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秦人的悠闲生活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先师荀子

第一百一十五章 先师荀子(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人是带着武阳县的县令书信来的,当张负家的家仆带着书信去告知,陈平依旧只能站在堂内,等待着。  

张负家中确实富裕,尤其是这个院落,虽说不大可依旧保留着许多贵气。  

陈平自觉得自己的身世与家世,无法让他接触到更高层次的人,交游期间也不过是与三两寻常人往来。  

可张负家却在这东郡有着不小的人脉。  

又见到苍老的话语声由远及近,陈平摆出行礼的姿势。  

张负里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笑道:“武阳县,一切可都还好?”  

张负年迈,而且须发也已花白。  

陈平知道言外之意,是因始皇帝的东巡路过了三川郡,如今车队就在东郡外,张负与武阳县的县令是旧识。  

而自己,这个落魄且贫穷的人,又如何能见到家底阔绰的张负,陈平心中自嘲一笑,他不过是个送信的,才能见到对方。  

张负看着书信中的内容,又看了看眼前的陈平,开始了询问。  

不过在询问期间,张负也在观察陈平,这个年轻人看着年近三十岁,谈吐十分端正。  

当张负问起将来该如何。  

陈平却说,如今应该投效公子扶苏,那位公子在关中有着极大的名望,将来的公子定是下一位秦帝,他陈平心中有抱负,定能拜在公子扶苏门下。  

公子扶苏在关中有着颇高的名望,公子赏罚分明,为人俭朴,从不以物取乐。  

在陈平心中他觉得公子最得人心的地方在于,这位公子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在这样的公子门下办事,他陈平只要有能力并且忠心,定能得到回报。  

在陈平而言,选择一个值得投效的人,尤其重要。  

有些人你投效了,得不到回报。  

还有些人,你投效了却不会被重用。  

但公子扶苏的品行实在是太好了,太符合陈平的要求了,这样的公子他陈平说什么都要效忠,更重要的是…那位公子有着极好的人脉。  

公子还是丞相李斯的弟子,又与荀子弟子交好,这对陈平来说是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陈平还说,他若能在其位,定是一个称职的人。  

当然了,张负只当这些都是口无遮拦的大话,陈平还是有才智的,不然武阳县的县令不会在信中提点此人。  

张负在东郡人脉颇广,结识过游侠,也结识过六国旧贵族,或者是各地的官吏陈平家很穷,却深得武阳县的社宰与县令赏识,这事倒是稀奇。  

看对方的窘迫样,如今在这东郡,张负怀疑此人连温饱都成问题。  

张负只是留人用了一顿早食就让他离开了。  

陈平离开了张负家中,信是送到了,但他却无处可去。  

不只是温饱成问题,他陈平的落脚之地都成问题。  

只是心念一转,陈平觉得自己在张负家的言行该是很得体的,言谈举止包括学识都说的恰到好处,这个张负既能在东郡有着广阔人脉,必定也是见识长远。  

他陈平的才学,张负定是看得出来的。  

而后,陈平没有当即离开,而是向这里的家仆打听了起来。  

始皇帝的车队在东郡边上停了两天,而后又一次启程前往峄山。  

而就在始皇帝离开东郡之前,有一个消息传来,说是将来的潼关会招收能够教书的夫子。  

始皇帝离开东郡之后,平阴县有一户人家正在举办丧事。  

而巧合的是这户正在办丧事的人家,张负也认识。  

陈平与张负在这户人家又一次见面了。  

再一次见到陈平,张负上下打量他,低声道:“都说你在武阳县贫穷且不事劳作,却愿意在这里做丧事?”  

陈平尴尬一笑。  

张负与他继续攀谈起来,陈平觉得将来投效公子扶苏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并且皇帝的车队离开了,却留下了消息,公子扶苏要在潼关办书舍,需要有能够教书的夫子。  

这件事也仅仅只是传闻,可能当时…张负觉得陈平要投效公子扶苏,不过是口无遮拦,但如今…从皇帝的车队中听到这个消息。  

张负确实要好好考虑了。  

再者说他心里确实有一块石头一直还未落地,那块石头便是那嫁了几次且守寡了几次的孙女。  

张负想了又想,询问道:“你如今住在何处?”  

闻言,陈平神色难堪,只好带着张负前往自己的住处。  

陈平的住处甚至也说不上是住处,只是一间破屋子,这间屋子甚至连个木门都没有。  

张负思量再三之后,拍了拍陈平的肩膀。  

翌日,东郡就传出了一个消息,张负的孙女要嫁给陈平了。  

张负的这个孙女出嫁好几次,却死了好几任丈夫,东郡的人家都不愿意娶,但陈平不在意,他很愿意娶。  

在那场丧事结束的第三天,张负带着陈平回了三川郡的武阳县,并举行了婚事。  

婚事结束之后的第二天,陈平就张负请武阳县的县令相助,引荐他去潼关教书。  

张负很有家底,以前落魄且贫穷的陈平,在成婚之后,得到了丈人的相助,他有了一座像样的宅院,交游也更广阔了。  

峄山,这里是东郡的东南方向,对这里的人们来说,它又叫东山。  

皇帝的车队停在山下,而皇帝准备在山下歇息,也有不少大臣三三两两走在一起,说着话。  

距离鲁地越近,这里的齐鲁博士们便越活跃,甚至已有学子前来造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