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 > 第四百九十九章 陛下,齐监国把草原王宰了

第四百九十九章 陛下,齐监国把草原王宰了(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上朝…午门钟响,登时,群臣精神一震,结束攀谈,归为两条队伍,浩荡间,入了金銮殿。  

殿内。  

高高的龙椅上,披着龙袍,头顶冠冕的萝莉女帝“元熙”端坐。  

她的样貌如旧,可气质相比于年初时,却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历了这么多,元熙已成长许多,此刻端坐在龙椅上,不苟言笑,亦颇有几分君王气度。  

身旁,恢复了修为的掌印太监冯安身穿蟒袍,手持拂尘,尖细的声音念起流程。  

百官依言而动。  

这一幕恍惚间,与去岁似并无相同,可殿堂上,却已一代新人换旧人。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话落。  

当即有臣子出列奏报,新朝初定,事务极多。  

小萝莉皇帝已提前开启肝帝模式,每天连轴转,除了理政,还要兼顾学习,恨不得一个人掰成两半用。  

起初的奏报都是常规事物,大多已早前便送入内阁,做出批示,在殿上正式公开。  

这也是常规操作。  

元熙女帝处理的一板一眼,像模像样。  

终于,结束了这部分政务,一名青袍给事中跨步走出,高声道:  

“启禀陛下,近日城中谣言四起,说西疆金帐王庭大军已然东进,破了临城,占据豫州,无数百姓家园破灭,或被屠杀,或被捉为奴隶…骇人听闻。”  

话落,殿上气氛一下变了。  

很多官员的神情变得有些凝重,并纷纷偷眼观瞧站在最前方的,以张谏之为首的内阁大臣们。  

关于西北沦陷的消息,被严密封锁着,起初,只有极少数朝廷核心高层知道。  

但,这段时日来,通过朝廷的一些举措,嗅觉敏锐的官员们都或多或少,察觉到些异样。  

私底下都在猜测,有关于西北的消息,究竟是真是假。  

每个人都清楚,若为真,那便真的麻烦大了。  

不只是战争走向,更是新皇帝的位子,恐怕无法坐稳。  

而听到这份奏报,张谏之双目微合,轻轻一叹,心中道:  

终于来了。  

事实上,有关于这件事,朝廷高层此前已与女帝商讨过,消息只能封锁一时,但迟早有散开的一天。  

这种大事,瞒不住,既然如此,就只能硬着头皮,顶住压力。  

而相比于等事情爆炸开,他们选择了更果断的法子,即,主动将此事挑明。  

这名给事中,之所以敢开口,也在内阁的授意下。  

果然,龙椅上的元熙女帝面色不改,好似早有预料,轻轻叹了口气,环视诸卿,说:  

“这些传言,诸卿都听过了?却竟一直无人说起。”  

群臣缄默,等待后续。  

元熙女帝鼓起勇气,用沉稳的语气说:  

“好,事已至此,那也便不再须隐瞒,西疆沦陷,确有其事。”  

虽心中早有揣测,但当女帝当众挑破,金銮殿上,仍旧轰地炸开,百官变色,有些后知后觉的,更是惊呼出声。  

一片混乱,更有人神色恐惧。  

“肃静!”  

旁边,老太监冯安厉喝,更有太监朝地面抽打鞭子,发出脆响。  

元熙对这一幕早有预料,却仍难免紧张,紧紧握着龙椅扶手,说:  

“此事,与景隆之死有关…”  

接着,她将早千锤百炼过的稿子,念了出来,大体叙述经过,点名“刺杀景隆”,“奇袭临城”乃是一串连招。  

而西北军确已溃败。  

见群臣脸色愈发难看,张谏之叹息一声,迈步出列,高声道:  

“诸公莫慌,此事朝廷早有定计,前些时日,齐监国率领道门、禅宗高手,又发令幽州,调威武大公,一行人已火速赶往西疆驰援。  

而就在前些日子,传回大捷,齐监国于豫州府城斩杀蛮族两位神隐,重伤其一,俘虏金帐王庭大军数十数万…”  

他将大捷情报念出。  

登时,原本恐慌弥漫的朝堂气氛稍定。  

待听闻齐平战绩,不少人更是愕然,要知道,此等斩获,已堪比昔年西北战役决战了。  

宛若被打了一剂强心针,朝臣振奋起来:  

“不愧是齐监国,甫一赶赴前线,便夺得此番大胜,足以载入史书。”  

“如此说来,豫州府城之围已解,防线停下溃败,再有威武大公领军,想必夺回豫州,只是时间问题。”  

群臣交口赞叹,若非不大合适,恐要高呼“贺喜陛下”了。  

龙椅上,小元熙见状,轻轻舒了口气。  

虽然今早朝会,已经安排了官员做托,把控情绪,一切也果然如商讨出的一般,以一种相对平稳的方式,将消息公开。  

只要朝堂上不乱,维持稳定,接下来的阻力就会小许多。  

不过,朝堂上聪明人众多,很快的,群臣冷静下来,意识到情况棘手。  

“陛下,齐监国虽大捷,稳住了战事,豫州府城一役,金帐王庭必元气大损,但恐不足以退敌,西疆战事,恐仍于我们不利…此为其一。”  

“其二,豫州沦陷,恐无法隐瞒,一旦为天下人所知,这一场战役恐不足以堵住悠悠之口,无知百姓更不会知晓此乃景隆之祸,唯恐会迁连陛下,此事,不得不防啊。”  

当即有大臣正色道。  

这就回归正题了,也是本次朝会议论的主题。  

当即,底下一群人开始争吵,讨论,该如何解决即将到来的舆论危机。  

此事不可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