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俄国当文豪 > 8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83、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在应将军女儿的邀请来这次沙龙的时候,米哈伊尔其实做了一点要付出点什么的准备。  

当然,不是沟子,而是别的更正常的东西但是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位年轻的姑娘娜佳压根没怎么跟米哈伊尔谈这件事,只是跟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说的事情并不特别,但米哈伊尔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于是聊着聊着,米哈伊尔姑且就放下了戒心,并且聊得还挺开心的。  

不过聊多了之后,大抵是因为最近跟屠格涅夫在一起待的有点久,受到了他的磁场的感染的缘故,米哈伊尔不自觉地就吹了个牛逼:“我最近在看黑格尔的哲学,虽然有些地方有点难懂,但我也感觉我领会的差不多了。”  

“哦?那太好了?”  

娜佳的眼睛一亮:“我读这方面读的也比较多,但是有些问题确实还不太懂,我能请教请教你吗?”  

米哈伊尔:“.”  

难得吹个牛逼,为什么会遇到这种情况屠格涅夫误我!  

虽然稍微有点尴尬,但米哈伊尔确实知道自己目前就是个略懂的水平,于是只能是赶紧换了个话题。  

人家姑娘倒是也没在意,顺着米哈伊尔的话就说了下去。  

如此一来,米哈伊尔也是在心中暗暗下定了要好好学习一阵的决心。  

打牌?打牌是什么?!  

再也不打了!必须好好学习!  

另外该说不说,在如今的俄国,很多大户人家的小姐那往往都是一口流利的法国话,能看懂德国话,历史、地理、美术、音律什么的也都略懂一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俄国意义上的略懂音律那可不是一般的略懂音律,后世的什么钢琴十级只能证明一件事,你摸过一点钢琴键跟这样的姑娘讲话,米哈伊尔大开眼界的同时,压力是真有点大,好在就是记得的东西有点多,什么都能吹一点,再加上人就要善于扬长避短,于是一番交谈下来,米哈伊尔除了让这位姑娘很开心以外,在场的其他人对他也是有了一个很不错的印象。  

但是直到沙龙结束,米哈伊尔看着吹牛逼吹爽了的屠格涅夫,以及不自觉地有点激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好像忘记跟娜佳提审查官的事情了。  

为此米哈伊尔懊恼了好一会儿,正想着找个合适的时机再提一提这件事呢,岂料到了第三天的聚会上,他刚刚进门,涅克拉索夫和帕纳耶夫就激动地朝他走了过来,然后又是惊喜又是惭愧的道:  

“亲爱的米哈伊尔,好消息,编辑的事情已经确定了。尽管我们还是要请一位审查官来当挂名编辑,但一年只需两千五百卢布,比我们最开始预计的花费要好太多了。  

不过,让你受苦了,唉!”  

米哈伊尔:“?”  

有一说一,我好像没受什么苦尽管米哈伊尔试图跟涅克拉索夫他们解释,但眼见越解释他们就越惭愧,米哈伊尔最后索性就放弃了,转而跟他们聊起了杂志接下来的走向。  

关于他们要办杂志的事情,外面如今全是流言蜚语,而在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的刻意传播下,这件事的风向似乎变得更糟糕了。  

而帕纳耶夫尝到苦果的同时,也因此受到了尊贵的叔父符·伊·巴纳耶夫的斥责,这位目前担任宫廷事务部办公厅主任的先生原先也是个作家,歌颂过阿卡狄亚的牧童牧女。  

他认为他的侄儿跟平民知识分子和生意人来往,未免玷辱了他那荣耀而古老的世族的门楣。  

与此同时,这位符·伊·巴纳耶夫不承认现代文学,照他看来,必须禁止果戈理写作,因为他认为从果戈理的全部作品中,可以闻到乞乞科夫的仆人身上发出的那种气味。  

而《钦差大臣》获准上演更是使他大为震惊。毕竟他认为这是针对全俄国行政当局作出的一幅不堪入目的讽刺画,明明行政当局维持社会秩序,为祖国的福利操劳,可是一个小小的十四品官忽然胆大包天,不仅嘲笑下级官吏,甚至还嘲笑了高官。  

总之就是这位身居要职的先生认为自己在官场上是一个了不起的要人,所以他才很注意让大众对他这类人物保持应有的敬重。  

当然,他之所以如此讨厌以果戈理为首的文学新风气,其实还跟别林斯基有关,大致来说就是因为别林斯基在文章里讥笑过以前那些歌颂牧童牧女、把肉麻当有趣的作家。  

而这位先生感觉自己身为作家的自尊心大大地受到了侮辱,毕竟一个中途辍学的平民知识分子,居然胆敢嘲笑他的文学功勋?!  

于是每每谈到别林斯基,他总是气得唾沫飞溅:“应当给这样的作家戴上嘴套,用链条把他锁起来,可是他们还让他发表文章。现在的文学糟成了什么样子!文学界出现了平民知识分子、小市民!  

从前的作家全都出身于特权阶级,所以那种文学叫人信得过,作者选取的题材合乎道德的要求,现在却尽描写卑鄙龌龊的勾当。这是放任,可怕的放任,对今天的下流文人非加以制裁不可!像茹科夫斯基那样的人物也让一个乡巴佬坐到他的马车上去,因为——您知道吧——那个家伙会涂几句乡里乡气的歪诗。  

这简直是可耻!”  

目前发表这种意见,认为对文学过于放任的人,当然并不止符·伊·巴纳耶夫一个。  

而帕纳耶夫在谈到这件的时候,也是故意略去了他的叔叔对米哈伊尔的作品的看法:  

“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