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践行者(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随机推荐:
扶苏听着低下头,安静听着。
老苣又道:“好在公子扶苏是真想着我们的,不会只想着渭南,让工匠挖了这条渠,今年有了这渠水,田地里就不会荒着了,那公子扶苏还说现在要分二十四节气,还说现在这个时节是…”
老人家思量着,似乎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程邈道:“公子扶苏将一年的节气分为二十四个,现在是立夏时节。”
老人家笑着道:“以前县里教律时,也有立夏,本就有的立夏时节还要再添一个,人都绕晕了。”
秦律是有立夏时节,而且确认立夏的时日也是现在。
立夏之后,关中进入立夏时节之后,白昼就会变得漫长,而阳光久了万物都会长得很快,正是万物勃发生机的季节。
老苣又道:“自从公子扶苏下了这二十四节气令之后,各县都把这二十四节气拿出来,让各家去念去学,说是学会了这些可以掌握农时,我打了半辈子的仗,种了一辈子的田,还分不清什么时候种粮食,什么时候收粮食吗?”
“那些县吏没什么本事,讨好公子扶苏倒是积极,别人不敢说县府的人,我的三个儿子,五个孙子都在军中,我不怕县令。”
这关中的各县县令,也不会都像渭南那样。
程邈知道公子有所失望,等这个老人家离开之后,行礼道:“公子其实已做的足够好了。”
扶苏道:“此地换个县令吧。”
程邈颔首。
其实立夏时节是很好分辨的,在古时我们就是通过星象来确定立夏时节,北斗七星是指导农时最好的指示针。
只要善于观察北斗七星,要确认立夏时节不难。
扶苏一路巡视着河渠,正值农忙时节的,不少田地里有劳作的人。
程邈跟在公子身后,放眼望去,关中平原上绝大多数的土地都种着小麦,其实公子也试着在关中种水稻,但南方的水稻并不适合在关中种植,而在渭北依旧是粟麦轮作,就算是渭南也没有选择种南方的稻米。
一眼望不到头的麦子,光是看着就令人觉得幸福,谁能想到现在的秦人竟然会种这么多的麦子。
可能是,如今的气候更适合种麦子的,接连数年的麦子丰收,人们也越发喜爱饼食与面食。
好像喜吃麦子的孩子也容易长得壮实,程邈注意到如今的关中少年,比以往更强壮了。
果然还是饼与面更养人,程邈心中这般认为。
众人正在走着,有一骑从直道上奔来,一路儿来还卷起了一大片的尘土。
等到了近前,这骑兵翻身下来,递上一卷书道:“公子,前去支教的夫子,被人赶出来,引起了私斗,已被拿下。”
扶苏拿过这卷书,仔细看着。
程邈道:“公子,有些事不能一蹴而就,凡事要徐徐图之。”
“为何,明明是有利天下的事,我甚至不要他们任何的钱财与忠心,他们为什么还要阻挠支教呢?”
是呀,支教令是公子与丞相共同所拟的,支教的夫子都是无所求的,他们只想要教书,甚至不用他人给一口饭吃。
程邈站在公子身后,这依旧是列国旧势力留下的桎梏,他们觉得他们的孩子一旦接受了支教,他们的孩子就会忠心大秦,甚至会给他们的孩子换了心。
当然,扶苏也不是一个热血的少年,人一旦活到了一定的年纪,遇事就会迅速地冷静下来,并且分析这件事的利弊。
此事发生在楚地,就算是当初在东巡时,也能够察觉到楚地的人有反秦的情绪。
而这件事发生在楚地的下相,下相是什么地方,那是楚国贵族项氏的故乡。
扶苏心中暗道:呵呵,远在楚地的项梁叔侄呀,你们是害怕了吧,你们越反对就说明你们越害怕,你们越害怕我就越要坚持。
见公子忽然又笑了,程邈又很疑惑,公子是在笑什么。
扶苏收起这卷书道:“无妨,让支教的夫子继续支教,避开楚地的几个县也没事,只要从关中出去的学子能够继续支教就好,不要为难各地的县民。”
那传令骑兵得到公子的吩咐,就回了咸阳去禀报丞相。
公子扶苏主持国事很少被情绪左右,这是程邈十分佩服公子的原因之一。
对田安来说,公子行事向来如此,公子想要什么人死,那有些人就一定会死。
咸阳城的丞相府内,李斯得到了送回来的消息,先是看了看刚从北地郡回来的吴公,又看了看带话来的人,询问道:“公子真是如此说的?”
“正是。”
李斯来回踱了几步,道:“按照公子的吩咐去办。”
“是。”
等人离开之后,李斯注意到右相冯去疾的目光,道:“怎么?公子做的不对吗?”
冯去疾道:“对,公子做的很对,支教令施行才第一年,难免有阻力。”
听到公子平安回了宫的消息之后,冯去疾离开了咸阳城,一路前往咸阳城北郊的林光宫。
林光宫的大殿内,嬴政听着冯去疾的禀报。
“看来扶苏这一次又做对了?”
冯去疾行礼道:“丞相没有多言。”
嬴政吃着甜瓜,看着眼前的棋盘,这半年间,清闲的时候这位皇帝喜欢下棋,也喜在北郊纵马。
冯去疾正要行礼离开。
“朝中九卿中太仆令一职空缺多年,以前都是王贲在代太仆之职主持马政,
扶苏听着低下头,安静听着。
老苣又道:“好在公子扶苏是真想着我们的,不会只想着渭南,让工匠挖了这条渠,今年有了这渠水,田地里就不会荒着了,那公子扶苏还说现在要分二十四节气,还说现在这个时节是…”
老人家思量着,似乎一时间想不起来了。
程邈道:“公子扶苏将一年的节气分为二十四个,现在是立夏时节。”
老人家笑着道:“以前县里教律时,也有立夏,本就有的立夏时节还要再添一个,人都绕晕了。”
秦律是有立夏时节,而且确认立夏的时日也是现在。
立夏之后,关中进入立夏时节之后,白昼就会变得漫长,而阳光久了万物都会长得很快,正是万物勃发生机的季节。
老苣又道:“自从公子扶苏下了这二十四节气令之后,各县都把这二十四节气拿出来,让各家去念去学,说是学会了这些可以掌握农时,我打了半辈子的仗,种了一辈子的田,还分不清什么时候种粮食,什么时候收粮食吗?”
“那些县吏没什么本事,讨好公子扶苏倒是积极,别人不敢说县府的人,我的三个儿子,五个孙子都在军中,我不怕县令。”
这关中的各县县令,也不会都像渭南那样。
程邈知道公子有所失望,等这个老人家离开之后,行礼道:“公子其实已做的足够好了。”
扶苏道:“此地换个县令吧。”
程邈颔首。
其实立夏时节是很好分辨的,在古时我们就是通过星象来确定立夏时节,北斗七星是指导农时最好的指示针。
只要善于观察北斗七星,要确认立夏时节不难。
扶苏一路巡视着河渠,正值农忙时节的,不少田地里有劳作的人。
程邈跟在公子身后,放眼望去,关中平原上绝大多数的土地都种着小麦,其实公子也试着在关中种水稻,但南方的水稻并不适合在关中种植,而在渭北依旧是粟麦轮作,就算是渭南也没有选择种南方的稻米。
一眼望不到头的麦子,光是看着就令人觉得幸福,谁能想到现在的秦人竟然会种这么多的麦子。
可能是,如今的气候更适合种麦子的,接连数年的麦子丰收,人们也越发喜爱饼食与面食。
好像喜吃麦子的孩子也容易长得壮实,程邈注意到如今的关中少年,比以往更强壮了。
果然还是饼与面更养人,程邈心中这般认为。
众人正在走着,有一骑从直道上奔来,一路儿来还卷起了一大片的尘土。
等到了近前,这骑兵翻身下来,递上一卷书道:“公子,前去支教的夫子,被人赶出来,引起了私斗,已被拿下。”
扶苏拿过这卷书,仔细看着。
程邈道:“公子,有些事不能一蹴而就,凡事要徐徐图之。”
“为何,明明是有利天下的事,我甚至不要他们任何的钱财与忠心,他们为什么还要阻挠支教呢?”
是呀,支教令是公子与丞相共同所拟的,支教的夫子都是无所求的,他们只想要教书,甚至不用他人给一口饭吃。
程邈站在公子身后,这依旧是列国旧势力留下的桎梏,他们觉得他们的孩子一旦接受了支教,他们的孩子就会忠心大秦,甚至会给他们的孩子换了心。
当然,扶苏也不是一个热血的少年,人一旦活到了一定的年纪,遇事就会迅速地冷静下来,并且分析这件事的利弊。
此事发生在楚地,就算是当初在东巡时,也能够察觉到楚地的人有反秦的情绪。
而这件事发生在楚地的下相,下相是什么地方,那是楚国贵族项氏的故乡。
扶苏心中暗道:呵呵,远在楚地的项梁叔侄呀,你们是害怕了吧,你们越反对就说明你们越害怕,你们越害怕我就越要坚持。
见公子忽然又笑了,程邈又很疑惑,公子是在笑什么。
扶苏收起这卷书道:“无妨,让支教的夫子继续支教,避开楚地的几个县也没事,只要从关中出去的学子能够继续支教就好,不要为难各地的县民。”
那传令骑兵得到公子的吩咐,就回了咸阳去禀报丞相。
公子扶苏主持国事很少被情绪左右,这是程邈十分佩服公子的原因之一。
对田安来说,公子行事向来如此,公子想要什么人死,那有些人就一定会死。
咸阳城的丞相府内,李斯得到了送回来的消息,先是看了看刚从北地郡回来的吴公,又看了看带话来的人,询问道:“公子真是如此说的?”
“正是。”
李斯来回踱了几步,道:“按照公子的吩咐去办。”
“是。”
等人离开之后,李斯注意到右相冯去疾的目光,道:“怎么?公子做的不对吗?”
冯去疾道:“对,公子做的很对,支教令施行才第一年,难免有阻力。”
听到公子平安回了宫的消息之后,冯去疾离开了咸阳城,一路前往咸阳城北郊的林光宫。
林光宫的大殿内,嬴政听着冯去疾的禀报。
“看来扶苏这一次又做对了?”
冯去疾行礼道:“丞相没有多言。”
嬴政吃着甜瓜,看着眼前的棋盘,这半年间,清闲的时候这位皇帝喜欢下棋,也喜在北郊纵马。
冯去疾正要行礼离开。
“朝中九卿中太仆令一职空缺多年,以前都是王贲在代太仆之职主持马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