一只秋梨啃了一口,又问道:“廷尉怎么来了?”  

冯劫解释道:“遇到一些事,臣特意来向丞相禀报。”  

“什么事,要秋猎的时候来禀报?”  

冯劫想了片刻,觉得也不是什么大事,就回道:“当年魏国的信陵君有一个门客叫张耳。”  

“张耳?”  

冯劫又道:“当初这张耳是魏国的官吏,那时皇帝派兵马搜捕张耳,如今有消息送来,说是在淮阳发现了张耳的行迹,这个张耳改了名与姓,躲在了陈县,臣告知丞相了,说不定不用多久,淮阳就会送来消息,该是捉到张耳了。”  

冯劫是个办事十分严谨的人,严谨到每一次刑狱都是思量再三才做的决定。  

张良至今逃亡在外至今没有找到其下落,加上搜捕了多年的张耳至今才有消息,还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张耳其人。  

地方官吏的搜捕能力薄弱,这与地方底层建设有关,与冯劫的个人能力无关。  

在这个传信都要快马疾驰的时代,秦廷的政令下达地方需要时间,更不要说大秦的底层群众方面的建设。  

扶苏吃完一只梨又问道:“这张耳是反秦人士?”  

冯劫道:“此人大抵是会反秦的,臣以为多半是会与楚地的项籍联手。”  

“那好呀,一起抓来就省事。”  

冯劫若有所思地点头。  

言罢,扶苏又注意到了冯劫,见冯劫的目光看着一个将军,再一看对方就是董翳。  

如今的董翳已留有了短须,其人依旧是在咸阳任职校尉。  

冯劫稍稍向公子凑近,道:“听说,丞相的弟子吴公,他回来有三年了?”  

扶苏颔首道:“我知道,还是我向老师引荐,让吴公去三川郡任职的。”  

让吴公回来是丞相的意思,大抵是丞相担心吴公一直留在北方,会引起蒙恬的猜忌。  

这大秦要是闹出个将相不和睦,那的确令人头疼。  

在扶苏看来,蒙恬在北方手握重兵引得丞相李斯的猜忌,难道吴公当初留在北方这么久,蒙恬就不会猜忌丞相吗?  

将相不和已有迹象,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了,就不会轻易消解。  

冯劫又道:“臣刚与丞相禀报淮阳张耳之事,听丞相向皇帝进谏,请董翳去北方协助蒙恬领兵。”  

扶苏蹙眉擦着手,什么时候这个董翳成了丞相的人了?  

吴公才回来三年,丞相又派一个人北上,只为了制衡蒙恬?  

再者说一个董翳,不见得有能耐去制衡蒙恬,多半是丞相是要告诫蒙恬,让蒙恬注意点,咸阳会一直盯着他的。  

营地里,丞相举杯祝贺今年丰收,群臣一起举起酒碗。  

秋猎的营地里欢声笑语成一片,直到夜里这里的火盆与篝火点着,在黑夜下将这个龙首原也照得很亮堂。  

扶苏很少在外过夜,即便是夜色已深,也会赶着星夜回到咸阳城。  

临近子时,田安驾着车带着公子回到了咸阳城下,咸阳城的守军问询了两句,确认真是公子扶苏回来了,这才开了城门。  

“公子,他们觉得今天秋猎,公子断不会在夜里回咸阳。”  

扶苏坐在马车内,望着咸阳城的夜色没有多言,身边是甲士们的脚步声,以及马车轮毂的吱呀声。  

“频阳公近来如何了?”  

“明天早晨,就让人去问问。”  

“好。”扶苏颔首。  

到了宫门前,扶苏下了车驾一路走向高泉宫。  

是因当年频阳公的托付,公子扶苏对夫人一直很好,这大抵也是公子对频阳公的回应。  

频阳公十分疼爱嫁给公子扶苏的这个孙女,不然也不会承诺等他老人家死后,将频阳县老宅的一切都送给公子扶苏与夫人。  

频阳公还有一个叫王离的孙子,如今一直在上郡驻守,王贲也从未说过让这个儿子回来。  

高泉宫依旧点着灯,扶苏还未走到殿前就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跑出来。  

扶苏抱起跑来的儿子,蹙眉问道:“怎么还不睡?”  

王棠儿收拾着一地的玩具,她道:“你不回来,这孩子就不睡。”  

扶苏轻拍了这个儿子的后背,将他放下来,道:“去睡吧。”  

如此,这孩子才心满意足地去休息。  

王棠儿知道丈夫睡前都要看一会儿文书,就让人将烛台准备好了,再准备了一些点心,她道:“这些甑糕都是刚热过的,这个时辰才回来,一定饿了。”  

扶苏点头,接过妻子端来的甑糕吃着,宫里平时鲜有吃甑糕,也就在过节时会自己做一些。  

正值立秋时节,外面的风很大。  

扶苏坐在案前,左手边就是东窗,几滴雨水落在窗台上,紧接着漫天的雨水落下。  

夜里本就寂静,这雨落下时,四周就剩下了喧闹的雨声。  

扶苏回过头看去,见到儿子在雨声中睡得更沉了,这才继续看着文书。  

秦的工程都是带有终身责任的,在秦律的要求下,任何工匠所造的器具或者是工程都要保质保量。  

修建白渠的主要责任人就是自己这个少府令,其次才是少府丞张苍,再其次是大匠青臂,之后就是程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