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卫很感动

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卫很感动(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看在贵妃母与八弟的份上,收着吧。”  

弘历赏鉴了这份厚礼一会儿后,就进了屋。  

“嗻!”  

在弘历看来,年希尧这个广东巡抚还是比年羹尧明白的,知道这个时候向自己这位四阿哥靠拢,比向三阿哥靠拢靠谱。  

只是,这越发显得,年羹尧没把他这位四阿哥放在眼里。  

因为,年羹尧居然到现在,还不知道向他这位四阿哥送礼!  

弘历没有再多想,只从海棠手里接过了手炉,坐在屋里,看着庭中越来越密的初雪,听着钟声在房间里轻微地响动着。  

随后,弘历就因为身子稍暖,房间里有些闷,就起了身,往院中走了来。  

因为,大多时候都在上课的他,除了骑射外,能待在户外的时间很少。  

也正准备出屋看看雪景的那拉敏萱,见弘历出来就急忙闪进了屋,还在回屋后,看了自己还放在架子上的瓶装木樨香露一眼。  

皇后让她把这木樨香露给弘历,她到现在都还没找到机会给出去。  

近来,年贵妃屡屡通过雍正让弘历去长春宫陪福惠,让皇后越发着急地催促那拉敏萱得做好她与弘历之间的纽带。  

这让那拉敏萱的压力更大。  

今日,弘历长跪养心殿外救忠臣的事,也很快传扬得人尽皆知,皇后自然又再次给她施了压。  

而那拉敏萱自己,也对这位敢为忠臣犯颜的四阿哥,产生了敬意。  

从小耳濡目染各种忠臣贤士故事的她,很欣赏这种行为,认为这才是君子当有之举。  

弘历这里抱着手炉,正沿着廊檐一走一停,且看着雪幕。  

同时,他也因此思索着,摊丁入亩在直隶地区推行一年后,到底会有多少佃户选择逃佃,而这会不会让京师再次增加许多流民,而造成又冻饿死无数人的惨状。  

他的思绪不禁又回到了昔日自己和弘皙赈饥时,在京师城外看见的惨状。  

雪天,在王孙公子眼里,正是适宜煮茶品梅的好冬景,但在百姓心中,则是一场生死关。  

灵魂来自后世寻常人家的他,到底是不能安于享受富贵悠闲的。  

而弘历正在这样拧眉时,意外瞅见那拉敏萱探出门帘的螓首。  

弘历正要开口,就见那拉敏萱抱着木樨香露出来,腼腆地笑着,立在雪中:“这是姑母让奴婢给表哥的。”  

“额涅有心了。”  

弘历笑着回了一句,就朝那拉敏萱招了招手,让她过来。  

那拉敏萱就走了过来,把手里的木樨香露递给了笑靥如花的海棠。  

海棠接过去后就先回了屋。  

而弘历这里就因为那拉敏萱站在自己身边,也主动问起她一些事来:“听闻舅舅已经外放直隶任道台?”  

那拉敏萱笑着点头:“是的,阿玛是年前放的道台。”  

弘历点首,没再多言。  

那拉敏萱则意识到弘历突然这么一问,应该是也在关注直隶推行摊丁入亩后的民情,心里对这位四爷又多了几分敬意。  

但弘历没再多问,她也不好多言,何况,她的父亲也不会告诉她关于政务上的事。  

“有机会在额涅身边见到舅舅时,告诉他,要是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让他尽管提,不要太客气。”  

弘历这事嘱咐了一句。  

“嗻!”  

那拉敏萱欠身应后,就道:“奴婢先谢过四爷。”  

一场初雪过后,就是连续的晴空朗照,只是转眼就到了雍正二年的十二月。  

如弘历所料,京师流民在年底数量大增。  

好在,雍正也早有准备,降谕河道总督齐苏勒、副总河嵇曾筠大力招募民工,于各处河堤抢修加固,而令其不得延误,且令户部拨所备铜钱十万万文。  

这也就让短时间内流民大增后,出现的饥民问题得到缓解。  

而让户部备铜钱,用于以工代赈,则是弘历提醒,注意改革提高中央财力会导致民间进一步钱荒的问题后,雍正所做出的决定。  

先以工代赈,使得朝廷可以从容的慢慢消化这些流民,如鼓励其垦荒与招徕入绿营。  

且因为盛世滋丁、永不加赋的缘故,所以,摊丁入亩后,新增田亩越多就能让丁银均额越少,百姓们垦荒的积极性其实也很高。  

已经有脑子灵活、胆子挺大的百姓,开始主动北上垦荒。  

甚至,雍正还又下旨令京师无产旗人也去固安屯垦,且给无产旗人下达了指标,划了两百顷荒地,要求在今年内必须屯垦完成,否则负责此事的都统、副都统将被治罪。  

这种大力垦荒,乃至令旗人也去屯垦荒地的情况,让只想维系农奴经济的旗人和汉人大地主都很难接受。  

因为佃仆和庄仆,对地主总是比佃农、庄农有更大的依附性,而可以让地主可以更好的剥削。  

可农奴经济这种生产关系,的确不符合雍正要彻底推广租佃模式,以促进生产力,提升国力的需求。  

所以,这种矛盾在所难免的要出现。  

在怡亲王奉旨设宴招待即将回西安的年羹尧的宴会上,年羹尧在遇到弘历时,还主动问起弘历这件事来:“不知四爷对旗人屯垦开荒的事怎么看?”  

“汗阿玛说是让旗人自力更生,其实也是为解决旗人眼下若无差而只靠铁杆庄稼就难以度日的困境,可谓也是为疏解旗政困局的英明之见。”  

“鄙人自是心悦诚服。”  

“倒是不知大将军对此有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