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123、存在先于本质与屠格涅夫在法国

123、存在先于本质与屠格涅夫在法国(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卡夫卡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存在主义的先驱,那么想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的作品,大概确实要稍微提上一句存在主义是什么。  

笼统一点说,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即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人在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否已经具有了某种称作本质的东西?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认为并不存在这种东西,人的存在要在本质之前,每一个人都是先存在,接着才由自己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换句话说,人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每一个人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  

而假如人真的拥有这种自由,人真的要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义,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有些观念就已经进入到我们的脑子里,并且成为了某种貌似牢不可破的东西?  

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集体、国家、民族以及个体、自主、自由等概念,并且确实会为此感到热泪盈眶的呢?  

而人又是为何要按照一个总体来说颇为固定的程序来度过自己的一生?况且外在的秩序似乎也并不稳固,金钱是可以相信的吗?秩序与公平正义是可以相信的吗?法律是可以相信的吗?  

这些被人构建起来的东西,对于个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囚笼亦或者是平台?  

总而言之,在卡夫卡所处的年代和社会,很多东西都处于不确定当中,一切都仿佛是无意义的,似乎很快就会在下一场战争当中被摧毁殆尽,就连卡夫卡所在的曾经盛极一时的奥匈帝国,也是在一战之后解体。  

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很容易得出什么都没有意义的结论,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算是在秩序相对稳定的现代社会,也依旧会有人在有些时候感到非常沮丧和一切都很无聊。  

这种沮丧和无聊,是否又包含着对于处境和意义的迷茫?为何结婚生子,为何背负房贷几十年,为何一定要固定在某个岗位上,有时还难免受气倘若感受不到意义,那么有些时候人难免会产生一种疏离感,而这种疏离感又会造成绝望、烦闷、厌恶和荒谬等感觉,以至于现代人不得不在各种娱乐乃至其它一些思想中寻求慰藉。  

这种疏离感,某种意义上直指现代社会的本质。  

而具体到《在法的门前》这则小故事中,有些比较明显的东西别林斯基当然能够听得出来:  

“米哈伊尔,我想我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明白了你想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就像你在你的长篇里写的那样,一位管家看似能够跟一位公爵打官司,但是我想他输掉官司将是一件必然的事情。  

法律的大门看似为所有人敞开,但他实际上依旧是一部分人的工具,一个乡下人或许穷极一生都未必能够真的走进去。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说跟更深处的那些守卫作对,仅仅只是一个小卫士的一句话,就已经将他牢牢钉死在了原地。他宁愿一直等下去,也不敢往前多走半步。  

即便他试着行贿,得到了却是像“我收的目的,仅仅是使你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礼数不周到”这样心安理得的回复,这跟我们俄国如今的官员又有什么区别?  

那么这扇专门为这个乡下人打开的法的大门,是否又是他自己将自己束缚了起来呢?  

你的深层次的意思就是号召所有人行动起来打碎这些东西吗?好像也不完全是.”  

谈到这里,有所明悟但似乎又觉得不够精准的别林斯基,已经皱着眉头开始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了,而原本安静的其他人,在听到别林斯基的这番发挥后,他们那些模模糊糊的念头多少也肯定了一些,于是一时之间也是讨论了起来。  

最开始听到米哈伊尔要写一部关于法律的后,他们大多数人其实都以为米哈伊尔要根据具体的法律条文来写一个法律上的故事,可能是讽刺俄国法律野蛮且荒谬,也有可能是想写写俄国法律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但现在听起来,米哈伊尔无疑是在用一种更高且更加深刻的眼光来衡量法律乃至更多东西,就像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放在俄国合适,难道放在欧洲别的国家就不合适了吗?  

不过这就像米哈伊尔之前的所表现的那样,除了故事足够精彩以外,这个年轻人无疑拥有一双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慧眼,他总能从人们已经司空见惯的东西里面发现那些可鄙可笑的东西。  

可之前的再怎么样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他现在这本,虽然跟现实很是贴近,但总让人感觉他似乎是想在现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去书写那种不单属于俄国,而是属于整个人类的困境。  

米哈伊尔开始写作有一年时间吗?  

而即便他此前也有过大量的练习,但先是洞察俄国现实的短篇,接着是呈现出了新的风格的长篇,那么现在他是想让自己的主题更高更深刻了吗?  

即便在场很多人早就被米哈伊尔的表现给整麻了,已经生不出来太多的心思,但在意识到米哈伊尔还想继续拓展自己的文学版图时,一时之间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他们这些人里面有很多人同样都是作家,因此才更加能感受到这种恐怖的感觉,天才也就罢了,更可怕的是对方还不准备原地踏步吃老本“米哈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